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推薦線上小說 八零之珠玉在側 節錄 2 作者 女王不在家 ---敬呈謝忱
2023/11/07 14:16:25瀏覽72|回應0|推薦4
初挽便低聲把這位艾米.瓦克斯的觀點大致敘述了一遍,隻幾位專家瞪眼睛:“這不是胡說八道嗎?瞎扯!”
  另一位稍微文明點:“這就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觀點!”

  這時候,艾米.瓦克斯已經演講完畢,底下頓時響起掌聲,艾米.瓦克斯顯然很自豪,便紳士地請大家提問。

  初挽站起來了:“我想問一個問題。”  她用的英文,字正腔圓。

  這話一出,全場所有的考古學者全都看過來,大家看到初挽很年輕,年輕到仿佛只是一個高中生,但是她長著一副東方面孔,有烏黑的頭髮和雪白的皮膚,這在美國考古學界並不多見。

  瓦克斯先生笑得紳士而優雅:“這位女士,請問你有什麽問題?”

  初挽道:“剛才瓦克斯先生提到了新疆文化主導問題,我想請教下,在一個文化區域內,我們以什麽來判斷這個區域內的主導文化?”

  瓦克斯先生便講起來,講了教育,科學,也講了藝術。  他引經據典,確實講得不錯,引得周圍人一陣掌聲。

  初挽卻道:“聽了瓦克斯教授的話,我受益匪淺,文化可以是多元文化的交融,比如我們剛才提到的中國新疆,那就是長期相融共生發展後,形成的獨特地域和民族文化。但是我個人認為,要判斷古代塔克拉瑪乾大沙漠一代的文化主導,我們需要參考一樣東西。”

  大家都疑惑了,交頭接耳的,這位瓦克斯先生也疑惑:“哦,你認為應該參考什麽?”

  初挽便拿出來一個東西。

  所有的人都看過去,他們看到這位年輕的東方女學生,手中拿著的是一枚硬幣,是美國的一美分。  初挽展示給大家看:“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一美分的美國硬幣,上面是美國總統林肯先生。”  她又拿出來另一枚硬幣:“再看這一枚,這是美國精神象征白頭海雕。”

  周圍人面面相覷,瓦克斯先生疑惑起來:“然後?”

  初挽:“在美國,有各種膚色來自各大洲的人們,美國是多元文的交融的國家,但是我相信,哪怕文化再怎麽交融,美分的硬幣上,不會印中文,也不會印上法文,是不是?”

  瓦克斯先生揚眉,有些好笑:“所以這位女士,你是要說什麽?”

  初挽笑道:“非常巧,我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考古主題,便是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尼雅遺址的挖掘成果,大家應該知道,那裡在一千七百年前,是精絕古國的所在之處,是絲綢之路南道的交通要道,交匯了古印度文化、漢文化、羅馬文化和早期波斯文化。”

  大家頓時交頭接耳的,也有人開始翻今天的演講名單。

  初挽便直接走到展示台上,走到瓦克斯先生身邊,之後,她拿出來一張照片,展示給大家看:“大家可以看到,這是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尼雅遺址挖掘出來的錢幣,來自一千七百年前。”

  所有的人都好奇地看過去。

  初挽待大家看清楚了,才繼續道:“這是精絕古國流通的錢幣,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鑄造技術承襲於希臘打壓法,上面的駱駝應該來自於中亞,不過這個錢幣的正面寫的是什麽,大家可以看看——”

  有對東亞文化比較了解的,認出來,這是漢字。

  初挽頷首:“這上面寫的是廿四銖,那是錢幣的計量單位,這是漢字篆體文。”

  旁邊的瓦克斯先生一時懵了:“漢字?”

  初挽道:“正如美國的硬幣上不會印上漢字一樣,位於尼雅河畔的綠洲,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精絕古國,他們的錢幣也許可以用希臘技術,也許可以印上中亞的駱駝,但是他們的字,一定是漢字,這就是官方認可的主導文化,這就是刻在文物上的正統,這就是歐洲、中亞和中原三種文化綜合體下的尼雅錢幣。”

  現場一時傳入來小聲議論聲,確實一個國家一個區域流通錢幣上的漢字,應該就是這個國家官方的認可,也是這個國家的文化主導。  在場眾人都紛紛點頭,顯然對初挽的話很讚同。

  瓦克斯先生對於這一時的失利顯然有些不服氣,他笑了笑:“只是一個錢幣而已,並不能代表什麽,如果提起西域文化,我這裡倒是有一些資料,特別是初女士剛剛提起的尼雅遺址。”

  初挽聽著,略頓了頓:“你也有尼雅遺址的資料?”

  瓦克斯先生笑著點頭:“是。”

  初挽:“請問是什麽資料?

  瓦克斯先生優雅地笑道:“我這裡有你們東方繡花鞋,也有官方文書,更有一些生活遺跡,可以說應有盡有了。”

  初挽聽這話,也笑了:“那我知道了,八十年前,我們國家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可能有人沒經過正規手續,冒入新疆,挖走了大量尼雅遺址的文物,想必瓦克斯先生的資料,便來自於此吧。”

  這話一出,瓦克斯先生呆了呆。  現場也瞬間陷入了沉默和尷尬之中。  初挽所說,顯然是歷史事實,大家都知道,但這麽多年過去,沒人會提。

  在場的都是知名學者專家,對於這種事,自然也不好太提,但是既然是學者專家,好歹要臉,也不好說什麽。  現在被初挽這麽直接指出來了,一個個都沉默不語。  唯獨瓦克斯先生,眸中泛起狼狽,之後他便尷尬地笑著,聳了聳肩:“這個,我也不清楚了。”

初挽見此,也就略過不提。  這種事,他們自己也知道不光彩,自己當場揭短,讓他尷尬一把,適可而止就是了。

  當下她便道:“我自中國而來,參加這次會議,其實就是想向大家分享下我們在尼雅遺址的發現,在那裡,我們找到了精絕古國國王的墓地,發現了一些驚喜。”
  說完,她便將自己的資料呈現給大家,給在場的考古專家分享他們這次的發現。  當那些資料呈現在大家面前時,所有的人都被吸引了。

  繡有“延年益壽長葆子孫”和“安樂如意長壽無極”吉祥話的織錦衣裙,以及“王侯合昏千秋萬代宜子孫”的錦被,色彩斑斕,華麗鮮豔。

  初挽大致給大家解釋了這些漢字的意思,也講了這些的來歷:“這些都是來自當時大漢蜀地的織錦。”
  這麽說著,自然也有人問起問題,初挽都一一回答,她英語好,引經據典,聽得大家連連點頭。
  最後,初挽終於向大家展示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織錦護臂。

  當這個織錦護臂一出,幾乎在場所有的人考古學家都站起來,瞪大了眼睛。  有了解中國文化,認識中國漢字的,自然知道,五星在如今的中國意味著什麽。  而這,竟然來自一千七百前的古墓?
  這算是什麽,古代神奇的預言,就像神秘的瑪雅預言那樣?古代的中國人預言了今天中國的崛起?

  初挽就在大家的震驚中,給大家講述著當年西漢帝王和精絕古國的故事。  在場專家被那織錦震撼過後,再聽初挽的講述,她聲音動聽,英語流利,引經據典,大家一個個竟然聽得入迷。

  會場本就是半開放式的,會場外也逐漸有人被吸引到,大家輕手輕腳地過來這個會場,認真傾聽著這位年輕的東方考古學者的考古發現。  漸漸地,原本冷清的東亞文化討論會場外,竟然聚集了不少人。

  這時候,就有一位年輕的美國學者突然道:“這位女士,你所講的,是一千七百年前的古代中國,那我想問問,那現在的中國呢?”  他非常誠懇地道:“曾經的古代中國文化影響了世界,那現在中國文化又處於什麽位置呢?”
  他這麽一問,全場幾乎都安靜下來,內外鴉雀無聲,大家都看向這位年輕學者。
  這個問題,顯然是非常尖銳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在這種世界□□流的場合,中國學者幾乎不見蹤跡。

  看看他們身上穿著的西裝和三接頭皮鞋,透著一股古老的氣息,那是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的保守和拘謹。

  初挽聽到這話,卻是從容地道:“盡管這個問題並不是我今天所分享的內容,不過我覺得你提的這個問題非常好,畢竟我們看問題要從更高更遠的層面來看,要發展動態地看,所以我願意越俎代庖地在這裡回答這個問題。”  她望著那位年輕學者,道:“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請容許我向你展示兩張照片。”

  說著,她拿出來兩張照片,一張是美國原始森林的照片,一種卻是尼雅遺跡佛塔的荒涼。

  她將這兩張照片展示給全場看過後,才緩緩地道:“這是一千七八年前的尼雅佛塔,雖然飽經風霜侵蝕,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曾經創造出怎麽樣的文明和繁華,而這張,是五百年前的美洲大陸,我們可以看到,這片原始森林廣袤荒涼。”

  她笑望向大家:“一千七百年的時間,一座繁華的城市化作了廢墟,五百年的時間,一個舉世矚目的北美冉冉升起,於我們人類來說,這個時間很漫長,但是在宇宙在地球的維度上,這只是星星眨一下眼睛的時間。”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盛極而衰,物極必反,歷史輪回總是驚人相似,精絕古國的國王俯瞰自己城池的時候,焉能看到一千七百後的荒涼,而印第安原始森林的蝴蝶,又怎麽會知道北美的興盛?”  她的話,並沒有說透,但是所有的人都懂了。

  歷史是一個輪回,興旺衰敗都在常理,誰也不可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這是看盡史書的人都應該懂的道理。  現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寂靜。

  這時候,陸建晨恰好過來,他看到討論室裡外都是人,他擠不進去,便站在門外聽著。  他聽到裡面傳來經過話筒擴張後的聲音,是初挽的,聲音清朗而有力。

  “我手中還有另外一樣物件,這是來自兩千年的中國古玉,東方文明在歷史長河中幾起幾落。不過非常幸運,任憑多少磋磨坎坷,今天我們依然可以把自己的文明追溯到兩千年前,追溯到四千年前,追溯到六千年前,因為東方文明的火,從來沒有熄滅過。”

  “我們考古工作者,視野應該已經超脫了人類社會的緯度,我們見過兩千年前古樹上葉子的翠綠,見過四千年前古人用泥土鑄造的粗糙陶罐,也看到過刻在龜殼和骨頭上的古老字體,當我們的視野已經開闊到看盡人類興亡盛衰史,我們又何必在意一朝一夕的興亡得失?”

  這話音落時,會場在片刻的寂靜後,瞬間響起熱烈的掌聲。

  第167章

  初挽的這次演講,大獲全勝,當她演講結束時,東亞文化討論會場已經聚集了比平時多三倍的聽眾。

  新聞媒體和記者的鎂光燈頻繁亮起,有人交頭接耳打聽著這位年輕神秘的東方年輕學者是什麽背景。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ass99413&aid=180049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