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專訪/元智校長彭宗平:學雜費八年沒漲 不可思議
2012/03/21 23:10:45瀏覽333|回應0|推薦3

大學學費從民國94年之後,8年沒有調整,多所學校希望今年調漲,引發家長反彈。針對此事件,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20日接受Yahoo!奇摩專訪時直言:「不可思議!」他認為學雜費再不漲,犧牲的是教學品質,與國家競爭力。對於青輔會主委陳以真,拿學費抗漲賭上個人烏紗帽,彭宗平回應:「那就讓她下台吧。」因為學雜費不是政治議題,應該要回歸教育本質。


以下為受訪重點:


學費不應該是政治議題,要回歸教育本質

大部分學校過去8年沒有調漲學雜費,大部分沒有調漲,非常不可思議。94年之前,各校可以自行調整學雜費。之後大學學雜費忽然變成社會經濟議題,非大學自主問題,就再也沒調過了。意思是,這個議題忽然變成民粹主義,不是教育議題,那就很麻煩。

我們應該要回歸教育議題,來看學雜費調漲。譬如說,老師、職員每年會調薪。即使政府沒有主動調薪,也會隨年資微幅調整,幅度在2至3%,職員、教授都是這樣,每年會調幾個百分點。

所以光每年調薪部分,8年就增加支出20幾個百分點。假如一年7億,差不多要增加2億。另外,元智過去增加80位老師,職員增加20位。新聘的支出部分,一年又多了一億多。這是我們為了好的師生比所做的投資。

八年沒調,對學校運作、教學品質造成很大影響

如果8年沒調,那師資產生的兩億多預算要從哪裡來?就從教學跟設備挪。

假如本來一學期要做15次實驗,可能之後就變成一個學期剩10次實驗,教學資源自然下降。或是圖書館經費每年100塊變80塊,電費支出也從100塊變80塊,代表圖書館不能開到12點,只能開到8點來節省電費,然後購書經費也變少。

這現象不是只發生在元智,是發生在每一所大學。因為一塊餅就這麼大,人事費增加,其他一定要砍。要維持基本品質必須漲學費。現在沒有那麼多經費,沒辦法,只能降低品質。

教育部應有核可機制,由學校自訂學雜費

教育部不要每年3、4月就來討論漲學雜費,應該要訂一個核可機制,在範圍內讓大學自主學雜費。畢竟每個學校有自己的定位,不能一個公式套在所有學校。像各校圖書館藏書、座位數都不同,只有學校自己知道那個標準。若有學校亂漲,家長可以抵制,讓教育回歸市場機制,由市場自己去調節,現在大學太多了。

大學並不是義務教育,私立學校學費高低,大家可以自由選。像現在私立小學學雜費比私立大學貴,但設備卻沒有大學好,這不是很奇怪?小學、中學依你能力範圍去念,政府不管,所以就出現很好的學校,但為何大學要管?

學雜費用喊價的,台灣永遠不會出現哈佛

我必須很沉痛地講,學費不漲會影響我們的競爭力。你念了大學不能給你好的競爭力,是國家的損失。台灣現在的競爭力,在於過去教育還不錯,培育很多人才。要是現在因經費不足,又不漲價,將來一定會受損。

假如學生的經濟情況不允許,可以靠其他方式幫助他們,如助學貸款或獎學金。學校有足夠學雜費,可以來資助困難學生。元智一年提撥比教育部規定多兩倍學雜費,去補助弱勢學生,其實學校有自己的機制幫助經濟有問題的學生。譬如過去八八風災,我們都有幫忙學生受災戶。

青輔會主委拿學雜費調漲賭上烏紗帽,就讓她下台吧!大學不是義務教育,要回歸教育跟市場機制。學雜費如果是用喊價的,台灣永遠出不了哈佛、史丹佛大學。


讀後感:

總覺得,還是讓大學回歸菁英教育吧!
輔仁、淡江、東吳、東海、逢甲、中原、元智......其實這些老牌私立大學都是很有學術實力的,各各也有他們的特殊領域專長(像元智的強項就是在於工科領域)。
只是因為後來政府廣設大學的政策,加上現在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才使這些大學的整體素質越來越差。
台灣現在面臨的不只是大學水準下滑的問題,還有台灣整體考生素質下滑的問題,如果硬要牽拖到更遠的話,當然整個國家人民的薪資、生活水準停滯不前也是一個問題。

也許,我們現在要搞清楚的是元智大學校長的這番話,到底反映出台灣大學教育目前面臨了什麼樣的困境?
為了要讓人人有大學念,我們犧牲了多少有學術價值的優秀學校,讓他們為求生存而淪為高等職業教育所,更何況,這些職業訓練也許應該是技職體系的學生才要去學習的。

科大學術化、大學技職化,不愛讀書的孩子被逼著去大學唸書,想在科大學習專長的孩子卻被逼著要去讀書寫報告。這個國家的教育環境目前就是這麼扭曲。

而政府的教育經費分配也是問題,今天姑且先不去討論各校是如何運用經費的,國立學校擁有非常充裕的經費資源,有些學術表現優秀的私立學校理應也要分配到差不多的研究經費,卻得不到政府相對應的補助,只能靠校友資源或是利用漲學費來維持教學品質。基本上經費分配多寡問題,必須是以該學校實際上的表現為準,不應該有公私立之分。

這十幾年下來,不僅整個大學生態被打亂了,社會價值觀也改變了。好像只有國立大學文憑才算是文憑,讀私立就是自己不努力,只好花錢買文憑。
什麼時候開始,評斷大學價值的方式變得如此膚淺?

而到頭來,大家應該再反思,為什麼一定要逼迫孩子們去讀大學?
大學確實是人人適合讀的嗎?

我們似乎開始嘗到當初「廣設大學」政策的苦頭了。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0208435&aid=624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