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04 16:16:31瀏覽2910|回應6|推薦303 | |
當前大陸民眾在台旅遊的最高信條會是什麼?毫無疑問的應是「沒有安全,就沒有旅遊」這句話,這也是大陸國家旅遊局長邵琪偉,五月初透過中新社向台灣所釋出的警告。 旅遊,除了「安全」,還要求「品質」;可是,絕對不會荒謬如南台灣某處休息站,近來為了爭取陸客商機所掛出「為維護服務品質,本區僅接待大陸團」的告示。 業者可以用「在商言商」一筆帶過,但如此赤裸裸的演出,又豈只是在地人「觀感不佳」。就某種程度上而言,這段告示,更會讓陸客覺得被「框架」起來了的不舒服。 陸客絡繹於途,無非是一償往來海峽兩岸的夙願。國人也喜歡以「賓至如歸」作為盛情招待佳賓的最高指導原則,可是這個原則又落實了多少?尤其對於「沒有安全,就沒有旅遊」,公部門又做過多少努力?對於服務品質,官方與民間又各自下過多少用心? 在阿里山小火車發生事故之前,陸客必遊的花蓮太魯閣奇景,兩年多前就有陸客因落石而砸傷致死,其後又有零星落石砸傷人,國內觀光部門的積極作為,竟只是發一頂安全帽給遊客戴在頭上來防範。 在地的花蓮縣長傅崐萁,直到阿里山小火車出事後,才忍不住的質疑,公部門為什麼不能有更安全的改善措施,非得採用這種阿Q式的改善作為? 同樣待改善的景點,自然是陸客必遊的阿里山。八年前,阿里山因為土石崩落造成小火車翻落,地方即倡議要有安全的小火車運輸。卻直到上個月,一株被蛀空斷裂的樹幹壓毀列車,民眾才發現觀光部門的改善作為,其實是比蝸牛爬行還慢。 旅遊要求安全與品質是必然的。面對與日俱增的陸客,尤其是即將開放的自由行,「賓至如歸」不該只是口號,如何化為行動力更讓人期待。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