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23 08:10:18瀏覽1061|回應0|推薦0 | |
「我是來自中國台北屏東區的葉瑋庭」,當台灣觀眾聽聞來自台灣的排灣族歌手在大陸的歌唱節目中如此自我介紹時,引起了不少的批評聲浪。這些討論讓我有個錯覺,就好似葉瑋庭一個人的決定就決定了國家或部落的尊嚴似的,不過這個爭議的確點出了台灣人在國族認同上的嚴重挫敗感。當我們指責葉瑋庭的國族認同時,就好像她天生就該認同中華民國台灣,認同中國是一件抛棄尊嚴的事情,但由歷史觀之,台灣政府何時曾經詢問過原住民族是否加入中華民國的意願?如果我們真的反對為了事業而轉變國族認同,那麼是不是也相應的要反對原住民承認比她強大的中華民國,對於那些受迫於中華民國強大政經勢力而承認中華民國者,都要同樣受到譴責,也就是說她應該自稱來自「原住民族共和國排灣州」,而不是「中華民國台灣省屏東縣」。人們通常很容易辨識出自己所受的壓迫,但對於比自己更弱勢的壓迫則無感,無感到有如呼吸空氣的自然。我們要求要有選擇的自由,但並沒有給更弱勢的群體相應的自由,我們所留意及所在意的是自我在認同上的挫敗,並且認為這塊土地上所有的人理所當然與我站在同一陣線。 我知道許多原住民朋友對於葉的說法相當感冒,我們可以說,台灣的原住民在這幾十年中對於台灣整體的認同更強了,但也可以說,這種認同是在漢人政權下的有限選擇。我以台東美麗灣做例子,美麗灣飯店的開發在當地原住民社群中形成截然不同的立場,有人支持開發,認為開發可以在當地創造就業機會,有人反對開發,認為台東縣政府勾結財團賤租原住民傳統領域,且違法開發破壞環境。反對開發並且抗爭九年的阿美族林淑玲最具代表性,她認為財團提供給原住民的只是少數低階的清掃工作,但卻以此換得佔山佔海的龐大利益,阿美族社群所失遠比所得要多。林淑玲是原住民的高知識分子,有更多的知識資源及遠見洞察原住民長遠的發展,然而許多原住民卻願意接受低階的工作做為保家保命的工作。要指責這些支持開發的原住民短視或沒尊嚴嗎? 真正要指責的是弱化了原住民發展的地方及中央政府,政府以開發之名和財團結合出賣原住民的資源,我們很難期待在這種處境下的原住民有更強的「自主」力量維持自己的尊嚴,他們為了生計只能抓取眼前稀少的東西,於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政府和財團理直氣壯的宣稱,他們的開發得到了「在地原住民」的支持,這些在地原住民是支持政府的。說到這裡你是否和我一樣覺得,這裡的「自主」和「認同」是如此的受限和無力。 想要維持尊嚴,想要有長遠的眼光,保有自身的資源和對抗的力量是非常關鍵的,這些力量愈強,真正的「自主」才愈有可能,「認同」才愈有可能不是被壓迫下的扭曲。而我們的國家如何對待人民的「自主」呢?不只是美麗灣一案,蘭嶼達悟族不要核廢料,但政府要核電;大埔不要補助要家園,但政府要拆屋炒地賣錢;花蓮阿美族要祖居地,但政府要蓋養狗園,原住民要求自治,但喊了多年的原住民族自治法至今遙遙無期。對外政策上則更加依賴大陸,經濟由ECFA開始,現在是服務貿易協議,民主過去是反共反專制,但現在是達賴想來卻來不了。我們的政府帶頭壓迫人民的自主力量和民主價值,對外讓台灣的力量更加依附於中國政權所帶來的利益。你我要如何期待其培養下的台灣「自主」力?沒有自主尊嚴的政權,對於人民自主尊嚴的培養和保護也興趣缺缺,甚至賣力打壓。被弱化與被打壓了的人民,在放生放死的少數機會中,又要承受「背叛」的罪名,這算什麼道理! 人民擁有自主抵抗的力量。也許我們可以說,反葉的言論是人們再一次面對中國政權的挫敗反應,這種反應讓抵抗意識再次確立,不論是原住民或非原住民,這種抵抗是對於再次喪失自我認同的象徵抵抗。然而,我們需要辨識真正要抵抗的目標,而不是代罪羔羊。雖然我內心不免「台灣漢人中心」的期待葉瑋庭沒有說出那句話,就如我期待那些在台東家鄉找不到工作的阿美族人可以反對美麗灣飯店,但更深深的期待他們都能真正自主及有尊嚴的追求心中所願,他們都能有力量有資源面對台灣和中國意識的雙重壓迫,有條件不需為了生計而扭曲自己的認同。而主流的台灣漢人們,也從他們身上學習真正的尊重少數族群的自主,以及追求自主的力量。 (濃縮版發表於2013/7/23蘋果日報)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