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民國『國父』
2016/11/28 14:33:18瀏覽2360|回應7|推薦32

原作:袁偉時    

20061112

(此乃國父誕辰紀念日)

 

http://www.hkfront.org/sunyatsenrealhanjian.htm

 

 

 

 

 

  政治家和政治組織的內外政策是交相為用的。與其對內政策緊密聯繫,孫文的對外政策上 也留下一長串平常人難於理解的記錄。從民初開始,這些記錄在國內外的出版物中就不斷有所披露,在研究近代中國的史家中對有關事實毫不知情的,大約十分罕見。(大家都不敢講,以免惹來殺身之禍)

 

 

不過,在中國 ,人們沒有把這些史料系統排列出來,加上標準教科書諱莫如深,一般讀者知道真實情況的似乎也不多。請讀者允許我做一回文抄公,主要根據中國近20年的出版物,將有關事實抄錄如下: 

 

  第一,"在華南境內給法國以大面積的租界"

約在19006月初,孫博士(按:早已有人指出,孫文一生從未得過博士或榮譽博士學位,說他是博士純屬以訛傳訛。可能是Dr.醫生的誤譯。他是醫學院畢業生,也行過醫。)會晤了法國公使朱爾斯哈爾蒙德,希望得到法國軍火裝備和法國軍事參謀的幫助,按照哈爾蒙德先生的報告,作為交換條件,【孫中山提出在華南境內給法國人大面積的租界"。】

 

190212月底或者19031月,孫中山抵達越南河內,與法國總督的私人秘書會談,"孫博士答應,在華南建立起聯邦共和國以後,它將轉向法國要求幫助,為了取得法國的支持,並將給以大面積的租界。

 

  第二,19103月,孫文與美國人荷默利和布思會談,"這三個人建立了一個''辛迪加''。孫博士任命布思為辛迪加和同盟會兩者的''駐國外的唯一財務代表'',並且授他以處理貸款、收款和購買所有陸海軍裝備的代理人的全權。辛迪加保留其權利,以負責掌握鐵路建設的借款,割讓滿洲礦藏租借地給美國支持者,在臨時政府建立以後,將借款轉用於中國的經濟建設。""美國人同意在十七個月之內籌足三百五十萬元,分為四期攤付給孫博士。

 

  第三,武昌起義後,孫文到了倫敦,尋求英國政府的幫助。"孫博士答應在英國政府的建議下活動,他答應給英國和美國享有超過所有其他國家的優惠待遇。

他將把中國的海軍置於服從他個人命令的英國軍官指揮之下,對於日本的態度,他將根據英國的建議辦事。"由於英國政 府寄希望於袁世凱,沒有理睬這些建議。 

 

  第四,出賣滿蒙。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身為臨時大總統的孫文,偕同秘書長胡漢民同三井財團代表森恪及宮崎滔天、山田純三郎會談。

會談前,森恪等曾得到先後出任首相的日本政界元老桂太郎、山縣有朋等授意,冀圖與孫文等革命黨人訂立密約,使東三省歸日本所有。

 

會談中,孫文表示:"當此次舉事之初,余等即擬將滿洲委之於日本,以此希求日本援助中國革命。"日本政府如能 "火速提供資金援助""余或黃興中之一人可赴日本會見桂公,就滿洲問題與革命政府之前途,共商大計。"森恪在會談當天下午6時還發出一封經過孫文、胡漢民修改的致日本有關人士的特急電報,內稱:"關於租借滿洲,孫文已表應允,如能在漢冶萍公司五百萬元借款之外再借與一千萬元,則孫等與袁世凱之和議即可中止,而孫文或黃興即可赴日訂立關於滿州之密約。"

 

此事一波三折,最後因日本陸軍大臣石本新六的反對沒有辦成。

原因是:"按照日本軍部的擴張主義分子的觀點,在中日、日俄兩次戰爭中,滿洲是日本人為之拋灑珍貴的鮮血的地方,理應享有一切權益,而無須以金錢收買。

  

據與孫文有密切交往的內田良平說,從1905年甚至更早時開始,孫文就曾在遊說日本朝野人士時一再聲稱:"滿蒙可任日本取之,中國革命的目的在滅滿興漢""日本如能援助中國革命,將以滿蒙讓渡與日本。"1898年起至1923年止,包括與森恪的談話在內,類似的記錄共10條,交涉對像包括首相、陸軍參謀總長、政壇元老、財閥等等。 

 

  第五,把設立國家中央銀行的權利讓給日本人。1912110日,南京臨時政府剛剛成立,孫文便致信曾任大藏大臣的阪谷芳郎,委託他建立中國的中央銀行。同日,又電告阪谷:"設立中央銀行事,應即迅速進行。"十天後,阪谷便復函孫文說"接到貴電及中華民國元年一月初十日貴翰,委託阪谷以貴國中央銀行設立之事",因此他草擬了《中華國立中央銀行設立特許札》,要求孫文蓋章批准。其中規定"該特許札之有效期限,自交付特許札之日起算,以五十年為限。""該銀行有發行紙幣之特權。"其他職能包括 "國庫之歲入及歲出""內外國債之整理及新招集國債之時,可使該銀行辦理" "貨幣之整理及改造""管理印花紙出入販賣等事""政府設定監督銀行之業務"等等 。重要人事之"任免全權",也交給阪谷,雖然規定"政府自該銀行開業年滿五年之後,於一年內以付價,得收買外國人所有股份",但又規定"政府於本條期限之間不能收買,則本條買收權為消滅。

 

  把設立經營和管理中央銀行的特權交給一個曾任外國內閣大臣的外國人,擔負財政收支、發行貨幣和監督全國銀行系統的重任,這是事關國家主權的大事。孫文如此輕率地處理,雖然當時沒有辦成,也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失誤。

 

此事曾於1913519被著名記者黃遠庸公諸報端,這是國內報刊第一次揭露孫文在對外關係中損害國家利益。

 

就事情本身來說,應該說是大眾傳媒履行監督政治家這一類公共人物的職責的大好事。

 

【袁世凱政府雖曾利用此事批評孫文,但這正是現代政治中不同政治勢力互相批評、監督、爭取公民信任應有的常規。中國公民有權知道這一類信息,20世紀中國政治的腐敗和專橫,恰恰是與執政者實行愚民政策,拒絕公開政務息息相關的。

 

  第六,與袁世凱競相向日本政府爭寵。宋案發生以後,孫文認為"日助我則我勝,日助袁則袁勝。"根據這個指導思想,孫文與袁世凱都不惜代價,爭取日本的支持。

 

早在30年代初,後來任《大公報》總編輯的著名報人王芸生就在其名著 

《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中,全文公佈了孫文1914511給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信。

 

【這封信有四個要點:

  1,中國對日本,可以起到比印度之於英國更大的作用。孫文說:"英國之區區三島,非甚廣大,然人莫不知其國力膨脹日加者,以其得印度之大陸,為母國之大市場,世界列強始莫能與爭。日本之發展已盡,殆無迴旋之餘地,中國則地大物博,尚未開發。今日本如英國之於印度,無設兵置守之勞費,而得中國之大市場,利且倍之,所謂一躍而為世界之首雄者此也。"也就是說,中國可以提供給日本比印度這塊殖民地之於英國更廉價和利益更大的作用。具體說來是內政、外交、軍事、實業、司法等等均靠日本幫助,且"可開放中國全國之市場,以惠日本之工商,日本不啻獨佔貿易上之利益,日本製造品銷入中國者免稅,中國原料輸入日本者亦免稅。

  

2,袁世凱政府實際上是反日的。袁氏及其政府"佯與日本周旋,而陰事排斥,或政府依違其間,而嗾使民間反對,或其權利已許日本,而翻授之他國。彼之力未足以自固,又憚民黨與日本親善,故表面猶買日本之歡心,設其地位之鞏固過於今日,其對待日本必更甚於今日。

  

3,國民黨掌握政權之目的未達到之前,中國不可能安定。

 

信中的原話是:"夫惟民黨握中國之政柄,而後中國始有治安可言也。"民黨"抱有主義,為求其之必達,生死以之,民黨之志一日不伸,即中國一日不能安" 

 

  4"日本能助革命黨,則有大利",所以要敢於超越常規,幫助國民黨。孫文坦言"中國革命黨事前無一強國以為助,其希望亦難達到",但"助一國之民黨,而顛覆其政府,非國際上之常例。然古今惟非常之人,乃能為非常之事,成非常之功,竊意閣下乃非常之人物,今遇非常之機會,正閣下大煥其經綸之日也。

  

如此大利,沒有打動日本首相。在日本政府首腦看來,依靠已經統治著全國的袁世凱,比起指望形單勢孤的孫文一夥顯然更加實惠。孫文暗通款曲,唯一的作用是日本在壓袁世凱就範時多了一個籌碼。 

 

  此外,孫文的這封信很快就被洩露出去,中外報刊廣為登載,還說是黃興揭露的。此事不但進一步損害了國民黨人的形象,也加深了國民黨人之間的分裂。

 

從黃興當時的一封信,可見一斑:"近得各處黨員通告,並讀中外各報登載弟所宣佈中山先生之函,此事從何說起,黨德敗壞,竟至此極,殊可歎也!此事之有無,弟不必加辯,請足下函詢中山先生,即知其真相。

中山先生是否有此函件與日本當道,尚屬疑問,袁賊陰險,派偵離間吾輩,亦時時有之,即令有此函件,中山先生從未與興閱過,興又何從宣洩?此種卑鄙手段,稍有人格者不為。

"內外疑謗叢集,真偽莫辨,親痛仇快,而禍根卻在孫文的作為。 

 

  第七、在日本迫使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之際,竟主動要求與日本政府結盟,再一次慷慨地出賣國家主權。日本是在1915118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的。幾經討價還價,日方於57發出最後通牒,袁世凱政府則於59接受。 

 

  面對涉及國家存亡的重大鬥爭,全國人心激動。原國民黨的一些重要人士紛紛提出"一致禦侮"的主張。"是年二月十一日,林虎、熊克武、程潛等十一人,聯合發表公電,提出 ''吾人第一主見,乃先國家而後政治,先政治而後黨派''之說。

 

在美洲的馮自由、林森、謝英伯、鍾榮光等,亦聯合致電孫中山,請示''可否暫停國內革命運動,實行一致禦侮,免為國人借口'' 等語。

 

  225,黃興、陳炯明、柏文蔚、鈕永建、李烈鈞等人也聯名發出通電,總結民國建立以來的政治經驗,鮮明地提出: 

 

  1,中國的事中國人自己解決,反對"假借外力"。他們說:"至言假借外力,尤為荒誕,一族以內之事,縱為萬惡,亦惟族人自董理之。倚賴他族,國必不保。"這是針對報刊的種種傳聞表明自己絕 "不危及邦家"的立場。 

 

  2,汲取"二次革命"的教訓,表示決不輕言革命。"國人既懲興等癸丑之非(按:指1913年所謂"二次革命"的錯誤),自後非有社會真切之要求,決不輕言國事。今雖不能妄以何種信誓宣言於人,而國政是否必由革命始獲更新,亦願追隨國人瞻其效果。夫兵凶戰危,古有明訓,苟可以免,疇曰不宜��故公等畏避革命之心,乃同人之所共諒。"他們認識到所謂"二次革命"的失敗決不是偶然的。說到底,這是國人對他們的懲罰,因為他們忽視了國人要求安定的情緒和"畏避革命"的意志。 

 

  3,仍要堅決反對***統治。他們進一步指出:"惟革命之有無,非可求之革命自身,而當卜之政象良惡。""至今空屍共和之名,有過***之實",不但導致內政極端腐敗,也是招致外侮的主要原因。"竊論外交受逼,雖有時勢因緣,而政治組織不良,乃其最易取侮之道。蓋一人政治,近世已經絕跡,非其不能,實乃未可。今吾國不見國家,不見國民,而惟見一人。" 為了抵禦外侮和防止革命,必須改變這個狀況。 

 

 

  黃興等人的反思頗為深刻。他們對外侮由來的分析,反對假借外力解決內政問題進而一致禦侮的主張,也是非常適時的。 

 

  黃興等人的主張曾廣為散發和分送京、滬各報館刊登,引起海內外廣泛注意。可是孫文等人對此視而不見,一意孤行另外一種主張。 

 

  先是在25孫文、陳其美與滿鐵株式會社的兩個重要人物犬塚信太郎、山田純三郎訂立了一份所謂《中日盟約》。

 

滿鐵株式會社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在我國東北實行殖民統治的重要支柱。它不是一般的企業,其首任總裁後籐新平曾任台灣民政長官,後來又出任郵電大臣、內務大臣、東京市長等。犬塚、山田等敢於出面訂立盟約,背後有強有力的政治人物支持。315,孫文給日本外務省政務局長小池張造寫信,尋求日本政府的"提攜",並將四人簽署的《中日盟約》作為草案送交日本政府。小池是二十一條的起草者,是深得加籐外相信任的重要人物。這封信和《中日盟約草案》與黃興、陳炯明等人的主張是截然不同的。 

 

  "二十一條"20世紀中國的重大國恥,是日本迫使中國殖民化的重要步驟。它的最後文本把滿蒙、山東、漢冶萍公司等重要權益奉送給了日本。條款之一是"zgzf嗣後如在南滿洲聘用政治財政軍事警察外國顧問教官時,可儘先聘用日本人"。實際是把當地各級政府全都交由日本控制,"可儘先聘用"不過是掩人耳目的外交詞令。 

  

在接到最後通牒後尚未正式簽字前的514,袁世凱曾向各級官員發出"密諭",其中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文字:"日本利用歐洲列強之相持,乘中國新邦之初建,不顧公法,破壞我山東之中立,我國受茲痛苦,方以退兵為抗議,彼不之省,又提出酷烈要求之條款。其中最為難堪者,曰切實保全中國之領土,曰各項要政聘用日人為有力顧問,曰必要地方合辦警察,曰軍械定數向日本採買,併合辦械廠,用其工料。此四者,直以亡韓視我。如允其一,國即不國,彼遂以最後通牒迫我承認,然卒將最烈四端,或全行消滅,或脫離此案;其他較重之損失,亦因再三討論得以減免,而統計已經損失權利頗多。

 

 

  歷史挺會捉弄人:袁氏慶幸力爭倖免的條款,卻被孫文主動送給日本人了。他草擬的《中日盟約》規定:"為便於中日協同作戰,中華所用之海陸軍兵器、彈藥、兵具等,宜採用與日本同式。""與前項同一之目的,若中華海陸軍聘用外國軍人時,宜主用日本軍人。""使中日政治上提攜之確實,中華政府及地方公署若聘用外國人時,宜主用日本人。"而在經濟領域,從事關經濟命脈的金融到礦山和鐵路、航運亦交由日本控制,"宜設中日銀行及其支部於中日之重要都市。""中華經營礦山,鐵路及沿岸航路,若要外國資本,或合辦之必要時,可先商日本,若日本不能應辦,可商他國。"再加上"屬於前各項範圍內之約定而未經兩國外交當局者或本盟約記名兩國人者之認諾,不得與他者締結。"也就是說,以上政治、軍事、經濟上的種種特權是絕對不容其他國家染指的。此外,在外交上中國也不能獨立行事,"中日兩國既相提攜,而他外國之對於東亞重要外交事件,則兩國宜互先通知協定。"考量其實質,這是把中國降為附屬國的盟約。 

 

  再看看孫文給小池的信,其中意蘊就更加清楚了。這封信說了些什麼呢?  

     1"不肖等經常確信,東亞之安全與福利全賴於日本之提攜。"因此,日中應"有鞏固之同盟",所以提出這個《中日盟約》。 

  2"昔日,貴國政府曾向敝國政府提出日中交涉事宜。對其詳細內容,固然無法窺知,但其主要內容必定以日中親善及東亞和平為目標。與敝人倡導之主張一致,不勝欣喜。

  3,孫文等對日本政府唯一的不滿,是日本不以孫文一夥為主要合作對象,而"對無誠意之敝國政府始終一貫持續執行強硬之交涉,曠日持久,時至今日,實在可悲,遠離日中提攜這一最終目的之手段,敝人等遺憾至極。

  

 

孫文這些主張的是非,筆者沒有必要再多說什麼。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兩件事:   

     1,自一月日本提出"二十一條"後,報刊很快就報導了有關內容,海內外反應非常強烈。 

"獨先生於此事默不一言",因此,各界人士函電紛馳,質詢孫文的態度。有的報紙還傳出孫文與日本結盟。於是,孫文在310做了兩件事:一是命黨務部發出《中華革命黨第八號通告》,說 "且夫吾黨所處之地位,純係一秘密組織之團體,對於國際交涉,固未可立言者也。"為自己的沉默辯護。二是寫信給美國華僑同志說:"余固深信驅除袁世凱為今時所當行之事,若謂借助於日本一說,雖至愚之人,亦足以知日本萬不可靠,稍有識者亦當知造謠者立說之謬妄矣。"四天後,孫文給日本外務省政務局長的上述信件就發出了。政治家有多副面孔,於此可見一斑。  

     2,致小池的信和《中日盟約》披露後,海峽兩岸均有人急欲修補孫文的形象,硬說這些文件是假的。他們沒有注意到,這是孫文的一貫思想,並非孤證。這是在日本外務省的檔案中找出來的,並非稗官野史。再加上孫文在日本的一舉一動均在日本警方的嚴密監視下,警方的檔案中留下了訂立盟約的當天山田純三郎到孫文住宅;山田掛電話給陳其美,要他持印鑒立即前來,陳果然奉命來到;中華革命黨黨員王統一亦來到孫家等記錄(另一日方簽字人估計是補簽的)。再加上外務省有關檔案中還留下了送信人王統一的名片,而王是中華革命黨最早宣誓入黨的五人之一,是訂約時在場見證者。此信和盟約的真實性,日本學者籐井升三已有詳細論證,頗難推翻。不應忘記的是,與此同時,他還重申了出讓滿蒙的主張。除了上面已提及的史料外,1949年以後曾任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和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老同盟會員和中國國民黨黨員高崇民寫道:"1915年袁世凱陰謀要作皇帝,與日本訂立賣國條約21條,孫中山為換取推翻袁世凱,一度主張把東三省讓給日本,我在日本留學東京時,親耳聽到中山這種錯誤主張,表示堅決反對。"這個老同盟會員,1949年以後身居高位,生活在孫文備受尊崇的國土上,不可能和沒必要作假,其回憶顯然是可靠的。  

      不過,不管孫文提供多麼優惠的條件,日本政府對他們一夥的力量還是沒有什麼信心,仍然把袁世凱作為拉攏和威嚇的主要對象。孫文和革命黨人僅是充當了威脅袁世凱的魔影。孫文的指望又一次落空。 

     

第八,在袁世凱死後的所謂護法鬥爭期間,孫文繼續以出讓滿蒙為誘餌,冀圖得到日本的幫助。1917915,日本社會活動家河上清訪問廣東軍政府。孫文在會見河上時明確地表示: "一旦他掌握了權力,將愉快地將滿洲交給日本管理。"19181116,他在上海會見日本實業家松永安左衛門時又說:"日本如果援助南方派的話,可以承認日本對''滿蒙''的領有。

      

第九,20年代,與美、日商人簽訂密約,一再出讓大量利權。1921117,孫文與美國芝加哥商人喬治香克(George H. Shank)訂立密約,據美國駐華公使報告,內容包括:香克將幫助"zgzf(指南方政府)發行公債一萬萬金元(當時約合中國幣二萬萬元)"作為回報"所有經香克氏組織和開發的工業,其產生純利之三分之一 ,均歸香克所得;又將購材料之買價,香克氏得百分之二十五。  

 

     192225,孫文又與日華林礦工業公司的代表簽訂密約,規定該公司提供二萬支長槍、72尊野炮、120支機槍及相應的彈藥和5百萬日元為條件,"同意將海南島,及所有沿廣東海岸之島嶼的開發權,及從廈門以南至海南島的漁權,全讓給公司專利包辦。""同意公司對開發廣西之林礦有優先權。""政府指派三分之一的委員名額,委員會主席須為日本人"。此事當時就有所透露,引起海南島在各地的人士強烈抗議,一再向孫文和軍政府質問,《申報》和《華字日報》 等報刊曾連續追蹤報導。  

 

     以上確鑿而不完備的史料,揭示了孫文複雜思想面貌的不容忽視的一面。

 

 

【引人深思的有三個問題:】

 

一是號稱革命的團體有沒有權出讓國家利益?

 

 

二是能否把這些言行看作是為了長遠的崇高的利益而採取的所謂"策略"?如果答案是的,又如何證明目標的崇高性?

 

三是孫文為什麼會出現這些錯誤言行?

 

 

 

答案主要靠讀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斷。

 

本文標題

孫文「賣國」檔案:孫中山才是真正的漢奸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UDNYU&aid=83302876

 回應文章

天恩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奇怪了?
2018/04/09 03:23

奇怪了!大清帝國是中國?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不是嗎?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YUUDNYU) 於 2018-04-09 10:13 回覆:

你說的對極了。

很多中國人避而不談,孫文在武裝奪權成功之前主張恢復明朝領土,甚至在就任臨時大總統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朱元璋的墳墓祭拜,彰顯自己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武裝政變成功之後,自打嘴巴,改口五族共和,意圖侵吞別的民族的領土之野心溢於言表,昭然若揭。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YUUDNYU) 於 2018-04-09 10:19 回覆:

邀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2/09 18:10

說漢奸也太過, 畢竟孫中山先生畢生奉獻給救國事業是無可置疑的, 只能說是重大的策略錯誤.

總之, 能多知道些史實總是好事, 感謝格主的用心.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YUUDNYU) 於 2017-02-14 20:06 回覆:

通常我會加註個人意見,唯獨這篇,我一字不改的全文引用(唯四加的字是最後一行的“本文標題”四個字。之所以要如此而不將原文作者的標題直接寫在上面,是因為很多被意識形態主宰的人,看到標題之後,就不管內容直接閉上自己的心智而視而不見。

在中國未來的十字路口上,孫文選擇的,不是長治久安的道路,今日中國的高壓獨裁,孫文還是要付極大的責任,不論是國共兩黨,都是專制獨裁,繼承自孫文的路線。

中國人有一個很大的悲哀。就是自己的歷史裡面有很多的地方,反而要透過外國人才看得到,而自己國家的歷史反而在自己國家裡面成為禁書不准流通。

我這幾年看了可能有接近百本的中外學者寫的歷史書籍,再對照兩岸三地的歷史書之下,才真實體驗到,這個世界真的跟威權政府所教育的極不一樣。


素顏的孫文:遊走東亞的獨裁者與職業革命家

素顔の孫文: 国父になった大ぼら吹き

國父?國賊?
專制獨裁、投機取巧、背叛民主、建立黨國。
天下為公?私天下?
令人瞠目結舌的素顏孫文,你不可不知的國父真相!

  「令人擔憂地他有一病,是謂命令病也、專制病也……」—孫文摯友|宮崎滔天

  「每當前往南京中山陵,看到那威風凜凜、充滿壓迫感的巨大墳墓,總讓筆者不禁感嘆,孫文真的看得見人民嗎?」—本書作者|橫山宏章

  在兩岸官方論述中,孫文的歷史地位早已明確,他不僅被中共讚揚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更被國民政府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然而,如果我們細究現存的檔案文獻資料,或許就會發現孫文之素顏,其實是一副職業革命家、甚至是獨裁者的面孔。

  孫文是堅定的職業革命家,其一生就是不斷地從事軍事革命,從推翻滿清的十次起義,到為了推翻北京軍閥政權的北伐計劃,從頭到尾都是清一色的軍事作戰。他也是天生的演說家,憑靠優越的口才,四處拉幫結派,樹立背後勢力,造就「孫大砲」此大名。他更是激烈的鬥爭者,不僅與變法派辯論,也與革命派眾人意見不合。而其每一個對手,都是建構中國近代史的政治巨星。

  不過,在其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中,孫文重視的始終不是理念,而是實用主義,於是其思想與實際行動總是不斷分裂:為了爭取日本支援,進而出賣中國利權;為了引入蘇聯軍援,不惜「聯蘇容共」;為了樹立個人權威,孫文扭曲民主真意,以「愚民論」認定無法交付人民政治責任,進而採取獨裁專制的菁英治國論;為了拉攏軍閥、安撫列強勢力,孫文也能取巧地詮釋「反軍閥」、「反帝國主義」等理念。這就是孫文,既有「獨裁性」的一面,也有「投機性」的一面。

  於《素顏的孫文》一書中,學者橫山宏章以另類見解,揭露了孫文不為人知的專制獨裁、冷血現實、投機取巧等面目,因此本書絕非主流論述會喜歡的「孫文正傳」,而是一本為孫文卸妝的「孫文外傳」。

專文推薦

  金哲毅(金老ㄕ) | 《國父「們」︰被遺忘的中國近代史》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橫山宏章


  一橋大學法學博士,曾於《朝日新聞》擔任記者。專研中華民國政治史、近代長崎縣史。曾任明治學院大學法學部長、長崎SIEBOLD大學國際情報學部長、北九州市立大學大學院社會系統研究科長、同大學亞洲文化社會研究中心長,現爲北九州市立大學名譽教授。主要著作有《孫文與袁世凱——中華統合之夢》、《令中國敗壞的英雄們》、《陳獨秀的時代——邁向「個性的解放」》等。

譯者簡介

李雨青


  臺灣大學學士、首都大學東京碩士,曾旅居日本七年。目前從事出版、翻譯、內容力有限公司特約譯者等工作。
 
 

目錄

前言——綽號「孫大砲」

第一章_成長於廣東鄉村——旅居夏威夷及習醫之路
一  出生於華南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
二  遠渡夏威夷,旅居四年
三  於香港醫學學校立志為醫

第二章_推翻滿清的革命家——創立興中會、結成同盟會
四  創立興中會,航向革命家旅程
五  籌備惠州起義,期望日本的協助卻被擺了一道
六  仰賴依存於會黨(秘密結社)的邊境革命
七  亡命日本,加深與日本人的交流
八  結成中國同盟會,確立「四綱」、「三序」
九  同盟會內部對立激化

第三章_反滿革命的成功與反袁革命的敗北——中華民國的誕生
十    辛亥革命爆發,建立中華民國
十一  將政權禪讓於袁世凱
十二  因國體問題與宋教仁對立
十三  訪日與宋教仁之死,二次革命失敗

第四章_亡命日本與對日本的依存——孫文獨裁之中華革命黨
十四  再次亡命日本,深化對日本政府的依存
十五  思考與大亞洲主義論者、大陸浪人之關係
十六  創立以孫文獨裁體制運作之中華革命黨
十七  在交往眾多女性後,與年輕的宋慶齡結婚
十八  展露出輕易將利權讓渡予日本的真面目

第五章_第二次廣東地方政權及其挫折——《孫文學說》形成
十九    袁世凱成為皇帝,發起護國戰爭
二十    對抗北京,樹立廣州護法政權
二十一  孫文「愚民論」的形成
二十二  整合各民族的「中華民族論」誕生
二十三  樹立第二次廣東政府,遭陳炯明叛亂追擊

第六章_共產國際的支援與國共合作——難以割捨的軍閥同盟志願
二十四  中國共產黨創立,國共合作成立
二十五  孫文眼中的共產國際、聯蘇合作
二十六  孫文與陳獨秀的雙雄並立
二十七  動員外部客軍樹立第三次廣東政府
二十八  經營廣東困難重重,試圖放棄廣東
二十九  摸索與軍閥聯手的「三角反直同盟」

第七章_演說「三民主義」與遺囑「革命尚未成功」
三十    舉辦國民黨一全大會,宣揚「三民主義」
三十一  支持孫文的胡漢民、汪精衛也都是個性派人物
三十二  北上,客死北京

後記——無懼異端

參考文獻

孫文年表
 
 

專文推薦

  中華民國的國父是誰呢?相信大家可以輕易地回答:「孫中山。」那如果接著問:「孫中山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對學校課本知識稍有印象的人會說:「那是他在日本用『中山樵』的化名而來。」

  除了名稱,日本在孫文的生命中佔有不小的地位。比如今日臺北車站附近的國父史蹟紀念館(又稱逸仙公園)的前身,正是孫文於日治時期準備取道臺灣抵達日本所下榻的高級料理亭。日本的神戶,也就是當年孫文重要的旅行中繼站,建有國父紀念館吸引人參觀;孫文更在日本的東京,聯合眾多團體共同建立清末最強大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如此說來,中華民國的國父和日本實在有頗深的淵源。

  作為中國近代史的超級名人,華人對孫文的研究多到不可勝數。只是許多研究,因為牽涉切身相關的利益問題,華人所做出的詮釋,無論是讚揚還是批評,總是會被打上大大的問號,最後在激烈的爭辯中迷失。這正是本書作者所提到的事實:「權力繼承者為了正當化自己的權力,因而建構出孫文的幻象並加以政治性地利用,這毋庸置疑,但即便如此,也與『實事求是』的原則相去太遠。」

  曾經,有人為了需要而幫孫文造神,亦有人為了宣揚自己的立場而對被造神的孫文進行過度的毀神舉動。但我認為:「孫文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是人就有他自己的長處及短處,因此會有令人亮眼的成功和優秀特質,也會有令人搖頭的失敗及缺陷;但如今,許多對孫文評論卻是對他的事蹟做過度的讚揚及貶抑,反而讓人無法感受到孫文的真實面,也使這位國父成為群眾認知中最熟悉的陌生人。我想,這也是作者為何會把本書取名叫《素顏的孫文》,畢竟他期待描繪出:「既非中傷、也非一味讚揚,而是原原本本的孫文之形象。」而以有淵源但直接利益較少的日本人視角切入對孫文解析描述,或許能讓我們華人有機會更認識孫文。

  本書針對孫文有著許多仔細的描述及精彩的論點,看完本書,本人深切感受到:「孫文的思想及行事作風,隨著年齡及經歷的增長而有所不同。」比如:剛開始進行革命事業的孫文,以民族革命為最大賣點,所以常強調:「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但隨著民國誕生,孫文對於民族的區別不再那麼激烈,而是著重在與各派政治理念不同的闡述(像是:對平均地權的堅持及自成一套的解釋,或是:對集權與合議制的選擇及執行)。

  另外,作者不斷提到孫文一個獨特的個性及行事作風:「只要是得以利用的勢力,都不擇手段予以結合、串連,孫文的做法總是帶有強烈的現實主義傾向。」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孫文總是不斷與他人結盟,卻又容易和昔日的盟友反目成仇,或是與過往死敵攜手合作的多變立場。這樣的描述,或許會讓習慣孫文「高大上」形象的讀者相當不習慣。甚至如果看到作者的另一段話:「說孫文沒有節操,的確就是沒有節操;說他是能夠應變情勢變化身段柔軟,的確也是身段柔軟。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予以評價,也是孫文的特徵。」如此語氣更是尤其尖銳及不客氣,但這樣的敘述,是否也讓我們清楚一個現實:對歷史人物的描述,往往是後人的主觀投射。歷史學界有句名言:「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也就是我們每一個讀者,都以自身角度去詮釋已經無法改變的過往;正因為立場角度不同,人物形象就此產生差異;對於作者的認同與否,正是檢視自己想法的好時機。

  然後,不得不提本書的一大特色,就是關注到孫文周遭的日本人蹤跡。孫文致力革命時,獲得不少日本浪人(例如:協助介紹革命同志甚力的宮崎滔天)或是名望人士(例如:日後成為日本首相的犬養毅)的肯定及支持。甚至日本部分政府官員還暗中提供孫文承諾或支援,比方和孫文商量攻打廈門事宜的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透過本書所列出的一些書信往來資料,會看見東亞國家,面對西方列強在十九、二十世紀時期的進逼,究竟有何對應想法。一個歷史事件,它受影響及施影響的成因後果,不會只侷限在特定地區內;就如同日本人與孫文的接觸,不只源於中日兩國間的相互影響,而是在當時整個世界政局脈絡下,必然誕生出的刺激。相信這會讓讀者對宏觀歷史有著更多認識。

  以上就是老ㄕ所認為的優點,不過好話說完,接下來老ㄕ就要說些和本書有所歧異的觀點言論啦。

  在閱讀本書時,老ㄕ要做個提醒。

  當我們閱讀孫文乃至對於各種歷史事件及人物的評價論斷,都要小心別被輕易主導,而須經過思考,甚至要加上自行查證推論後,才能選擇是否接受他人說法或是得出自己能接受的見解。像在本書提到宋教仁被袁世凱暗殺一事,就是很值得商討的實例(畢竟近幾年有愈來愈多其他人為暗殺宋教仁主謀的說法)。

  另外,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事,已經時過境遷的我們在閱讀前人歷史時,別忘記時常提醒自己:「須查看當時人的時代背景及其限制。」

  作者愈到後段的敘述,接連指出孫文獨裁的性格。事實上,孫文獨裁是無庸置疑的(詳情可以看本書所列出的資料);但是……一個強勢的掌權者,性格多少會帶有掌控的色彩!尤其身處亂局,許多領導人更會有試圖控制一切因素的傾向,這不只發生在中國的孫文、袁世凱、蔣介石、毛澤東等人身上,經濟大恐慌時期的美國羅斯福總統實施新政時的手段,亦有不少人批評他掌權過盛。但以結果論來說,羅斯福做得不好嗎?有人指責新政的荒謬及過度干涉的強硬之處,但不可否認,羅斯福的政策極大穩定了美國恐慌的人心;同樣的,孫文雖然獨裁,但以當時中國普遍對西方民主政治素養欠缺的情形下,是否會有一個必然的過渡期呢?而孫文等人正好處於當中,以至於他們既是民主的提倡者,卻又行獨裁之事呢?當然,以上疑問的答案,還是要由各位自行判斷。只是時代背景對人的影響,卻是閱讀歷史亟須考慮到的因素,以免我們反而以現有眼光去苛責當時尚在摸索的古人了。

  另外本書有幾個章節,著實讓老ㄕ在閱讀時必須小心謹慎,因為那幾個章節討論到孫文的民族概念。

  老ㄕ要先說:「民族議題從來就是最難討論清楚,因為只要一談到民族,往往許多理性思考就被情緒代替。」舉個例:別國進攻我國那叫侵略,我國進攻別國那叫開疆拓土。

  根據作者詳盡列出孫文在不同時期有關民族議題的言論,真給人一種:「你老兄就是立場永遠在變動的超級變色龍!」好像孫文永遠在打破自己以往的論述,更令人容易惱火的,則是他不只一次「賣國」的建議(這些言論,近年來真是在網路上讓眾多網民找到機會狠狠鞭屍孫文一番)。

  看到這些資料,我有三個提醒。第一個就是前面提到的:看到民族議題,永遠提醒自己要冷靜,別輕易陷入情緒。第二個則是更前面提過的孫文性格:帶有強烈的現實主義傾向。有道是: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孫文既為隨機應變之士,言論的轉變對他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不過作者倒是指出在孫文變動甚多的表面下,那始終想堅持的底線,擁有這種突破表象的眼力及分析,老ㄕ會這麼稱呼他:行家)。但最重要的還是第三個:這都是本書作者自身的論述。還是要強調,歷史學真正寶貴的,是思考能力。總之,無論覺得本書講得有多詳細,疑問的心態仍是不可少,我這不是說就此要跟作者唱反調或沒事找碴,只是如此探索,相信能發揮讀書最大的價值。

  老ㄕ最後還是用簡短幾句評論本書吧。

  資料豐富,有可以輕鬆閱讀之處,亦有能深究探索之處。對於想認識孫文的人,可以是用來參閱的好用讀物。

金哲毅(金老ㄕ)| 《國父「們」︰被遺忘的中國近代史》作者

Queena HuJingji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1/26 10:50
孫中山是中華民國唯一的領導人呢.........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YUUDNYU) 於 2017-01-28 10:41 回覆:
對的,他是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

精衛填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個體不過時代的縮影
2016/12/26 12:24
說實在的話我早無意去批評孫文,蔣介石、毛澤東,離開宏觀的文化、宗教、制度的大環境,孤立去批評個體沒有意義,他們不過在一個大環境下的普通個體。每個人沒有能力從所處的大環境剝離成為真理。我們所見所聞的大惡人,正是當時所處大環境的一個縮影,或者說當時人的普遍共性在某個人身上體現,因為孫蔣毛是名人,他們的缺點更加明顯,會放大在人們的視野中。 這幾年我一直在思考,美歐西方文明國家為什麼與東方走的截然不同的路。宗教、文化、政治有內在密切的聯繫,僅僅談政治制度,不能從源頭去追尋根源往往會片面。政治制度更像一顆樹上的果實,離開樹根與土壤果實也無法生長,而宗教與文化正是果實的土壤與樹根。中國人的苦難根源與中國的文化傳承有很大關係。一個蒙昧的文化世世代代傳承,將古人的愚蠢不停傳承下去,並且本位主義拒絕學習接受外來先進的文明(除幾次被異族鐵騎蹂躪漢人喪失話語權)。幾千年在原地打轉,一直沒有走出死循環。 而個體的命運隨波逐流被時代所裹挾著推行,沒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運更加別說改變族群的命運,生于這片土地這個時代的不幸。作為一名異議人士一名反對者不僅僅需要反對當權者的惡言惡行,更加需要反思整個族群的致命弱點。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同質化,反對與反對者本身的同質化令人沮喪與絕望。侯德健在89時所說:“你用你所反對的手法反對,你與反對者一樣。“(針對柴玲用說謊反對當局)面對強大的慣性有所為的空間嚴重被擠壓,任何一個思考的人想有所為的人如西西弗斯一樣從山腳下推著一塊石頭上山,再滾下去,如此周而復始的絕望在蔓延籠罩。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YUUDNYU) 於 2017-01-03 21:36 回覆:

一個沒有言論自由的國家,人民就會被蒙蔽。北朝鮮就是最鮮明的例子。或許北朝鮮的人會對金正恩感恩戴德,讓朝鮮人民站起來,從此不必再受到帝國主義的侵略欺負。

  

https://youtu.be/wxbZ6ujPxOg?t=1449 (精彩片段)

以前我看這個視頻的時候,無法理解什麼叫做以奸民統治良民,

後來我看到這個下個視頻以後才懂,

愛之深責之切。很多中國人對於別人對中國共產黨的批評,解釋為這是與中國人民為敵。如果有人對人家的老婆小孩家暴,但是外人如果仗義執言,那麼就會被解釋為多管閒事,說句實話,所謂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就是在指涉這種情況。

不少人認為國家強了,人民就幸福了。

可是事實上在很多情況正好相反,現在的世界往往不是外國人欺負中國人,而是中國政府自己在欺負中國人。


mate : 國會議員大戰奇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禍國殃民難以欺騙千秋萬世 !
2016/12/22 18:31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YUUDNYU) 於 2017-01-03 21:48 回覆:
您說的對,以前政府可以控制思想,控制言論,這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國家可以以謊言餵食人民,但是有一天人民一旦知道了真相,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精衛填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孫文不擇手段攫取權力的獨裁者
2016/12/21 00:27

中國自古以來的悲劇在於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與中國文化傳承有很大關係,孫文、蔣介石、毛澤東都沒有跳脫窠臼。回顧中國的傳統文化三十六計,把欺騙當智慧,為個人利益最大化可以不擇手段毫無信義。

孫文在勾結美國、英國、日本等國未果的狀況下,為個人登上權力高峰主動勾結蘇聯引入赤禍。蘇聯提供軍事經濟援助給國民黨,條件國民黨做蘇聯的利益代理人,對國民黨進行改組,國民黨被改組為蘇聯波爾什維克式政黨,即“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自從1927年國民黨武裝暴動奪權政權,中國從複製美國民主憲政的國家被改造成一黨獨裁的國家,中國從此陷入萬劫不復。嚴格意義來說中國赤化從國民黨開始,與孫文主動引狼入室密不可分。

在國民黨經過抗爭后如日中天,尾大不掉頭想擺脫蘇聯控制,蘇聯重新扶植共產黨把權力從國民黨手中奪走。國民黨也算罪有應得的報應。國共兩黨不過蘇聯的兩個養子,本質相同。不過一個蘇聯養子打敗另一個蘇聯養子。現在共產黨身上的毛病在當年國民黨身上全有,可以說他們的毛病從娘胎里帶來的,完全遺傳的蘇聯共產黨。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YUUDNYU) 於 2017-01-03 21:45 回覆:

前一陣子去中國旅遊探親,無法回覆拖了許久,真的很抱歉。

言論自由是一個國家體質健康的必要條件。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及北朝鮮這種政權處心積慮的要管控言論的原因。他們要盡一切的努力以謊言灌輸人民,而且不准人民思考,也不准人民接觸事實的真相。

邦無道則隱。

人民被國家欺負是人民受委屈,但是如果人民自甘為奴,那麼就是自作孽。

劣幣驅逐良幣,遷徙的自由是理所當然的人權!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YUUDNYU) 於 2016-12-21 16:16 回覆:
是的。您說的我都贊同。我這些年來所看到的各方資料確實如是。但是我是在出版解禁之後,才有機會“輕易”地看到這些資料,所以也非常欽佩您,能夠衝破封鎖獨立思考,更加地辛苦不易。晚點我回家之後,將我看到的一張照片貼上來,那張照片讓我恍然大悟您說的話,晚點拿來跟您與其他網友分享。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YUUDNYU) 於 2017-01-03 21:39 回覆: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11/28 17:33
以前就一直聽李敖說孫文賣國,覺得李敖信口開河,後來知道為什麼李敖這麼說了。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YUUDNYU) 於 2016-11-28 20:13 回覆: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YUUDNYU) 於 2016-11-28 20:20 回覆:
致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勸助中國革命函
作者:孫中山
1914年5月11日
本作品收錄於:《孫文選集


大隈伯爵首相閣下:

竊謂今日日本,宜助支那革新,以救東亞危局,而支那之報酬則開放全國市場,以惠日本工商。此中相需至殷,相成至大。如見於實行,則日本固可一躍而躋英國現有之地位,為世界之首雄;支那亦以之而得保全領土,廣辟利源,為大陸之富國。從此輔車相依,以維持世界之和平,增益人道之進化。此誠千古未有之奇功,畢世至大之偉業也。機會已熟,時哉勿失。今特舉其理由,為閣下陳之。望加意洋察,兩國幸甚。

支那曩者苦滿清虐政,國民共起革專制為共和。而民黨篤信人道主義,欲減少戰爭流血之慘,故南北議和,使清帝退位,後舉袁世凱為總統,袁亦誓守約法,矢忠民國。乃自彼就任以來,背棄誓約,違反道義,雖用共和民國之名,而行專制帝王之事。國民怨怒,元所發舒。乃其暴虐甚於滿清,而統馭之力又遠不及,故兩年之間全國變亂頻起,民黨之必興,革命軍之必再見,無可疑者。①孫中山自一九一三年八月到日本後寓居東京,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繼續策劃武裝反袁。大隈重信系孫中山舊相識,於-九一四年四月十六日第二次組閣。此件為密函,未對外公佈。

顧革命軍以自力而無助,則其收功之遲速難易,或非可預期。以言破壞之際,得世界一強國為助,則戰禍不致延長,內免巨大之犧牲,對外亦五種種之困難。日本與支那地勢接近,利害密切,革命之求助以日本為先者,勢也。以言建設之際,則內政之修善,軍隊之訓練,教育之振興,實業之啟發,均<非>有資於先進國人材之輔助不可。而日本以同種同文之國,而又有革命時期之關係,則專恃以為助,又勢也。日本既助支那,改良其政教,開發天然之富源,則兩國上而政府,下而人民,相互親善之關係必非他國之所能同。支那可開放全國之市場以惠日本之工商,而日本不啻獨佔貿易上之利益。是時支那欲脫既往國際上之束縛,修正不對等之條約,更須藉日本為外交之援。如法律、裁判、盜獄,既藉日本指導而改良,即領事裁判權之撤去,日本可先承認之,因而內地雜居為日本人,於支那之利便而更進。使支那有關稅自主固定之權,則當與日本關稅同盟,日本之製造品銷人支那者免稅,支那原料輸入日本者亦免稅。支那之物產日益開發,即日本之工商業日益擴張。例如英國區區三島,非甚廣大,然其國力膨脹日加者人莫不知,其以得印度大陸為母國之大市場,而世界列強始莫與爭。日本地力之發展已盡,殆無盤旋之餘地,支那則地大物博,而未有以發展之。今使日本無如英於印度設兵置守之勞與費,而得大市場於支那,利且倍之,所謂一躍而為世界之首雄者此也。

然而日本若仍用目前對支之政策,則決不足以語此。何也?現在支那以袁世凱當國,彼不審東亞之大勢,外佯與日本周旋,而內陰事排斥,雖有均等之機會,日本亦不能與他人相馳逐。近如漢冶萍事件、招商局事件、延長煤油事件,或政府依違其議而嗾使民間以反對,或已許其權利於日本而翻援之他國。彼其力未足以自固,又憚民黨之向與日本親善,故表面猶買日本之歡心,然且不免利用,所謂戰國時縱橫捭闔之手段對待日本。設其地位鞏固過於今日,其對待日本必更甚於今日可以斷言。故非日本為革命軍助,則有袁世凱之政府在,其排斥日本勿論,即袁或自倒,而日本仍無以示大信用於支那國民,日本不立於真輔助支那之地位,則兩國關係仍未完滿,無以共同其利益也。就他一方言,則支那革命黨無一強國以為事前之助,其成功固有遲速之不同,即成功後而內政之改良,外交之進步,苟無強國之助,其希望亦難達到。故現時革命黨望助至切,而日本能助革命黨則有大利,所謂相需至殷、相成至大者此也。

或謂外交上日本未取得英國之同意,不能獨力解決支那問題。然此不足慮也。支那問題近始露其真相,當袁世凱就職之初,大放金錢以收買歐洲一部分新聞記者、通信員,故其報告與評論皆極推重袁,而英國政府亦信之。近則英之輿論已變,《泰晤士報》已評袁為無定亂興治之能力矣。英與佛邦交最善,而近日佛政府與國民皆已不信袁氏,故取消佛支銀行借款之保證。夫英於支那以求真正之治安為目的,前誤信袁氏有保持支那之能力,今既知其不然,將與佛國漸同其趨向。若日本導以真正解決支那問題之策,俾使支那得永久之治安者,則英必同意於日本之行動無疑。關於支那同題,日本當欲得英國之同情,而英國亦實視日本意向為轉移也。夫惟民黨攬支那之政柄,而後支那可言治安。

以支那人大別之為三種:一舊官僚派,二民黨,三則普通人民也。政治上之爭,普通人不與焉。舊官僚得勢,為保持其祿位計,未嘗不出力與他人角逐,及其權勢已失,即無抗爭反動之餘地。如袁世凱見逐於前清攝政王時,惟以免死為幸,不聞有何等舉動也。民黨則不然,所抱持之主義,生死以之,求其目的之必達。前者雖僕,後者覆繼。故雖以前清朝之殘殺,亦卒無以制勝。民黨之志一日不伸,即支那不能以一日安。此深察支那之情形,當能知之。而欲維持東亞之真和平,則其道固在此,而不在彼矣。

要之,助一國民黨而顛覆其政府,非國際上之常例。然古今惟非常之人,乃能為非常之事,成非常之功。竊意閣下為非常之人物,今遇非常之機會,正閣下大煥其經綸之日也。文為支那民黨之代表,故敢以先有望於日本者,為閣下言其概。且觀於歷史,佛曾助米利堅矣,英曾助西班牙矣,米曾助巴拿馬矣。佛之助米獨立,為人道正義也;英助西班牙以倒拿破崙,為避害也;米助巴拿馬,為收運河之利也。今有助支那革命倒暴虐之政府者,則一舉而三善俱備,亦何憚而不為乎?若夫幾事之密,更有以避外交之猜疑而神其作用,此又不待論。區區所見,實為東亞大局前途計,惟閣下詳察而有以教之。

孫文(蓋「孫文之印」)大正三年、民國三年五月十一日

密呈大隈伯爵首相閣下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YUUDNYU) 於 2016-11-28 20:21 回覆:
認識自己的國父,是國民的義務。民進黨也對其鞠躬,代表民進黨也一樣對其行為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