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10 15:06:35瀏覽269|回應0|推薦5 | |
法國結構人類學家李維史陀,去年以九十高齡辭世,曾以食物的生熟狀態來象徵原生與文化的含意。農曆春節是中華文化中的大事,吃是一個表示隆重的形式;舉凡蠟肉、香腸、年糕、蘿蔔糕,春捲或珍珠丸子等等,以其費功顯示慎重其事。每年往往是從小年夜開始吃到初三,但是隨著春節近尾聲卻也往往在心中升起反省懊悔的os,"不該吃這麼多"。如果李維史陀的生熟食之說,在現代社會有所延申的話,我想"被餵食"與"餵食是一種表徵吧,因為正如過年以吃來表示種種祖先習俗的文化來說,每個吃得飽飽的肚子,同時正顯示著這兩種狀態,在"年"的前提下,正當地踰越了"節制"的禁忌,事實上在此前提下,不論是對"被餵食"的拒絕所代表的矛盾,或不自覺地以不同形式"餵食",就像參觀動物園時,總是會被一個大大的寫著"禁止餵食"的牌子提醒:雖然我們心知肚明動物們,早已經被人圈限在文化場域中了,但卻以禁止餵食的警語,好像試圖挽回一點點牠們本屬自然的影子(雖然有部份"保護"的因素考量)!反觀在過年的處境下,每年,人們總是會這麼地嚴重矛盾一次。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