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20 17:36:49瀏覽114|回應2|推薦0 | |
關於接納與付出的核心議題,是接受生命,接受它,就是被父母親所給與的、當下的這個樣子。就存在的真實性而言,我們別無其他選擇,因為這些條件情況是被因緣境遇所決定。同意此一事實,乃是一個追求幸福的前提必要條件。「我接納這個生命,正如同,從過去到現在父母所給與我的這個樣子。」雖然此一邏輯看似非常單純,然而,在應用上卻是極端的困難。 敬重你的父親與母親,並不意謂著要去同意他們其他的所有作為。這樣的同意意謂著,接納與珍惜他們所能夠給與的和已經給與的,拒絕接納他們已經給與的,也許會製造出一種優越感。「如果你接受了些什麼,你會變成欠債。」關於此點,海寧格並不是把「欠債」局限在它最狹隘的意義上,反而是指向某一方式平衡收穫到的一項義務。如果你拒絕得到,就沒有欠債也沒有義務,因而從所有的表象看來,你也就自由了。 所有的人類關係都是透過得到與付出來運作。當一個人拒絕接納已經被給與過的愛,反其道而行,去填滿這些對於物化商品的需求,他所擁有的關係便會瀕臨危險。我們都遇見過這樣的人,他們從不滿足已經擁有的,而且還去抓住更多物質上可以擁有的物品,他們變得日益自我中心。然而,生命、愛和忠誠都是非賣品。當代的商業消費已經成功地被物化的需求所推動,其實在關係中對於接納產生抗拒的一種代替品,而且這樣的消費也阻擋了對於滿足的覺知。以海寧格的話來說:「貪婪,乃是渴望擁有,卻不去接納。」 感謝是一種恢復平衡的型態。然而只有當你先得到了,你才能夠感謝。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給出一個會讓對方帶著快樂和感謝來接收的禮物。作為付出的一方,會有甚麼樣的感受呢?這樣子做會恢復某個適當的平衡嗎?不過我們也熟悉相反的情境,當我們給與的禮物被拒絕或是輕視的時候。那樣子的感受像是甚麼?能夠恢復到平衡狀態嗎? 恢復平衡的基本型態之一,是帶著感激給出道謝。作為一個諮商師,我時常建議人們,寫下一封感謝函給他們的父親、母親、前任伴侶或是友人。我曾經要求一位心臟有狀況而且無法接納他父親的病人,寫一封感謝函給父親。我後來沒再見過他,有一次巧遇他的主治醫師,他說這病人向他語帶肯定地提過我的建議。雖然這男子當時認為那只是一樁無關痛癢的小事,他還是寫了那一封信,結果卻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此後他與父親的相處大有好轉。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