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4/11 17:11:12瀏覽2862|回應10|推薦87 | |
台灣空軍有400多架戰機,包括130架經國號、150架f-16S、60架幻影戰機。台灣陸海空三軍防空部隊2016年年底在全島實施制敵空襲的"聯翔操演"。
印太下的美中台軍售角力 紀思安向BBC中文分析,所有的軍備都具有策略上的象徵意義(symoblic strategic)。而F16是台灣與美國軍事關係上長期以來最長遠也最大的投資,戰略象徵意義至為關鍵,不能低估。特別是台灣在國際外交上都沒有「主權象徵」,譬如在聯合國以及華府都沒有官方代表,紀思安說。
陳國銘稱,多年以來台灣都是借著向美國購買武器維持「軍事—外交」關係。陳認為有人會批評,台灣此舉好比繳「保護費」給美國,「聽起來有點可悲」;「但是,放眼望去,世界各國現在有誰敢得罪中國賣武器給台灣?尤其歐洲國家更不可能。」此外,陳國銘強調,此次軍購金額,對台灣財政負擔太重,他認為台灣應該先升級改良現有的「經國號」以及F16舊型戰機為重。 紀思安預測,美國國會極有可能通過此次軍售案,因為在美國的印太戰略計劃下,台灣佔有重要戰略地位,美國不可能希望台灣落入中國手中。
陳國銘亦認同,此次軍售成功機會高,因為美國必須要向中國展示其在重返亞洲的決心,譬如近年來美國與台灣與越南的關係逐漸加溫。另外,軍火業也是美國經濟核心之一,「特朗普是個生意人,他不會丟掉這筆交易機會」,陳國銘說。
中國在南海島礁填海造地引起美國高度警惕。
美國立法與台灣軍事合作 紀思安認為,印太戰略計劃是「以民主挑戰威權制度在印太的延伸。」
不過,前台灣駐美副代表裘兆琳教授之前接受BBC中文採訪時表示,她不認同印太是美國狙擊中國「一帶一路」的方針。
但裘兆琳也論及特朗普上台後,以「三權分立」立國的美國,在國會、司法以及總統權力上多方立法觸碰與台灣國防有關的多項軍事條約。這些法令包含,美國參議院去年底通過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Asia Reassurance Initiative Act of 2018),眾議院通過的《台灣旅行法》以及特朗普簽署2019會計年度《國防授權法》第1257條,都提到美國對於台灣國防軍事的協助。
《國防授權法》第1257條要求美國國防部長應與台灣相關部門協商,針對台灣軍隊,提出諮詢,提升台灣「自我防衛」能力。 《環球時報》社論指出,自從台灣旅行法通過後,台美互動越加頻繁。但是,「如果美台恣意行事,解放軍還可能將台灣島上的空域劃入巡航範圍,用更加直接的方式宣示國家對台灣的主權。」
綜合評論,此次美中台在軍事上的象徵性的「秀肌肉」,在台灣今年入群特朗普印太戰略以及持續性的中美貿易談判背景下,配合即將到來的台灣總統大選,三方的外交角力叫陣,尚無止息之跡象。
未來中共是否會將台海中線「模糊化」反制台美軍事交往,亦值得觀察。
去年2月,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戰鬥群在南中國海開展"例行巡邏"。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7750525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