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新聞「賽德克世界首映 觀眾起立鼓掌10分鐘」看到的有趣現象
2011/09/06 00:03:45瀏覽1514|回應2|推薦11

2011/09/02 聯合晚報】導演魏德聖執導的台灣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今天在威尼斯影展中舉 行世界首映,由於 「賽德克‧巴萊」是今年影展首部曝光的競賽片,吸引了滿場的影評及 影迷觀影,映後全場觀眾起立鼓掌達十分鐘,甚至有外國影迷熱情高喊「台灣加油!」讓首度隨片參展的演員徐若瑄、溫嵐、馬志翔等人都感動落淚。  (全文: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S1/6566214.shtml#ixzz1X5tbIM67 )

 現象一現在的臺灣媒體慣於誇大甚至炮制新聞,令我好奇的是究竟怎樣一部曠世神片才能贏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的共鳴?而且鼓掌竟然能夠長達10分鐘之久?聽起來頗有些北朝鮮官方通訊社的口氣。臺灣媒體口徑一致,如此夸張,難道又要炮制出另外一部「海角七號」來嗎?

      有人說這是臺灣首部史詩級的巨作,投資之巨也堪稱首例,但“投資多影片好看票房好”。反面的例子從好萊塢巨制到大陸張一謀導演等人的無聊巨“騙”多的不勝枚舉。反倒有不少小投資的影片却獲得票房和口碑佳績的,如: 小成本的好萊塢影片「基督受難記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投資僅3千萬美元,全球卻大賣6億美元。大陸的「那山,那人,那狗」墻內開花墻外香,在日本大賣800萬美元。日本電影「入殮師 Departures」也是一例。

      影片「賽德克」是好是壞,現在說為時過早,畢竟並沒有大規模公映。何不等到公映之後,留給各地觀眾和市場去評判,我相信這才是相對較為公正的方式。

現象二異議者,會被批 "不愛臺灣",其結局:被臺灣媒體和網民齊聲撻伐,身敗名裂。

      曾幾何時,臺灣島內彌漫起了這股強烈的風氣,容不得一絲一毫的異議,否則就被訂罪,如:那個娶了韓國太太的鄭姓臺灣裁判,其下場慘不忍睹。廣州亞運會說了句“吞下去”倒霉官員現在又有誰會為他討回正義公平?現在,有受邀去威尼斯參加影片首映的大陸媒體人在觀影完畢後寫了篇“反彈琵琶式”的感想文,也被一些臺灣的好事者放到論壇上撻伐。難道當今自詡為“民主”的臺灣社會容不得一絲的異議了嗎?這豈不是變成了“一言堂”了嗎?

      而那位臨近退休只不過匿名撰文自嘲為"高級外省人"的外交官卻因此丟掉了退休俸,反觀前臺灣領導人a扁長期分裂族群,公開叫囂"臺灣是美國的軍事托管區域",以及那位黑金始作俑者,長期以來鼓吹"釣魚島是日本的領土"的前前臺灣領導人,這兩位如此明目張膽地違法憲法卻還可以歆享每月豐厚的退職領導人待遇,不禁讓人感慨:這是究竟怎樣一種顛倒是非的社會審批制度啊?

      當失格的人已經名利雙,收笑對媒體暢談使用韓貨的愉快經驗之時,當貪汙腐化的人仍毫無廉恥的舉起被銬的雙手喊冤的時候,當垂垂老矣的老人化身武士接受日本媒體訪問之時,誰還記得上述那些倒黴鬼的眼淚和委屈?“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臺灣媒體和人就是這樣的無情,健忘!

現象三臺灣各色政治人物,媒體節目一窩蜂也去湊熱鬧。

      能讓不同顏色的政黨趨之若鶩的恐怕不止這次的電影在臺北凱道的首映式,前面提到的“失格君”風光無限之時,哪個政黨不都是去湊熱鬧,參一腳,動作慢一步就會被網民和媒體扣上"不愛臺"的帽子,其實這些舉動只不過是相互利用而已,增加了曝光率,對誰都有好處。可憐的是臺灣納稅人,因為開出去的支票和好處總得有人買單不是?媒體更是不落人後競相邀約。人家沒有發跡前,怎麼鮮少見這些東西去噓寒問暖呢?還真是“十年苦讀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我們中國老祖宗的早已經把這些世態炎涼總結歸納完了,後世只不過就是在重演並印證這些名言而已。

現象四臺灣媒體添油加醋,煽風點火,制作事端。

      臺灣媒體添油加醋,煽風點火,制作事端絕對是好樣的。魏導和「賽」片在大陸可以說知名度接近於零,也就是說人和電影在大陸根本沒有人關註。如若不相信,各位看官大可以去搜狐新浪QQ 雅虎中国 , MSN中国等大陸的熱門門戶網站去看一下,在首頁上根本找不到相關的話題,更別提大陸網友齊聲抹黑此影片了,因為根本沒有人知道嘛。臺媒為了吸睛,制作話題,打廣告,無所不用其極,殊不知炒作了半天不過是個假議題。這樣做操作不當的話,極有可能適得其反,引起大陸觀眾的反感,畢竟魏導演不愿意失去大陸這塊市場。

      回想起前幾個月,廣州亞運會"失格君"事件,在大陸也基本沒什麽人知道這件事情(對于臺灣媒體 "辱陸新聞"方面,大陸官方長期地,一貫地對大陸人隱瞞不報,深怕影響海峽兩岸的和諧以及大陸人對臺灣的感情,我也是出國留學之後才知道的臺媒及網絡對大陸描繪的是如此之不堪,看來老共才是最愛臺灣的),我為此事和國內的朋友和同學在MsnQQ聊天的時候特地問過他們,問了4個人,結果無一人知道"失格君"事件。其後我打電話給大陸的家人,家人更是連廣州亞運會召開都不知道。就是這種情形,但在海峽的對岸: 臺灣,竟演變成一場鋪天蓋地的民粹風暴,媒體,網友,各政黨,執政者無不推波助瀾,也無一幸免地被卷入其中,但過後,大家冷靜下來想下:是否有種被愚弄的感覺呢?

      如今的「賽」片也是這樣。始作俑者就是某些無良的媒體和在網絡上挑撥事端的一些"有心人"。但我想聰明的臺灣人應該有自己的頭腦和判斷力,對待網絡新聞和媒體新聞懂得如何去偽存真,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動下mouse和鍵盤,對海峽兩邊以及國外的主流媒體都去調查一番,真相不就大白了嗎。中國古人有雲:"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就是這麽個理兒。以我個人為例,我看一則新聞或買什麽產品, 通常會去大陸,臺灣,美國,加拿大,英國,韓國(如 "朝鮮日報" 中文版)的主流網站逐一查證,綜合分析後再得出我的觀點,只看其一是無法窺其全貌的。

      一則小小的新聞和事情,理智的人能從其中看到許多有趣的問題。


( 1:下圖第2行,是「賽」片在本屆威尼斯影展中的媒體的打分。滿分10分,「賽」4.8分。
 
注2 「賽」片的外文譯名使用漢語拼音,會不會被某黨人士或媒體罵成"傾中賣臺", lol            
 
注3  PTT上某位在威尼斯首映礼上对于國際版觀後感 )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cteddy&aid=5615167

 回應文章

Timoth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1/16 22:54

那篇文章其實沒什麼深度,只是大部分人沒想過權力與權利的分野,英文明明是兩個不同的東西,中文因為翻譯的關係,常讓人誤以為是同一件事情

我記得你有篇轉襄樊散人的文,一下找不到了,我順便把我對張懸事件的看法回在這吧,不少人說張懸去台上秀國旗是他的基本人權,這點我存疑,首先要理解的是人權的來源是什麼,現在沒在說天賦了,我想如果說人權是憲法賦予的應該大家可以同意,人權的基本精神是公平,比如憲法保障你18歲可以投票,那這本憲法轄下的所有人滿18歲都可以投票,不會有人16歲就可以投,也不會有人20歲才可以投,每個國家標準可能都會有點不同,但公平是一定要的

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那我們想下一個問題,既然人權是憲法賦予人的,那我說國家主權不能行使的地方,是不是也就沒有憲法給予的人權呢?中華民國憲法有沒有保障張懸在英國秀國旗的權利?就算有,英國政府需要遵照中華民國憲法辦事嗎?所以我說張懸沒有在英國秀國旗的言論自由(人權的一種),這是理論基礎,當然同樣大陸民眾也沒有在英國拒絕張懸秀國旗的人權

當然英國政府不至於為了這麼點破事情來追究張懸到底該不該秀國旗,合不合法,我相信這件事情張懸只要自己認為"爽"就可以去做,只是他做了以後難免有人"不爽",而不爽的人是他客戶

結論"白目""幼稚"

abcteddy (abcteddy) 於 2013-11-18 12:11 回覆:

前輩或許把我和另外一位udn的朋友reaizuguo弄混了,不過恰好我也在這位大哥的最新文章徒勞《無功的虛耗》中留下了我的見解以及針對日月光明LKK前輩觀點的回應(見藍色部分)。

巧的是我和前輩您在此事上有非常近似的觀點。現在我把之前在這位大哥文下留下的回應重新貼到這邊來。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我本人完全不反對臺灣朋友揮舞中華民國國旗,只要他們是持有“一個中國”思想的。

也感謝您再次光臨蔽博客并留下寶貴的見解大笑

***********************************************************

日月光明LKK前輩如是說:"就算是有政治謀算﹐任何一個人舉旗也是表達自由?有什麼問題呢?拿著政治和市場行為的邏輯否定了憲法對人權的保障!到底是市場行為的邏輯重要還是憲法重要?"

既然前輩您一再提及中華民國憲法。那我請問您:“您對青天白日旗和中華民國憲法的解讀是否和張小姐是一致的呢?如果不一樣或您不確定,那請問您挺她的原因是?”

要知道,臺灣有些人打的是這一面旗幟,心裡想的確實另一面旗子。(另外,家人的政治理念和子女不盡相同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問題是沒有人是張小姐肚子裡的蛔蟲,自然無從知曉她的真實想法。不過我們可以從她以往的行為對其進行一些合理的分析,推斷。

比如:她曾在去年的MV玫瑰色的你》中使用支持西藏獨立組織使用的“雪山獅子旗”,并在自己的吉他上貼上此旗的貼紙。這樣我們至少可以知道她是選擇站在西 藏獨立組織這一邊。這樣的話,她豈不是違背了中華民國憲法以及青天白日旗的初衷了嗎?那她在這次演唱會上展示國旗是不是就變得很可笑荒謬?如果在知道了這 些背景的情況下您仍然選擇力挺她的話,豈不是您也間接支持她分疆裂土了嗎?

另外,關於職業道德和操守的部分,我之前已經在銀老的文章以及博主大哥這邊反復地強調過n遍了。您看不懂或不愿意看的話,我也沒辦法。

還有,我的理解: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是有地域限制的,在國外和國內并不盡相同。在國外要遵循當地的規章制度。再有,公民可以自由行使憲法賦予其的權利之前提是不妨礙到其他人的權益。 回頭看看,張小姐明顯已經損害到了歌迷聽歌的權益。所以張小姐行使自己權利的行為就已經變得不合理了。


Timoth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你不懂台灣人的焦慮
2013/11/15 14:39
他們極度希望可以在各個世界場合露臉,偏偏又沒什麼人鳥他們,只好靠媒體催眠百姓,讓百姓們相信台灣雖小但卻受到各方重視,這種現象在台灣叫做自嗨,來住個兩年你就懂了

魏德聖選那什麼鳥題材,注定拍出來就不會是什麼國際性的片子,哪個地球人有閒工夫管你東亞海域上一個小島的原住民抗日故事,藝術創作要感動人首先得取得共鳴,共鳴無非是人與人有同性質經驗,比如我有個女朋友老是喜歡無理取鬧,那我看我的野蠻女友難免就潸然淚下,或者這個藝術創作能讓人希望代入,比如我看臥虎藏龍希望自己可以跟主角一樣飛來飛去,賽德克一片能滿足任何一項讓國際朋友們產生共鳴的條件?

取材爛注定成品就爛,拿三隻蚱蜢來說要炒盤宮爆雞丁,能行?
abcteddy (abcteddy) 於 2013-11-16 06:05 回覆:

謝謝前輩的光臨并留下寶貴的意見。

確實臺灣有臺灣的美和優勢所在,比如中文流行歌曲這方面,臺灣可以說傲視大陸,香港以及東南亞華人地區。在比如服務行業的精細度方面,臺灣也很有優勢和特點。這些都是值得其他地方的華人學習的。但盲目自大就要不得了,更不要把在一些領域的優勢妄想成全面的領先。

另外通過我2年多來的觀察,我發現臺灣社會有兩個有趣的特點:

1.受迫害妄想癥。最典型的就是“這都是中共的打壓,中共的陰謀”

2.盲目自信。比如:臺灣美食天下聞名,臺灣人情味最濃,大陸人羨慕臺灣,臺灣有軟實力。

3.美國日本最棒。這方面的例子就不勝枚舉了。

4.民粹式的民主。很多時候,媒體和網民罵的越激烈,臺灣政府做事就變得沒有自己的原則,政令隨著民氣走。比如,一個失格的跆拳道運動員竟然因為民粹炒作就可以獲得終身教員以及一筆獎金,這樣的例子也是不勝枚舉。

以上是題外話,回到主題上,

確實我平素極少看大陸和港臺的影視作品,魏導演以及電影《海角七號》是我看到了那段時間臺灣的熱議之後才知道的,於是就看了一下。話實說,名過其實。本質就是一部懷念日本統治的小品型的作品。不算難看,但也說不上特別好,不過不失吧。

也非常同意前輩您的這個觀點,即作品要抓住人性的共通點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除非魏導演打算把自己的作品只限定在某些地域放映。否則有幾個人會浪費時間看一些沒有共鳴或不感興趣的題材和內容呢?

不過我覺得這位導演算是挺會利用臺灣民粹炒作的,總是裝出一副可憐又悲壯的模樣,說自己為了拍片而傾家蕩產。我看與其打悲情牌,不如好好提昇一下自己的實力,拍出一部讓觀眾心甘情愿地進場的作品來不是更好一些嗎?

順便說一下,近日也拜讀過您的關於“rightpower”的精彩論述,非常受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