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眾聲喧嘩一段歷史
2011/01/26 13:37:42瀏覽213|回應0|推薦2

圖片來源:「High Times Hard Times: New York Painting 1967-1975」,Siegel, iCI,2006. p.107
 
70~80年代的紐約藝術氛圍,充斥的是對不同媒材與表現的躍躍欲試,當極限藝術與觀念藝術掀起熱潮,藝術中的"古典"代表:繪畫,並未如不同預言者所宣告的,如一個有機生命般的被判死刑。相對的,當諸多藝評、藝術家紛紛投入創造與紀錄一個新時代來臨,並於其後被謂之為主流的活動時,一個晚了十幾年的展覽「High Times Hard Times: New York Painting 1967-1975」在iCI主導下,由知名策展人Siegel, K.與也是藝術家的Reed, D.擔任顧問,促成了這個巡迴展。顧名思義的,這個展覽的參展藝術家,許多並非居於當今主流藝術的位置,但是從他們的藝術作品所聯結的是,當時的主流運動藝術潮流旁,一種眾聲喧嘩的存在,這個存在見證的是:當時的紐約‧繪畫‧創新。在翻閱此展的出版書籍時,驚見此一照片而令人略為怔懾,這是已過世正值年輕時期的老師Loving,於17街工作室頂樓所拍攝下的影像,他是Whitney Museum計劃展出黑人藝術家個展時,1969年做為第一位展出的畫家,也是當「High Times Hard Times」此展開始籌畫進行訪問時,卻因過世而無緣對談的一位。
看到這張照片,讓人想到「藝術到底能留下些什麼?」的問題,或者應該說藝術並無存在本身,而是以一種魅影的方式進行的,然而,藝術作品常常像是反射這道魅影的憑藉物,因為透過這類展覽,我們反而從某種時代氛圍中,感受到藝術的強烈存在感,這既非理論亦非文字,就是一種存在的境域。這種力量也再次提醒了我們,做為一個藝術家,不!是一個人與所處時代環境的互涉存在感。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ephale&aid=4828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