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19 13:45:52瀏覽2180|回應13|推薦190 | |
比叡山,自古以來,便是鎮護平安京的靈山,東邊毗鄰滋賀縣,坐擁日本第一大琵琶湖。 人在京都,突發其想,欲自滋賀上山。 行曩一揹,往京都駅走去,搭上地鐵到了最東邊的「御陵」站,北行進入滋賀縣。 支線小火車,乘坐的人不多,車行速度極慢,旅行的步調隨著緩慢的車速,漸行漸緩。 突然驚見,「比叡山纜車,12月2日起冬季停駅」,車站掛著告示。 我眼睜大大,12月2日?不正是今日嗎?匆匆一瞥,打亂了遊人的步調。 然而轉念一想,就算到不了比叡山又何妨?轉個彎,琵琶湖一遊也不錯,飄泊在外,最重要的是一份自在心。 到了坂本,才知纜車並未停駅,停駅的是京都那面的纜車,老天知我欲山行,特意放我一馬。 眼前即是比叡山,就是被日本戰國名將-織田信長放火燒山的延曆寺。 沿途紅葉繽紛,朝著纜車站前進。 坂本纜車站 纜車動了,煙籠寒水,琵琶湖的真貌,迷濛難辨,只見沿途的杉樹林立,高聳挺拔。 延曆寺,初建於西元788年,開山祖師,傳教大師最澄。 1200年前,最澄與空海,入唐求法。最澄遠赴浙江天台山,研習天台教義,而空海則留在長安,學習密宗。 返回日本後,最澄在比叡山,開天台宗;而空海則在高野山,創真言宗。佛法的種子,飄洋過海,在日本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比叡山,天台宗大本山,日本佛教的發源地。 西元805年,最澄返回日本後,建築全山伽藍,全盛時期,徒眾三千,高僧如雲。1200年來,孕育出親鸞、道元、日蓮、法然等高僧,衍生出無數的佛教宗派。 經過千年的浸淫,佔地數個山頭的比叡山延曆寺,已有相當的規模。 山上三塔,東塔、西塔、橫川。 清晨入古寺,滋味無人知。 步出纜車,寒風凜冽,步行山間小徑,幾分鐘路程,到了本堂,摸了摸臉,滿手鼻水,趕忙找了間茶店,進去要杯熱茶。 看看地圖,正置身於東塔,到西塔需1.5公里,再到橫川還到5公里,而寺內的接駁公車,很不幸地,冬季停駛。 冷冽的風無情地吹著,全身上下肌膚,刺痛又僵硬,心想,再這般走下去,恐要魂斷比叡山,當下決定在東塔附近走走即可。 西元1571年,征戰南北的織田信長,為了一念之私,一把火將延曆寺燒個精光,後來,信長一手提拔的豐臣秀吉,深知佛徒勢力不能得罪,乃重建延曆寺,因此現今看到的延曆寺,大多是十七世紀後重建的建築。 東塔的中心,根本中堂,原址毀於戰火,重建於1642年。 穿越迴廊,走入堂內,藥師如來,佛像莊嚴,不滅之燈,燈燭煒煒。 戒壇院,最澄設立的大乘戒壇院。 文殊樓 延曆寺第三任住持圓仁,至中國求法,遊歷各地,是日本著名的背包客探險家,並寫下了遊記「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記載著西元840年左右唐朝的風土民情,與玄奘「大唐西域記」、「馬可波羅遊記」,並稱世界三大旅行遊記。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的修行道場,圓仁在此地興建文殊樓,拜祭文殊菩薩。 大講堂,懸掛著天台宗歷任住持像,還有源於比叡山的各大宗師畫像。 走在沁涼的山徑,穿過和瓦、澄柱的寺院,偶見僧人穿梭其間,正是這樣的清淨地,許多遭遇困境的的人,總會來到比叡山,追尋先人的足跡,在千年杉林的靜謐氛圍中找回澄淨的自己。 回程途中,忽聞寺中鐘聲響起 「萬籟此俱寂,惟餘鐘磐音」 唐朝詩人常建,描述了清晨登破山訪佛寺的靜謐時分 如此境界,實在妙不可言,或許這就是我老愛到日本尋幽訪古的原因了。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