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打破權威,獨立思考,乃智慧開端! ——重讀《論語》有感
2021/07/19 23:06:36瀏覽596|回應0|推薦7



打破權威,獨立思考,乃智慧開端!


——重讀《論語》有感

 

 

 

(原2018/7/18~2018.8.21臉書多篇貼文之綜合整理。

當時未敢正式發表到部落格,如今覺得我內在已成熟,自然而整理發表於此。2021/7/19記)

 

 

 

這兩個月複習《論語》,一向用心讀書的我,這次有許多異於過去的觀點見解,內心產生了對過去「思想權威」的衝擊,重新審視,也是一種突破。

 

重讀《論語》,又延伸而重讀了《史記·孔子世家》,對中國二千多年來所尊奉的「聖人」孔子,我起了很多「異見」,一方面覺得《論語》的氛圍給我很大的壓迫感;另一方面,仔細觀察、思考孔子的言行,發現有不少不切實際與自相矛盾之處。覺得孔子性格十分偏激執拗,感受不到他主張的「中庸之道」,所以給人很大的壓迫感!

 

讀「聖賢書」兩個月,我心中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波濤,也在臉書寫了一些心得看法。但是不知道自己這樣的感覺與想法對不對?會不會有「批評聖人」之嫌?⋯⋯

 

後來讀到了東漢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論衡》之〈問孔〉篇,一閱之下,簡直遇到了「知音」,發現王充對孔子質疑的觀點與辯證,甚至所使用的言詞,好多都與我契合!我的想法很多都得到了印證!

 

王充是一位嚴謹的學者,對於「聖人」言行的質疑與批駁,都引證甚詳,有點像「李敖」,完全根據史料來驗證。

 

這篇〈問孔〉,幾乎全就《論語》書中所記載來引證批駁,列舉了很多孔子言行矛盾之處,有些甚至連「君子」都稱不上!

 

我讀了實在太開心了,原來古代早有學者同樣認真嚴謹看待「聖人」的言行,並用心思考,才發覺世人所尊崇者,未必皆是也,只是人云亦云,盲目崇拜而已呀!

 

孔子並非完人,只是被世人遵奉為「聖人」罷了!

 

王充《論衡》還有〈刺孟〉篇,就是對孟子的質疑,覺得也與我的想法十分相契。

 

世人對於所謂的「名人」、成功者,甚至被尊崇的「大師」、「高僧」、「聖賢」等等,往往不敢質疑,或根本不用心思考,以為他們一切都是對的,造成盲目的崇拜,影響學術真理的追求,這是很令人遺憾的事情。

 

很高興有王充的著作來印證我的想法!

 

做學問,大膽懷疑,小心求證,勇於提出自己的「異見」,不論他是什麼「權威」或「聖人」。

 

所以,經過幾番內心衝擊與深入思考,我把「孔子」與「儒家」,「還原」為「諸子百家」之一,所有諸子百家學說,「僅供參考」。

 

如此心靈有種解脫、輕鬆、平靜之感。

 

打破一切權威制約,獨立思考,才是真正智慧的開端!

 

 

其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尊奉孔子為聖人,都是漢武帝以及其後的事!在此之前,讚譽孔子為聖人者有之,不認同孔子與儒家的也不少。所以,將之「還原」為諸子百家之一,只是一個學派,如此才有持平的觀點,取其優而合宜者學習之,不合宜者則捨之。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學說,都是為當世的政治社會提出建言,所以思想言論有其時代背景,未必放諸四海而皆準、歷經千古而適合,吾人學習,亦應斟酌損益,取其合宜者學習吸收,不能照單全收,也不應全盤否定,如此才是做學問應有的態度。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致使「儒家」變「儒教」,從此學術定於一尊,固然有利帝王統治,但卻限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與發展。

 

現在是二十一世紀的民主時代,我們應當重新審思這流傳二千多年的「權威思想」,去其「權威」的外衣,「還原」思想學說本身來探討,如此才能得到真正適合我們的益處。

 

 

 

自在老師讀書隨筆
(原2018/7/18~8.21

2021/7/19整理於自在精舍)

 

................................................


◎圖:《論語》學而不思則罔 / 自在老師書法(20201008

 

◎文字原發表於個人臉書:

 

(2018/7/18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posts/1855500617806254

 

(2018/7/29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posts/1873099346046381

 

(2018/7/30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posts/1874226315933684

 

(2018/8/2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posts/1879479638741685

 

(2018.8.21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posts/1911318335557815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tzaiMaster&aid=1655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