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個"我"
2011/12/21 17:05:31瀏覽656|回應0|推薦1

生活在井然有序的城市,搭公車下車刷票、紅燈停綠燈行,就算走在擁擠的街頭,不經意被匆匆經過的路人碰撞,也要告訴自己要有風度地假裝一切不曾發生過,但閃過腦中的OS才是真實的感受反應。這也難怪生活在現代化城市的人,會需要度假這件事。最近在捷運通勤的閱讀中發現,老東西也很當代。尼采寫了一本書《悲劇的誕生》,讀著讀著越發覺得,它和我們的生活有某種程度的共鳴;簡單地說,這是一本探討希臘悲劇的書,在古希臘從巫術進展到理性城邦時代後,伴隨著公元前六世紀開始的哲學思想,所謂的和諧理性,有德性的真善美,是思想家們用來塑造城邦生活現實的理想。基本上,事物是被分割成可以感覺的,和可以以知識了解的,顯然地,後者是占了上風。然而,亞里斯多德從對這種絕對二分的批評中,點出了可以有節制的感覺,並放入美學討論,這也是尼采悲劇的誕生,以融合了阿波羅理性,與戴奧尼索斯的欲望狂歡,相應衍生出探討悲劇之誕生的思想背景。但這和我們現代的生活有何關係?身為人類,當你一出生便帶著那永遠拿不掉的鞭子,注定了進入社會(符號)必經的閹割註記,(拉岡的結構心理學,主體是畫上”\”S),也命定了我們的犧牲,一種對欲望的抑制,與伴隨著這個抑制,也只有在這種特殊時刻,才能不斷顯現的欲望。所以,雖然我是我,但時不時的某種時刻,我不是「我」,是為了成為「我」。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ephale&aid=595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