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項羽
2015/06/29 08:17:10瀏覽964|回應0|推薦16

 

有關項羽的詩詞我最愛這一首,簡簡單單的: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楚霸王因何不肯過江東,大概只有楚霸王才知道,甚致可能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不過我相信,項羽能迷倒後人津津樂道之處,不是在他怎樣生,而是他怎樣死。項籍本就是一個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的人;概括項羽一生勇則勇矣,但有勇無謀、生性殘忍,優柔寡斷,不得民心,眾將離叛,唯一擅長的就是打仗,你不服我我就打、打你我一定贏你,優點只此一個,缺點卻一籮筐,這樣的人物真是值得一千多年歷代文人思念至今嗎?

我不想引証項羽缺點,像坑殺二十萬秦兵,火燒阿房宮三個月,到處搶掠殺烹,鴻門宴偏偏又不忍心殺劉邦,說要烹煮劉父被劉邦說二句又放了,明明有機會統領天下卻要學古代分封諸侯,自己封自己到無險可守的故鄉澎城,漢略施小計便疑范增與漢有私奪之權...閱讀項羽本紀,你會覺得項羽笨事數之不盡。

歷史上比項羽功業及人格特質優秀的人物會有一些,項羽不算最頂尖。但回顧歷史像項羽這樣的死卻是獨一無二的、迷人的、無與倫比的悲劇英雄故事。看史記如何描述項羽的敗項羽的死: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這是項羽被圍在垓下四面楚歌敗仗已露的情況,如果史實是是項王悲歌、虞姬相和、項羽流了幾滴眼淚,左右也哭了,於是項王自刎而死。這樣的自刎死法,你還會覺得項羽英雄蓋世嗎?簡直是窩囊透了!漢軍唱幾句楚歌就騙得項王大驚,項羽也真好騙。小說電影戲曲愛說項羽虞姬的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此幕難捨難離,由他罷,讀者愛就好,倒是沒什麼印象虞姬有什麼其它歷史記載,

項羽垓下突圍也很精彩: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這一幕是數千騎追殺二十八騎,3000人打28人,就算是28個都是項羽都沒用,穩死。本來這是獵豹撲兔之勢,但項羽談笑間說突圍就突圍,說斬將就斬將,說刈旗就刈旗,果就是戰無不勝的英雄特質。假如那時項羽對左右自滿笑了笑,然後自刎而死又如何?如項羽這種情況下死去,勇則勇矣,但看起來只像一個匹夫。

項羽來到烏江可不一樣,烏江可說是項羽名留青史的自刎聖地。史記如此寫著: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項羽來到烏江真的可以心頭一寬,不是因為可以逃生,不是因為可以捲土重來,而是他終於可以証明了,漢軍想要殺我、劉邦說想要殺我,門都沒有;千軍萬馬中我項羽一人來去如風,說潰圍、潰圍,說斬將、斬將,說刈旗、刈旗,萬夫莫敵,英雄蓋世,那裡像一個戰敗者?在項王心中全然無知無視自己所犯任何錯處,也全然不覺得是被漢軍打敗,他深信是天要亡他而不是有人把他擊倒。「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天亡我也項羽敗後說了三次;「不是對手太強,不是自己犯錯,只是天要亡我項羽」,這是項羽唯一相信自己失敗的原因。於是烏江亭長載著他的馬兒離開,見証了他選擇了英雄而死而不要戰敗而生。死得很有氣魄、很迷人,可算是中國歷史中最具傳奇色彩的死法。

有人說項羽烏江自刎是為了止息戰爭,這說法很難取信,戰神不想戰,要止息戰爭,難理解。又有人說《史記》又有記載,楚漢戰爭中劉邦和項羽僵持不下,「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於是項羽對劉邦說:「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意思是想通過兩個人的決鬥來一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百姓跟著受苦。我對此說話的理解,就像是世界拳王說要和我單挑,贏者統領天下做老大,誰那麼笨會肯和他打!

且細看項羽也不是送走烏睢後便自刎:...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原來送走烏睢後項羽還徒步殺死漢軍數百人才死。人都要自刎了,如他有慈悲之心就不會再殺數百人才自刎。最後項羽還不是身被十餘創受傷力歇然後自刎,而是見到舊部下老朋友,豪氣說了一句:「我聽說我的頭很值錢、當禮物送給老朋友好了!」說完了才自刎而死。多豪邁不羈。

這是項羽性格上的失敗之處,是他悲劇英雄故事中的成功。有時我會想:假如項羽沒有自刎在烏江,項羽會怎樣?我不是問歷史會怎樣發展,我是問項羽在後世人心中會變成怎樣。結果可能是項羽的英雄氣魄將變得蕩然無存。他接下來怎去收拾殘局、面對挫敗、面對問題...那些才是項羽真正的問題。別忘了項羽優點只此一個,缺點卻一籮筐,項羽處理這些問題都很糟糕。最終他只會把僅有的一點英雄氣概全吞噬殆盡,會變成王莽之流的那種歷史人物級數。

假如烏江亭長真的把項羽送回江東好了,項羽就在江東父老面前自刎,責任盡了,只是承認了失敗,算不上什麼英雄。縱使江東父兄憐而王、是不是就是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漢不像秦,不是那麼容易每勝一城便能收得眾多兵馬納入麾下,最終項羽不過不知死在那一場戰役,或在一場戰敗自刎罷了。這種結局不見得有多英雄好漢。即使項羽化腐朽為神奇,真的斬白蛇滅漢,項羽的治理能力如同白痴,不單是中國歷史災難,也是項羽人生故事災難的開始,那時莫要說項羽是個英雄,連昏庸也沾不上,該是暴君。

我常覺得一個美女在最美的時候死是淒美的,因為人們無法見到她褪色的樣貌,她永遠留給後人最美一面的回憶。若我能選擇,我也寧可在高峰處死去,也不願在挫敗、屈辱、茫然中老死病死。司馬遷寫項羽本紀寫得特別精彩,原因是因為他們二個同樣是悲劇人物,只是一個選擇轟轟烈烈的離開、一個選擇羞辱中存活。我有這個念頭,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項羽,活得幸福的人通常不愛項羽,悲觀、悲劇性格的人才愛項羽,愈悲愈愛。

悲劇英雄也不易為,所以我愛說項羽這種死法死得其時、死得其所,死得英雄、死得傳奇,烏江這一刎的氣蓋把他生平的缺點全都掩蓋了!「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這些詩句我從來無法共鳴,包羞忍恥的男兒最終就是在羞恥中終老,東山再起絕無僅有,翻開歷史我想起拿破崙。拿破崙叱吒風雲縱橫歐洲戰無不勝,如果他六十多萬大軍入侵莫斯科戰敗時戰死,會成就了他英雄的一生,人民對他懷念,歷史對他的評價會不一樣。但他就是敗而不死,剩二萬人狼狽回國,最後議和、放逐、不甘心、再起、滑鐵盧、再流放孤島至病死,死前幾年人都快瘋了。正是:

 

假如項羽當年沒有在烏江自刎
那麼歷史只多了一個糟老頭
絮叨叨愛對著孩子說的故事

或是笑談中曾有一個莽夫
輸光了金子典當了褲子
押下他最後一擊

大不了楚河漢界多流幾滴血
最後項羽自刎在江東
頂多是史記再添一名暴君
橫看側看項羽都不像英雄

一刎成就了英雄
傳奇生命需要濃縮
動容中戛然而止
形成永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aronftt&aid=2510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