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法與緣
2013/09/17 18:19:59瀏覽109|回應0|推薦0

修行沒有應法而成就,都是應緣而成就的。

 

人不是以一個單獨的個人存在世間,我們和所有跟我們有緣的人,在精神上是共存、共體的。

 

修行一定要有能力度化與我們有緣的人,讓他們得到安頓、得到安定、得到法喜。因為我們與他們是共同體,也相對能得到安頓、法喜。

 

能夠提昇自己的心靈;提昇別人的心靈,叫做功德。

 

金錢關、面子關、情愛關、要能超越,必須具備正見,才能有能力行禪。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如何修呢?以“無住相行六度”“三輪體空”空掉佈施的人、物、法,及被佈施的人。

 

六祖壇經:貴汝見地,不貴汝行持。

 

法只是工具,修法的結果,是決定在我們的心。

 

法門無邊,難度無緣之人;法雨雖廣,難潤無根之草。沒有正見之人,就如同無根枝草。

 

站在緣的立場,以緣代替得失,取代成敗,認知善惡都是緣。一個人若能站在緣的角度,本身就是一種精緻的智慧。

 

要能‘慈’:給他人快樂;要能‘悲’拔除他人之苦,讓他人離苦,自己要常能心生法喜。

 

不要因為科學無法解釋,就認為它不合理,因為它合天理。

 

身為一個心靈教育推動者,是沒又自主的,因為他們是天地的法器。

 

我們遇到逆境,是因為我們缺乏這種經驗,生命就會發出訊息,如果生命缺乏貧窮,它就會發出貧窮的經驗,來豐富你的心。

 

我們的智慧,不要用在法,應該放在緣。用你的智慧,引導你的有緣人,來相應這個緣。

 

我們修行不好,不能怪別人,因為我們正見不足,才會起考驗。你的功德,要建立在集體,不是建立在個體。

 

好得事情別人有恩於我們的,我們要刻在木頭上。別人跟我們發生的不愉快,我們寫在沙上就好了,讓風來撫平這一切。

 

當我們凡夫性變成了菩提,也就是習性與覺性顛倒之後,整個系統就改變了~思想力量的源頭也在這裡。如道家偈語云:「大道顛倒顛,顛過便是仙」。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5104105122&aid=858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