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三年的精神分析課,從S老師那學到兩件事,一是讓該發生的好好的來臨,而非試圖改變使之"變好"(變好是個奇怪的觀念)。二是從結構語意的分析中,學到一種分析事情的語言方法,而非絕對的內容教條。然而這門課是吸引人的,因為透過Lacan的文本中,一個又一個的文學例子,一種又一種的哲學想法,在此領域下,都像是對人無意識的修辭行動,比如agalma原來是供在神殿中,當一旁女神憤怒時,用以餵養安撫之用;又如,被哲學排除的欲望,可以在一種善惡得以並置存在的倫理方式回歸人的領域。雖然,前輩與後進因看法詮釋差異而互相攻訐,但結果確造就了一幅幅精彩的誤讀圖示。這是一門不斷變動的學科,自有一套語言,然,這也是人的語言。
畢業三年,從Sh及G老師那也同樣學到兩件事,一是站在實力的基礎上,不卑不吭,始能好好的面臨發生之事,另一件則是堅持的年限,是用不盡的信念,能夠非常單純的相信與重覆作為,也是一種自己的語言。曾開玩笑與友人說到,"從大學開始到現在我旁聽了一輩子",這似乎成為了一種態度,就像到一個陌生的圖書館,總不忘將可用的資料影印下來,就像人生中有幸遇到的老師們,總留心注意他們留下的"資料",卻也發現,這些資料總也是不斷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