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白河蓮花節遊客少
2005/07/06 14:42:01瀏覽1659|回應1|推薦6

 

一年一度的台南縣白河蓮花節在今年六月廿五日開鑼,從民國八十五年全國文藝季隆重推出蓮花節以來,十年後同樣的白河蓮花節,今年卻是遊客日稀,一個原本該是強勢的產業文化怎麼會沒落呢?

 

走訪白河鎮街道,白河的蓮農們大都在回憶,八十五年的全國文藝季蓮花節,除了產業,更多了社區總體營造著墨,單一的蓮花產業,發揮了承先啟後角色,使得原本只可遠觀不可近玩的蓮花,變成白河強勢的產業商品,除了觀賞蓮,包括蓮子、蓮藕、各種蓮花飾品,甚至於蓮子大餐,選拔蓮花仙子對外宣傳,是活力十足的產業文化。

 

蓮花透過行銷一炮而紅後,其他鄉鎮市陸續推出芒果節、西瓜節、鳳梨節、白蓮霧節等活動,各地的產業活動相當出色。只是相近的行銷手法,原有的產業失去了各自的光芒,尤其在台灣加入WTO之後,農特產品面臨更多挑戰。

 

以白河鎮蓮花產業為例,民國八十五年時,全鎮尚有四百六十公頃蓮田;今年只剩下一百一十公頃,假如今年初白河鎮公所沒有每公頃補助農民五千元開闢蓮田,可能全鎮蓮田面積不及五十公頃,蓮花節能到何處賞蓮,絕對是一個問號。

 

農民感嘆不是看不起強勢行銷,而是強勢行銷後的利潤,很少歸諸於農民。蓮花節背後的強勢商品,是每一季新生的蓮子,口感佳且味甘,全靠農民一粒粒去殼,在地的白河蓮子每台斤要價二百廿元,反觀大批從越南、大陸進口的蓮子,每台斤不及五十元,同樣的蓮子,價差達三倍。

 

會動腦筋的商人,在蓮花節前後,大量進口低價蓮子,再混入少數的白河蓮子,以在地蓮子之名銷售,即使沒辦法賣到每台斤二百廿元,光以一百五十元促銷,商人的收入還較在地的農民高許多;白河原有的蓮田主人,如不願削價競爭,只有面臨滯銷命運,長期無利潤可圖下,誰願意再種蓮花。

 

產業文化活動的失焦,誰是始作俑者?農民又能怎麼辦?下鄉走一趟蓮田,看到蓮花開落的沒落,農民之苦才能深刻體會到。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DN316&aid=23916

 回應文章

littlebeetl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疑問
2005/12/01 17:06
這是否需要農會介入企畫行銷,對農民比較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