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健全的自我〉到「無我」的心靈地圖-上
2012/04/23 15:32:08瀏覽626|回應1|推薦1
時間:101年3月30日(五)AM9:00~12:00
主題: 從<健全的自我>到『無我』的心靈地圖(上)
講師: 吳文傑老師
記錄: 杜秀敏
(一) 超個人心理學系統圖 (請對照講義第二、三單元第9頁)

(a)「大我」的「S」是大寫;「小我」的「s」請更正為小寫。
(b)心理學研究的是「小我」這個圈裡的「自我」,「陰影」和「人格面具」這三大部分。

①自我:佛洛伊德的蛋形理論
自我:就是有一種主觀的判斷。能平衡社會的要求,同時又能對內在的本能作自我控制。
本我:是屬於一個原始的,本能的生命力量,主要是以快樂為原則,快樂的原始本能就是只要我爽,我舒服。原始欲望衝動包括吃、性、暴力、甚至包括死亡的動力(對有些人來講,死亡是很爽的)。

超我:就是家庭、國家、社會、文化、法律,它為了維持整個族群的生活,集體的秩序,它必須對個人慾望、本能有所控制。

「超我」是要來管「本我」的,但這動作由「自我」來執行,「自我」會對「本我」有所壓抑。若一個健康的人,它這三個平衡的很好,他的「本能」有適當的滿足,且他的「自我」一方面接受「超我」的要求,同時也壓抑「本能」,那麼「自我」會覺得活的還不錯,所謂的社會成功者是那些大部分符合「超我」要求的人,就是要乖,要聰明,EQ要高,功課要好,又合作,負責,在一個符合「超我」要求「自我」長大的人,他要壓抑多少「本能」的東西,所以很多社會成功的人到最後會不快樂。所以心理治療首先談到的就是「自我」,人的「自我」若沒有強壯一點的話,很難承接「超我」,壓下「本我」。

如果「本我」和「自我」之間的界線破了,就是「自我」壓不住了。「本能」的東西跑上來,那麼類似精神疾病會出現,所有內在負面情緒、感覺通通出籠,產生一些精神官能或「邊緣性人格」。
如果「超我」這個界限破了,就會變成「反社會」,這個「自我」會變很大,像是「躁鬱症」的「躁症」出現時,「我是上帝」,過去被看不起的部分,現在都很行了。

②「陰影」

「陰影」就是你自己內在有的部分,可是你卻無法接受,例如:人有時會很自私,可是又怕被人說成自私,所以我們就壓抑或否認。例如:周六不上班,想休息不做飯,可是又怕被看成「自私」,「懶」,於是勉強自己去做不願做的事,可是做了又實在很不滿,事實上這周末你無法接受你的「陰影」,「憂鬱症」有一部分動力是和自己「陰影」對抗。

「陰影的動力」是我有個東西要上來,可是我有個東西要把它壓下去,你之所以能壓下你的「陰影」是因為你的「自我」還有能量壓得住,但長期的跟自己一個不喜歡的部分壓久了,到最後你就覺得生命沒意義、無力感。

「陰影」的解決方法:(一)「人受苦的地方常常是他優點的過度使用」,例如:「很」聽話,「很」謙虛,「很」有自信,「很」愛孩子,這些東西來自於我們一直想被一個更大的集體、家庭、社會、文化、環境所認可,只要我們做出更多,這社會文化要我們做的是「超我」,我們就能得到尊嚴、財富、幸福,但是,人若終其一生都在滿足「超我」,最後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因為從來就不可能滿足每一個人。所以「陰影」的第一部分就是對你覺得自己不錯的地方要反思一下。

對有些人來講「成功」是「陰影」,因為成功要負很多責任,所以我儘量不要成功。「陰影」不等於人的陰暗面,而是任何不被接受的東西就是「陰影」,都會成為你另一壓力的來源,因為,若用海寧格的話,就是「你把你的某一部分排除在外」「我不承認你在我生命中的位置,那被排除、不承認的東西就成為一個身心的亂源。」



有一種病叫做「自體免疫的病」,「非我」就是我自己有,但我不想承認。「ego」(自我)是我能夠接受的我以為的自己或者我覺察認識到的自己。我能接受的自己叫「自我」,被我被排斥的「自我」叫做「陰影」,所以我免疫系統遇到「非我」就會不斷的攻擊它,在身體裡就會產生細胞病變,癌症等等,例如:我在醫院和做家族排列時觀察到一些得到卵巢癌的女性,很像男人婆,她們對自己女性特質,就是對女性所帶來生命的這些相關的東西不接受,把它變成了「陰影」,不喜歡就會把他除掉,這內在被排斥的部分就成為亂源。


「乳癌」的心理動力是「怨」,「怨」是沒有表達出來的憤怒。
肺癌主要是和父親及父系的關係,孩子和父親關係比較不好的人,常在肺部會有問題。

「陰影」解決方法:(二)年紀越大,限制越多,命就越苦,"我一定要吃什麼,什麼東西一定要怎樣才可以,"只要換個環境整個人就煩躁。所以年紀越大,那框架限制越少越好,隨緣、自在,不然會很苦,因為不可能事事順你心意的!所以「陰影」的第二解決方法就是對你自己引以為傲的部分,一定要少做一點。

③人格面具:

簡單講「人格面具」就是「角色」,在某種情況、場合之下用什麼方式較得體,就像一個小孩在爸爸在媽媽,在阿嬤面前,知道用何種方式得到他想要的,人很小就有這種本能,在不同環境之下發展出很多人格面具,這本身沒什麼不好,但麻煩的是當面具戴久了,你就不是那個人了,「角色」有時是必要的,但不要把某種角色當作你人生的全部,我以前工作坊常有一些男同志,我發現他們之間兩性的品質比異性戀者更有創意,更深刻,很讓人動容,我發現異性戀者早就被男人要怎樣,女人要怎樣的框架給框住了,所以有時夫妻關係,當我不把它當成我老公,我也不是他太太時,你可想出的創意空間會大很多。

另一個我曾做臨終關懷的例子是: 一位法師做了很多年的臨終關懷,但他關懷自己的癌症阿嬤,那一套通通無效,這就是人格面具的問題,只是更微妙一點而已,原本阿嬤最疼她,但她大學畢業後出家,阿嬤覺得這麼會讀書,這麼美,可惜做了尼姑,以前人的觀念是出家是因受了挫折,但現在是大學社團裡就有這樣的宗教服事,所以到了臨終一個孫女去關懷阿嬤當然無效,在家族排列時,請她對阿嬤的代表說"我不是你孫女,我是某某法師,我要跟你講佛法,生命是怎麼一回事,我雖是你孫女,但現在我捨棄世俗關係,我從小愛走大愛,阿嬤,我當然愛你,可是我更愛所有的生命,在這時候,我以一個法師跟你說生命最後這個時候,你要做什麼。”
並不是你不要理這角色,而是你離開這角色的規範,你會看到一個很大的天空,不管父母與子女或兩性的關係,很多的苦就是因為太執著"你是女兒要怎樣,你身為太太要怎樣”,這方面卡死,反而很多東西都流動了。

④個人潛意識

在「小我」圈圈裡除了心理學主要談的「自我」,「陰影」,「人格面具」之外,其空白部分是「個人潛意識」。「潛意識」就是尚未覺察的自己。西方心理學或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講到的就是這「小我」的完整,一個人可以有很清楚的「自我」(對自我的認識),對「陰影」的接受,能靈活彈性的扮演各種「角色」,對自己的「個人潛意識」也願意探索,這樣的人,他的「小我」就是完整的了

(C)第二圈「Soul」

在這裡英文翻譯我之所以不用「靈魂」是因這讓人想到人死後靈魂不滅的東西,事實上這概念在此不適用。
西方的「Soul」是比自我更大的存在的一種狀態,這裡的「靈魂」的概念像是「集體潛意識」的東西,就是所有的生命、心靈及所有的個人潛意識變成一個很大的集合,所以這圖又寫出一個字叫「薩滿」(書:『零極限』就是「薩滿」。

薩滿→巫師→泛靈信仰

薩滿就是「巫」,「巫」(巫師、祭師)的意思是他可以透過大自然的東西和超自然的力量連結。
很多訊息知識,所以很多「知識」是藏在「心靈」(Soul)就是「集體潛意識」裡。薩滿就是泛靈信仰。

體驗:

人要進入集體潛意識的東西,一個非常好的橋,就是從大自然的連結進去,接下來的體驗就是要讓各位知道你有這種能力。
在校園撿一個手掌大小的大自然物,活的,掉在地上的都可以,不要太重,是你手掌可以承載的。


就近二人一組,面對面,膝蓋碰膝蓋坐著,先決定好誰先講,聽的人要把東西先放下,只聽,不問問題,要進入薩滿世界的人(講的人)則先看著你手上的東西,然後對你的夥伴回答以下的問題,(每個問題二人輪流回答完,才進入下一個問題)。

問題:
①如果我是這個,我生命的目的是什麼?
②如果我是這個,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什麼?
③如果我是這個,我最害怕的部分是什麼?
④如果我是這個,曾經有過的一段回憶是什麼?
⑤如果我是這個,那藏在我裡面的是什麼?
⑥從剛才我對上面五個問題的回答,我發現我手上這大自然的東西給我什麼樣的學習和啟示。

到第六個問題,你有沒發現你在講自己,這是用一個大自然的東西在對自己的這一生做一些整理,從一個很小的東西走出一個很深刻的,從外面的「生命目的」「喜歡」「害怕」,到內在的「曾經的回憶」「隱藏」,「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這完全沒有暗示,但是你會從這地方看到自己。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isongV&aid=6370739

 回應文章

羊咩咩
還是感謝ㄟ
2012/04/23 17:58

佩服您,整理出詳細完整的記錄,讓我們隨時能閱讀精彩的課程內容。

感恩。足感心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