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張愛玲小說所感
2006/01/10 13:13:29瀏覽1675|回應1|推薦13

「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這麼痛快。」~張愛玲『傳奇』再版自序。

張愛玲是一個生活在浮華中帶著荒涼時代中的女子,不在此時機燦爛,那麼所有的一切彷彿會隨著虛弱的浮美隨風消逝;就像是傾城之戀中香港那一場戰爭,成就了白柳蘇的愛情。值得嗎?我相信張愛玲會選擇一個「值得的」。

名利是可以計較衡量的東西,名利是一個可以攬鏡自賞的浮影,重在當下的感受與享受,一個懂得把握當下的女人,關愛鏡中的自己,有何不對?我隱約可以感受到張愛玲期待自己小說出版那種興奮難却、著急倉卒的心情,文字雖可銘久,但是對作者可以享受的當下回應卻總是稀薄可憐,作者往往消失在文字浩海下,尤其是女人特別容易被淹沒,於是白流蘇、嬌蕊、烟鸝的女性自主隨著她的筆觸逐漸抬頭,當女人的意識醒了,對於什麼也就義無反顧,也更會算計得失了,這兩篇文裡頭,女人無疑才是主角。

倘若「傾城之戀」談的是白流蘇的婚姻態度,那「紅玫瑰與白玫瑰」談的便是振保婚姻態度,他們兩人幻化成中國人裡男女小小縮影。

張愛玲把人現實的心態表露無疑、精采得可圈可點,那種三姑六婆的流言蜚語、親戚間的舌根貪婪、人與人之間計較進退的描寫,彷彿活生生就在耳前碎碎細語。

普遍而言,男性習慣以物質條件去換取愛情跟婚姻,習慣先性後愛,而女人把性當作條件,保留自己的處女往往是讓自有更優渥的條件當價碼,男人得到之後,開始有安全感付出情感,權力和義務的付出。

 男人以提供物質條件為交換,女性也依照物質條件來選擇伴侶。男人猛攻性,女人必須猛守自己的性(女人的半推半就就是這樣來的),而女人的感情也並非很牢靠,通常她會屈就與第一次跟她發生關係的人(因為將她有利的條件侵占,已經失去籌碼)。這是社會價值觀與長期環境條件相輔的結果,已經將男女框架與不同的屬性。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得牆上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摘自紅玫瑰與白玫瑰

它談的是潔烈,不如說談的是現實的條件,一顆硃砂終究贏過綺麗月光,但是往後那抹蚊子血不斷使男人內心裡頭發狂忌妒著。
   「性」容易被物化成一種交易的條件,從古老制度上,男女是媒妁之言結婚,
結婚那一天,才正式認識,甚至進而做愛,當天女人的落紅等於忠貞,以上這些條件都是很實際的,哪有愛情可言,這些都是父系社會下的制度,婚姻是鞏固政治勢力,並對雙方有利的條件交換,求得一個門當戶對互不吃虧。

於是兩篇文裡頭,婚姻無非是一場交易,是一場精心計較的佈局,那動機並不邪惡,無非只是想謀求個人的幸福與最佳利益,說穿了,只是想有尊嚴的喘口氣。

張愛玲的小說裡帶著濃厚的現實感,人活在當下,人必須為了自己,天經地義,即使人物中帶有浪漫的思想,也不過是一個空霧彈,煙散了,留著的仍是剛硬的彈殼。

過去在社會、家庭、政治,男人皆是經濟支柱與掌握主權的人,所以思維模式很容易以「物質」去判斷事務,男性演化成比較實際的個性,也因此紅玫瑰與白玫瑰振保自以為個人、社會作了一個公正的裁決,那不過在在證明終究是一場迷思罷了。

它諷刺男人一生勞碌汲營的名聲、尊嚴,是愚昧得可笑,當識破自己的徒勞無功,當認清自己應該繼續把握所崇尚的價值時,一覺醒來,又可以變成好人。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夫妻的。』~摘自傾城之戀

    這句話隱約道出張愛玲選擇隱居的念頭,她是自私的、現實的、冷漠的、顧自己的,而個人主義卻是無處容身的,在婚姻愛情一一失利後,她選擇到一個地方容身。我傾向認為傾城之戀的白流蘇帶著張愛玲的思想,想找一個疼愛她的人,一個避風港灣,沉靜的活下去。

    張愛玲喜歡藉由現實具體的東西去比喻一些處世哲學或諷刺一些迷思,那絕句珠語總能適時點醒震撼讀者心扉,她的人物是誇張浮華時代裡平凡兒女,卻也更讓人反省個人存在的價值與尋求。

    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這兩篇文中,我是比較喜歡後者的,或許都是女人的因素,我感同身受,內心的同情、憐憫、堅強被那悲涼愁悵喚醒,也臣服於張愛玲筆下那一株株高傲的玫瑰。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90932&aid=147080

 回應文章

隨風逐流的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最愛
2006/01/12 13:39

我最愛的作家也是張愛玲.

她寫的字句非常有味道,有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