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1/29 13:17:55瀏覽1351|回應5|推薦0 | |
大陸「首善」來台灣發紅包,這齣戲還沒演完。昨天,連「救救苦難的台灣同胞」都透過電視隆重登場了。這下子,丟臉的就不僅是台灣政府,而是禍延全體台灣同胞了。 真是風水輪流轉,想當年,大陸「三反五反、大躍進」的時候,台灣不是也整天高喊「解救大陸苦難的同胞」嗎! 我說「丟臉」,本來指的是台灣地方縣市政府;這些「官方」把一宗「善舉」搞成節目化、綜藝化、廣告化(美其名為透明化),讓受惠者透過媒體傳播公開「折腰取食」,甚至演變成「攔路乞討」,大喊「救救苦難的台灣同胞」;這些,讓我這個「台灣同胞」該怎麼說呢! 台灣,多年來有一股「泛綜藝化」的風潮。在政治方面,陳水扁是創其首者;他的「變裝秀」成為時尚,至今連上市公司的老闆都要在尾牙節目上變裝上場(大概只有台塑王家、台積電張忠謀例外),甚至馬英九都不能免「俗」,而胡自強則青出於藍,最愛變裝作秀,也最讓我討厭。 比陳水扁更早,則為李登輝首創「春節下鄉發紅包」,每年春節初一,總有上千民眾排隊等著拿總統的紅包。台灣的總統,已經不是經國濟民的元首,而是政治秀場的主角了。 再回頭說行善。其實,行善也是一種人情藝術,有時,必須講求細膩,不可粗糙。 有一回,我在麵包店門口,看見一位男士在塑膠桶裡檢食逾時丟棄的麵包,有一位女士看了,就拿店裡的麵包出去給他,店員小姐說:「妳不用給了,他不會拿的。」 我想,如果趁這位男士不注意的時候,丟幾個新鮮麵包在桶子裡,他就會拿。 說起來,行善還真不是那麼簡單。依我看,一般人的小額捐款最為自然,而許多「無名氏」的大額捐款則最為可貴! 最後,我要說:行善發自真情,本於人性;即使是扶起跌倒的人,也是發乎自然,無須任何示範!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