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認識斯里蘭卡-----2
2007/01/22 04:17:12瀏覽234|回應0|推薦35

轉自:維基百科

இலங்கை சனநாயக
சோஷலிசக் குடியரசு
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
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國旗國徽
國歌:斯里蘭卡母親
首都科倫坡(行政)、科特(立法)
最大城市科倫坡
面積
  • 國土面積:65,610平方公里
  • 水域率:1.3%
時區UTC+6
人民生活
官方語言僧伽羅語泰米爾語
人口
政治文化
國家領導人
主要節日1948年2月4日(獨立日)
經濟實力
貨幣單位斯里蘭卡盧比
國家資料
國家象徵
  • 國花:蘭花
  • 國鳥:黑尾原雞
國際域名縮寫.LK
國際電話區號94

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是位於亞洲南部印度次大陸東南方外海的島國

目錄

斯里蘭卡歷史

前5世紀僧伽羅人從印度遷移到斯里蘭卡。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派其子來島,從此僧伽羅人擯棄婆羅門教而改信佛教311年左右,佛牙從印度傳入斯里蘭卡。公元前2世紀前後,南印度的泰米爾人也開始遷入。從公元5世紀直至16世紀,僧伽羅王國泰米爾王國間征戰不斷,直至1521年葡萄牙船隊在可倫坡附近登陸。1656年5月12日荷蘭軍隊攻克可倫坡。1796年2月15日英軍占領可倫坡,荷蘭人統治時期結束。1802年英法兩國簽訂了亞眠條約,斯里蘭卡被正式宣佈為英國的殖民地。1948年2月4日斯里蘭卡正式宣佈獨立,成為英聯邦的自治領,定國名為錫蘭1957年2月7日中國與斯里蘭卡建立外交關係。1972年5月22日改國名為斯里蘭卡共和國。1978年8月16日新憲法頒布,改國名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1830年代,英國將印度南部的泰米爾人大批遷至斯里蘭卡,並扶持其佔據了各個方面的主導地位,由此與當地的主要民族僧伽羅人結怨。斯里蘭卡獨立後,泰米爾人於1972年成立了猛虎組織1976年改稱「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走上「獨立建國」的道路。1983年,猛虎組織與斯里蘭卡政府開戰,戰火一度蔓延到科倫坡。1987年,印度出兵協助斯政府清剿猛虎組織,迫使其簽訂停火協議。1990年印軍撤離後,猛虎組織重新反攻並迅速控制北部廣大地區,在賈夫納半島建立起「泰米爾政權」,此後雙方戰爭不斷,目前已造成6萬餘人喪生。在挪威等國斡旋下,2000年起雙方開始和談,2003年猛虎組織宣佈放棄獨立主張,但至今和談進展緩慢。

古代名稱

  • 「斯里蘭卡」來自梵語古名Simhalauipa,訓獅人,《梁書》稱獅子國。《大唐西域記》作僧伽羅,即梵語古名Simhalauipa的音譯。
  • 斯里蘭卡古阿拉伯語Sirandib,宋代音譯為「細蘭」,明代稱「錫蘭」

斯里蘭卡政治

斯里蘭卡的總統國家元首。總統任期6年。

斯里蘭卡的一院制議會有225人,普選,任期6年。

獨立之後的斯里蘭卡仍然是大英國協成員。

斯里蘭卡行政區劃

斯里蘭卡劃分為9個省和25個行政區:

斯里蘭卡地圖

斯里蘭卡地理

斯里蘭卡島是梨形,在印度洋之中,東北邊是孟加拉灣
斯里蘭卡屬於南亞季風區,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

斯里蘭卡經濟

斯里蘭卡人口 根據1981年的統計,斯里蘭卡人口約14,850,001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26.3人,主要的兩個民族僧白羅族人約900萬人,泰米爾族人約250萬。

斯里蘭卡文化

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政區  |  亞洲


亞洲
東亞北亞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 中華民國臺灣1| 日本 | 北韓 | 南韓 | 蒙古 | 俄羅斯
東南亞緬甸 | 汶萊 | 柬埔寨 | 東帝汶 | 印度尼西亞 | 寮國 | 馬來西亞 | 菲律賓 | 新加坡 | 泰國 | 越南
南亞孟加拉 | 不丹 | 印度 | 馬爾地夫 | 尼泊爾 | 巴基斯坦 | 斯里蘭卡
中亞哈薩克 | 吉爾吉斯 | 塔吉克 | 土庫曼 | 烏茲別克
西亞阿富汗 | 亞美尼亞 | 亞塞拜然 | 巴林 | 賽普勒斯 - 北賽普勒斯 | 喬治亞 | 伊朗 | 伊拉克 | 以色列 | 約旦 | 科威特 | 黎巴嫩 | 阿曼 | 巴勒斯坦 | 卡達 | 沙烏地阿拉伯 | 敘利亞 | 土耳其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葉門
其他特殊政區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 澳門(中華人民共和國)
世界地理索引 | 非洲 | 美洲 | 南極洲 | 歐洲 | 大洋洲 | 各國首都
(1) 請參閱台灣問題
 
大英國協
英联邦會旗
安地卡及巴布達 | 澳大利亞 | 巴哈馬 | 孟加拉 | 巴貝多 | 貝里斯 | 波札那 | 汶萊 | 喀麥隆 | 加拿大 | 賽普勒斯 | 多米尼克 | 斐濟 | 甘比亞 | 迦納 | 格瑞那達 | 蓋亞那 | 印度 | 牙買加 | 肯亞 | 吉里巴斯 | 賴索托 | 馬拉威 | 馬來西亞 | 馬爾地夫 | 馬爾他 | 模里西斯 | 莫三比克 | 奈米比亞 | 諾魯 | 紐西蘭 | 奈及利亞 | 巴基斯坦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 | 聖露西亞 |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 薩摩亞 | 塞席爾 | 獅子山 | 新加坡 | 索羅門群島 | 南非 | 斯里蘭卡 | 史瓦濟蘭 | 坦尚尼亞 | 東加 | 千里達及托巴哥 | 吐瓦魯 | 烏干達 | 英國 | 萬那杜 | 尚比亞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a2028anna&aid=67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