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05 17:59:23瀏覽362|回應2|推薦5 | |
九月五日公視下午4點,繼Picasso之後播出了法國裝置藝術家波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的影片,片子一開始由他本人旁白道出"藝術家很會說謊",然,緊接著說出的"因為藝術家不說真實,而是使人感受真實",簡單地表達了他對藝術的看法。我們所熟悉的波坦斯基作品,是一些由黑白照片排成如聖壇的形狀,透過低暗的展覽空間中幾盞微弱照明的燈泡,營造出與死亡相連的紀念碑。由於身為猶太人,再加上他的作品大多與強調展示物件背後,相對而言越形消散的主體之間,消長辯證的關係,使藝評們不禁將他的作品與大屠殺相連,但是在這部片子中,他自己卻認為自己的作品與大屠殺一點關係都沒有,至少在做作品時是沒有意識的,因此與其說他的作品是在詮釋或紀念大屠殺,不如說他是更廣泛地在探究死亡問題,一個人人都無法避之的問題。波坦斯基在談到自己藝術家身份時,不誨言地說"我是二十世紀的畫家",因為他認為將科學視為人類救贖的二十世紀科學是失敗的。在戰爭影響下,波坦斯基的父親曾在他出生前後兩年中,為躲避追查,藏在自家公寓地板下兩年之久,而在戰後全家人因恐懼,全都生活在同一空間中,他自己甚至到十八歲時才第一次自己走出家門。這些因戰爭而生的人類苦難,相信唯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深刻體會。 作品總是圍繞著"越呈現"則"越不存在"的主題,波坦斯基做了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共藝術"。他應一個新蓋好的音樂學院之邀,以建築經費1%需運用在藝術品上的規定下,製作了一件藝術作品。波坦斯基將這個音樂學院的所有"舊"的資料,以一個一個箱子的堆放形式,放在此大樓的地下室,並要求這個學校的人不能將之公開,長久地鎖在地下室。這就好似每一個教堂建立之初,都會在地下埋入紀念物品一樣。這種以"存在"方式思考的作品,令人不寒而慄,像片子一開始數著時間的男聲,隨著波坦斯基旁白之插入,慢慢遁入成背景低沉的吟唱,隨意但無法忽視,讓人想到柏格曼電影"第七封印"中,死亡是透過死神與騎士的對陣下棋,與一連串不確定提問中顯現,像主旋律後配上的第二音軌,也像"時間殺人"中那個從自我分裂出去殺人的主體2號3號.....。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