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3/09/19 14:48:07瀏覽146|回應0|推薦0 | |
日本禪學大師山田靈林,把人分為三類型:第一型是純樸未開,不受任何知識上的苦惱,能和平生活的人,叫做「自然人」。 第二型是頭腦清楚,知能發達,卻反而受盡「知」的煩惱,導致神經過敏,無法與人和平相處,過著不愉快的生活,這是「知識人」。 第三型是超越了「知」的苦惱,和「情意」的苦惱,能任運無礙過活的人,叫做「自由人」。 舉個有趣的例子來說明: 某家五人居室的前廊,一雙拖鞋沒有排好且翻了過來,這家女傭好幾次經過主人房間,但對翻過來的鞋子,一點也沒有注意到。她只負責把被吩咐的事,在能力範圍內辦好,其餘一概不管。所以她很快樂,能吃就吃、能睡就睡,對人間事務與知識都不管,沒有什麼心事,這就是「自然人」的典型。 這家少奶奶拿著信要進屋去,看到了翻過來的拖鞋,但男主人有事要她處理,來不及翻那雙拖鞋。一會兒她又端茶要進屋,又看見那雙拖鞋,但手上拿著飲料,所以還是沒有改正它,離開時,又聽到嬰兒啼哭而跑向嬰兒室,就這樣她一整天掛慮著拖鞋,什麼事都做不好。少奶奶出身名門閨秀,讀過很多書,因此她想把知識用在現實生活中,卻往往不能照自己的期望,反而帶來日日夜夜的焦急不安,這就是「知識人」。 這 這個譬喻很值得我們深入的思索,拖鞋可說是煩惱的象徵,女傭她是從不知煩惱為何物,不是她很快樂,而是她看不到煩惱,她沒有思考、沒有反省、沒有覺悟、沒有方向與追求。像一般動物一樣過生活。 而少奶奶知識豐富,卻反而為知識而苦,扯來扯去,像漩渦一樣旋轉,陷入焦慮不安,生活充滿無謂的煩惱。這說明了要追求心靈和平與究竟的寧靜,知識是無能為力的,有時反而帶來煩惱。 但是我們不應該反對知識,而是要把知識收集整理,利用生活經驗來駕馭它,到無礙之時,心地自然平直的像老太太一樣。不過如果要靠外在經驗的累積,達到心性的自由,等成為自由人時,都已經消耗了大部分的生命了。 我們都是平凡人,介於自然人和知識人的中間,想要悟道者那樣進入和諧的世界,是極難能為的,也就是說我們很難以成為真正自由的人。 但我們卻可以時時提醒自己,往自由的道路走。少一點貪慾,就少一點物慾的纏縛,多一點淡泊的自由;少一點瞋心,就少一點怨恨的糾葛,多一點平靜的自由;少一點愚癡,就少一點情愛與知解的牽扯,多一點清明的自由。 放下什麼呢?看到拖鞋翻了,把它擺正吧!擺正了的拖鞋,再也不要放在心上,如此而已。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