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臺灣經驗之五(吃在台灣)
2025/03/17 23:48:53瀏覽448|回應1|推薦3

臺灣經驗之五(吃在台灣)

美味小吃

近年來,由於歷史的因緣際會,中外飲食、南北小吃,盡匯於臺灣一島,又恰逢臺灣經濟起飛,人民生活富裕,培養出大批會吃、懂得吃的美食家,美食與美食家的相互碰撞的結果就產生了今天的臺灣美食。

臺灣美食之中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臺灣小吃。臺灣小吃,以價廉物美、推陳出新、種類繁多而蜚聲國際。

川味臺灣牛肉麫

牛肉麫,我們総以為源自大陸四川,大陸開放後,臺灣人去大陸旅行,才知道臺灣牛肉麫是臺灣獨創的,可能開始於到臺灣的老兵,總之,日後忽然變得如雨後春筍,一家比一家好吃,我小時候最愛牛肉麪,還要放些辣椒才過癮,後來發現辣會上癮,愈吃愈辣,這才終止辣癮。

在我讀書時期,在繁忙的課本之外,人生最大的享受就是和三五好友邊吃牛肉麫邊聊天。那時牛肉麫便宜,小孩子天不怕地不怕,隨便找一個路邊攤,坐下去就大吃起來,除了好味道,最叫人開心的是和幾位好友沒天沒地的亂聊,反正坐多久也沒人趕你,要坐多久就多久。

臺灣的牛肉麫,愈來愈講究,愈來愈多元化,臺北市政府甚至年年辦「國際牛肉麫節」,舉行牛肉麫比賽。我弟住的東門就有家曾得第一名的牛肉麫店,我們常去吃,他們有紅燒、清燉兩種。我喜歡紅燒蕃茄(西紅柿)牛肉麪, 麪湯略帶酸甜,合我口味。牛肉麫種類繁多,有的店還有咖哩、沙茶、麻辣等各種特別口味。

後來我發現我的老公也酷愛牛肉麫,自我們搬到洛杉磯後,四處找牛肉麫舖,尋尋覓覓,居然被我們找到一家。

因我們常去,常跟老闆聊天,知道這老闆是成人學校的老師,他教新移民做牛肉麫維持生計。他店裏的師傅都是他牛肉麪班的學生。一定是老師有兩手,教出來的學生也不弱。

日後,中國城漸漸東移,老闆的麫店也就搬來搬去的。我上班的人口普查局,為了1990 的人口普查,就在聖谷找了個辦公室,我也被調去工作。有天下班,我居然發現這家牛肉麵店竟然搬到我公司附近,我大喜過望,從此經常下了班,買牛肉麵回家當晚餐。

有一天,如往常一樣去買晚餐,忽然老闆神神祕祕的來問我: 「想不要開牛肉麵店?」我驚詫萬分,就吱吱唔唔的說:「 不想」,還加一句:「就是烹飪技術不行,才天天來買牛肉麵。

原來,老闆想把店賣給我,他說「可以跟你合夥。」

我太吃驚了,就回拒了。

不久,我在報上看到,這位老闆回大陸開牛肉麵去了,在大陸生意火爆。

這事真叫我後悔得要死,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賺不賺錢是一回事,至少我可以學做牛肉麫的手藝,以後走遍天下也吃得開呢!!

溫州大餛飩

餛飩在福建叫餛飩;廣東叫雲吞;四川叫抄手。本是中國最普通的點心,只是不知何時跳出一種「溫州大餛飩」,在臺北的大街小巷流行起來。所謂溫州「大」餛飩,餛飩皮又薄又大,肉餡也多,味道極其鮮美。除了高湯,有的還外加紫菜、榨菜、蛋絲等誘人的配料點綴,看了都好吃。

據說溫州大餛飩也不源於溫州,是臺灣獨創的一種美食,源自台灣眷村的溫州媽媽。

燒餅油條

我小時候,臺北的燒餅是用炭爐烤的...泥製的火爐燒得紅燙,師傅用手將灑了芝麻的麪餅,一片片貼在爐壁之上,幾分鐘後,用一個長柄鐵叉在烤好的燒餅後面,輕輕一鏟,voila! 香熱酥脆的燒餅就出爐了...然後他把炸得肥胖金黃的熱油條塞在中間,再舀上一大碗濃熱香甜的豆漿端到我面前...烤得發黃的燒餅微微裂開,露出炸得油亮飽滿的油條...嗯,好吃!好吃!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的燒餅油條店早就不用泥製烤爐了,代之而起的是現代烤爐,聰明的臺北人用它烤出來的燒餅和以前一樣,而酥脆則更有過之。

台灣夜市和台北美食街

沒去過台灣夜市,等於沒去過台灣。台灣人多創意,因歷史的因緣際會,中外美食集於一處,臺北人又酷愛旅遊,國外羙食經臺灣手一變,変成臺灣美食,臺北的夜市應運而生矣。

我們小時,夜市還不流行,直到近期,回台灣旅行,才有機會見識。我去的第一個夜市是師大夜市,在台灣應是個小夜市,小巧精緻,我們一進夜市,就如墜入迷魂鎮中,眼花撩亂,什麼都好吃!我們最先被引誘的是刀削麫,司傅當眾拿著一塊冬瓜狀麪團用刀往外削,削成麫條狀長條,我們當晚就點了碗刀削紅燒牛肉麫,正宗牛肉麫味道,好吃!

然後我們東逛西逛,有生煎包、滷味、烤雞等等,都是當街當眾烹調,現做現賣的,每個攤位前都大排長龍,剛剛一大碗牛肉麵碗下肚,已吃不下別的美食了,我只有忙著拍照。回家後做了個PowerPoint (幻燈片),時時播放,尤其那碗牛肉麵,使人饞涎欲滴,回味不已。

台灣夜市形形色色,每個夜市各有特色,好吃的東西太多,一定要空著肚子去逛才行。

除了夜市,台北還有一個有名的美食街 - 永康街商區,商區中小吃店林立,饕客雲集,從有名的鼎泰豐、高記、老張牛肉麪、東門餃子館、冰館(冰店)、到街頭小吃等等,行行色色,應有盡有。

回憶台湾热帶水果

台灣首富郭台銘響應韓國瑜市長推銷髙雄辳產品,第一批6500 公斤的燕巢芭樂於三月中運到郭總深圳的龍華厰,郭總親自上陣賣芭樂,一小時之內,完全賣光,事後還有15萬盈餘,內部會議決定將盈餘,退還給辳民。以後鏡頭轉到田間的辳民,從他們在陽光下,收到萬元紅包,人人眉開眼笑的樣子,使我想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最近我和一位台大農工系的朋友聊天,她特別提到早年的辳耕隊。是的, 台大農學院很早就出國賺外汇去了。台大農學院很成就,記得我大一住宿舍,就常去福利社買紅豆和花生冰棒吃,據說這些冰棒是農學院硏發出來的,甜淡適宜,有花生和紅豆的香氣,在台灣炎炎夏日,黃昏時和宿舍室友們,大啖冰棒的美好時光,至今仍念念不忘。

我們外省小朋友,到台灣時最愛吃熱帶水果,當時最普遍的是龍眼(桂圓)。臺灣處處龍眼樹、結果纍纍。記得有小朋友相告,他們爬到樹上,坐在枝枒間,大吃龍眼,吃到流鼻血為止。使我聼了,非常羡慕。

台灣是水果王國,很多水果都是農業技術的改良。芭樂原產於中南美洲,富有唯他命C,但有一種獨特的,叫人難以拒絕的芭樂香。芭樂英文名:Guava ,記得小時叫 "巴拉",我小時吃的野生巴拉,是小亇頭,有紅紅軟軟的心,紅心中有很多咬不動的子。有一年,我回台灣看爸媽,突然發現,巴拉不同了,個子變大了,中間軟軟的紅心變硬了,子變少了。只有那種迷人的巴拉香氣未改。

臺灣的蓮霧,是另一個例子,蓮霧是熱帶水果,原產地馬來群島,英文名“Syzygium”, 形如玲鐺,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叫水蓊、天桃,色彩紫紅而透明,多水多汁,名字美麗、顏值髙,是很理想的水果。但對嗜甜的人來說,味道有些淡。後來蓮霧也漸漸變甜了,相信這都是辳業改良的結果。

棗子是水果的大突破,本來棗子是瘦小、紅乾的水果,朋友家種了一株棗樹,生滿一樹的棗子,我們用網子去摘,覺得非常有趣。新改良的棗子,完全改覌了,長得像青蘋果,肥美多汁,我參加高雄工商訪問團去溫州作半屏山交流,溫州以青棗招待我們,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吃到青棗,在錯愕之餘,我吃了又吃,覺得甜美無比,當時以為是溫州特產,現在回想,說不定就是高雄人帶去的。

釋伽 (Sugar Apple):英文名” Annona Squamosa” 因果皮凸起,外型像佛頭釋迦牟尼而得名,裏面是像南瓜子的子包裹了甜美果肉。釋伽原產地美洲,目前全世界以台東生產最多,是臺灣輸大陸水果的第一名。有次,我們參加環島旅行,車到台東,忽然焚風吹起,我下車去買東西,都被狂風吹著跑 ,車外賣釋伽的人,就便宜賣給我們,一百元台幣一籃,我們撿了便宜,家家買了好多籃。

有次,我們大学同學會,住台東老爺飯店,同學中有兩位,在飯店請客吃晚餐,飯後水果是釋伽,據說這是新品種鳯梨䆁伽(是本地種和祕魯種的混種)。到此,十道美食下肚,已吃不下了,只好打包回臺北,和弟弟一家分享,我們一致稱讃這種釋伽的甜美多汁。難怪是輸大陸水果第一名。

臺灣天熱,不適合種溫寒帶水果。臺灣長久無棃,後來在棃山種植二十世紀棃成功,全島歡欣鼓舞。我媽特別買來品嘗。就我記憶所及,當時的二十世紀梨,個子小小,但味道甜美,有奌像如今的新疆李。後來我去山東旅遊,看到山東的棃,種類多,個兒大,水份充足,覺得山東棃實在太美昧了。難怪在兩岸隔絕時,“棃”是多庅叫人思念的水果了。

現在臺灣賣得最好的是金鑽鳯梨。聼說菠蘿和鳯棃是有些微不同的,我小時候吃的好像是菠蘿,有㸃酸,要泡塩水,因為要削皮,又有點酸,所以我比較少吃,我最喜歡吃菠蘿中間的心,因爲比較甜。我在網上看到北京人試吃“金鑽鳯梨”,在他們試吃後,滿足的說”好吃”時 ,我感同身受,也覺得甜美細膩。不過,我近來聼説,金鑽鳯棃太暢銷,已賣完了。我希望韓市長訪美以後,可以在洛杉磯市埸買

得到。

今年暖冬,全台水果盛產,從香蕉到鳳棃到芭樂全島盛產,我剛聼說紐約也要舉辦臺灣週,推銷臺灣水果。以洛杉磯離臺灣之近,我們只偶而吃到為數不多的臺灣水果,實感遺憾!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大吃特吃,以解饞耳。

寫到這裏, 我忽然想起在臺灣與父母相依的童年…懷念起臺灣的水果…似乎看見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樹上果,顆顆皆辛苦” 的鏡頭。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naKuan&aid=182024335

 回應文章

雲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5/03/18 08:47
因過往歷史之糾葛,大江南北各種口味都流傳到了臺灣,讓人們有更多口福、更多珍惜。

說到香蕉,收到2024年颱風的影響,重新種植的香蕉樹還沒長好,現在臺灣的香蕉還很貴,想吃再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