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2/22 10:36:54瀏覽978|回應0|推薦2 | |
老子道德經有三個版本,郭店楚簡、馬王堆帛書、通行本。 這三個版本的章節順序基本上一致,語意大同小異。 有人說帛書與通行本有幾百處不同,其實多是增減了一些助詞,或類似註解的詞句,基本意思還是大差不差。 道德經是公認高級的。 東方人自不必說,幾乎看不到有貶損道德經的。 即使是西方人,例如黑格爾,對論語很是瞧不起,但對道德經也是另眼相看的。 海德格爾更是推崇道德經,據說努力了好多年想把它翻譯成德文,但最終失敗,只好用道德經中的句子弄了副對聯貼在自己書房聊以自慰。 二 道德經初看非常雜亂,各章節之間很少有什麼關聯性,給人東一鎯頭西一棒槌的感覺。 其實通篇來看,道德經還有很完整的內在關聯體系的。 它主要講了三個問題:自然,政治,人生。(1ding看來,這三個部分是按順序排列的) 三 道德經講自然,說「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說那個「無」即是道的本體,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這就與佛學中的「真如」境界,以及聖經中的「太初有道」相通了。 道德經講政治,說“域中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非以明民,將以愚之”(=善行道者,不領導人民知曉智巧偽詐,而是領導人民淳厚樸實) … 這就有了君權神授的邏輯建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意思是:天地不會感情用事,所以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會感情用事,所以對百姓一視同仁。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深入的理解,便是:在天地眼中,世間萬物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一切都是公正的,所以天地很公平,他不會對其中一個好,對另一個壞,一切都是任其自然發展,無論世間萬物如何發展,那都是世間萬物自己的行為,與天地毫無瓜葛。 老子「天地不仁, 聖人不仁」中的「不仁」是賢者政治,準確的理解是「無為」的意思。"芻狗"也就是古代祭祀時用草紮成的狗。 1丁:此物「芻狗」在祭祀前被奉為聖品, 萬萬不得不敬碰觸, 祭祀完畢則棄之敝屣, 隨意處置。 這芻狗換言之就如同世間萬物, 活著在世時承魂載魄, 吸收天地精華以砥礪人間道業, 死亡後承載精魄的肉身容器已完成任務, 得以隨意處置之。 芻狗(萬物)與祭祀(賦神), 好比萬物在此物理世界, 芻狗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齣神聖儀式(祭祀), 死後各歸其處, 精魄還諸靈界緣起,載器回落地球元素, 本不相屬, 又何必執著(怕死)? 道德經講人生,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榮守辱」;「復歸於嬰兒」 …這樣的人既是得道之人,也是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中合格的芻狗。 四 道德經對自然、政治、人生三個問題的看法,非常接近現代的所謂保守主義。 它首先強調的是天道的至高無上,其次論述統治者君權神授(這與基督教中“一切有權柄的都來自神*”是相通的) *在許多文字和繪畫中,你可以看到美國開國元勳們都在國會祈禱,以及著名的國家信仰基礎:In God we trust 同時教導百姓應該順服“四大”(域中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在這種大秩序中生活和悟道。 西方的保守主義與此一致。 他們認為自古沿襲的秩序、習俗、道德、倫理等都應該受到尊重,真正的幸福和自由是在這種大秩序中的內省, 而激烈變革往往是罪惡人性的濫用,慾壑難填,社會以及人心必然越來越混亂。 五 但是,「反者,道之動」;「為學日進,為道日損」。 阿克頓勛爵說的「沒有信仰的人把放縱當自由」比較符合人性,或者說"慾壑難填"才是人的本性。 這也是基督教所說的「原罪」。 當代西方以拜登和美國泯主黨為代表的“自由主義”,走的就是“把放縱當自由”的慾壑難填之路。 六 其實,拜登們的「自由主義」是從保守主義中反叛出來的,這是老聃所言「為學日進」的過程,也是逐漸用「人性」否定「道」或「神」的過程。 這個過程的標誌性概念就是「啟蒙(woke?)」。 啟蒙的最新成果,就是當今橫行歐美的那些「政治正確、歷史正確」的擁抱移民、支援性少數,以及「新世界秩序」等。 七 把放縱當自由的「自由主義」顛倒了許多名詞概念,包括自由主義本身, 以致於洛克首倡導的自由主義為了與這種「把放縱當自由的自由主義」相區別,在當代不得不用「古典自由主義」自稱之。 在羅馬時代象徵公義的「法西斯」也是如此,成了「把"放縱當自由"的自由主義」詆毀保守主義的武器。 保守主義崇尚傳統秩序與賢者政治,這在當代成了被污名化的「法西斯」。 八 看清楚這些問題,需要相當高的認知能力,但更需要的是──勇氣。
https://posts.careerengine.us/p/64589446e86fe83867f93a48?from=latest-posts-panel&type=title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