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1/24 20:23:58瀏覽1673|回應5|推薦35 | |
昨天去松菸文創園區的誠品表演廳, 看了這場表演--> 文姬歸漢圖. 這是由香港作曲家陳明志先生發起的概念, 以東漢末年的女詩人, 蔡文姬, 一生顛沛流離的故事為主題, 結合了台灣的琴園國樂團, 香港的竹韻小集, 上海音樂學院的聲樂家,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音樂舞蹈學院的兩位舞蹈家, 廈門理工學院數字創意學院, 以及優人神鼓來共同演出. 表演方式不是一般單純的音樂或舞蹈, 而是同時結合了國樂, 舞蹈, 聲樂, 電子合成音樂這幾種元素. 所以一開始心竹在網路上發問時, 我很有興趣, 請她幫我買票. 心竹可以買到對折票, 真好! 表演一開始, 舞蹈家輕柔漫舞了一段, 接著是古琴和簫的搭配, 主題是 "中郎有女能傳業", 描述蔡文姬的才華. 這一段的古琴很好聽, 簫的功力也棒, 一開始就引起我的注意與感動. 但演奏太久了, 幾乎有 5 分鐘以上, 讓原本很有感覺的味道, 整個冷掉了! 接著由中阮和打擊樂的演出, 來表現 "天降亂離, 烽火遍野". 中阮非常強, 和弦的變化, 強弱的張力, 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只有幾次泛音沒有彈好, 但瑕不掩瑜. 此時, 我一直聽到有一個低沉的持續底音, 掃視舞台一圈, 看不出是誰發出的. 後來發現, 應該是電子合成樂器為了製造嚴肅的沉默氣氛所演奏出來的. 這電子合成樂非常惱人, 尤其後來大提琴獨奏的那一段, 明明只有大提琴在表演, 卻一直聽到小提琴和低音大提琴的搭配, 讓整個舞台效果顯得很亂很詭異! 我覺得, 如果電子合成樂器是這麼重要的表演元素的話, 應該就讓他也站到舞台上, 而不要只是利用擴音器來呈現. 在主題為 "父投董卓門, 難得半日閒" 這一段, 古箏超級好聽, 是今晚我覺得和簫, 古琴及聲樂並列為四大優秀的演出. 第八場的 "忽逢漢使兮稱近詔, 遣千金兮贖妾身", 旁白居然念錯, 把 "遣" 念成 "違"! 幸好這一場的聲樂唱得很好聽, 雖然沒有歌詞而大部分聽不出她在唱些什麼, 但表情, 舞步和歌聲俱佳; 如果舞台旁邊能打出字幕, 那就更好了. 背後布幕, 不時地會秀出一些對應的國畫, 以及每一場的主題名稱, 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而旁白則有點兒恐怖, 我覺得這樣的演出, 既然是中國的故事, 又是以國樂為主, 那麼, 旁白應該是字正腔圓才對味. 結果, 居然是帶有一點點台灣國語的旁白, 真的很傻眼! 第九場的 "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 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 管子演奏的 "江河水" 實在很普通, 兩位舞蹈者分飾蔡文姬和她兒子. 由於江河水這首曲子頗長, 一開始, 母子別離的舞蹈還頗有離情之傷感; 但跳到後來, 情緒只能重複出現, 遂變得有點無聊! 看她們倆個跳來跳去, 已經沒有 "泣下沾衣" 的氣氛, 我突然覺得自己應該喊一聲 "好啦, 可以結束了!" 最後的 "子西母東", 居然是母親從左邊離開, 兒子從右邊離開! 如果創作者夠細心的話, 讓母親從右邊下台, 兒子從左邊下台, 符合 "子西母東" 的方位會更好. (不過, 可能只有我會抓的這麼精細吧!?) 第十場, 幾位表演者居然走下舞台, 從兩邊繞行半圈, 還真是噱頭十足. 只是, 我看不出這跟表演的主題有什麼關聯. 最後一場, 樂器演奏家甚至還張口唱歌, 完成這 "重得入長安, 助承漢文化" 的主題. 結束後, 台上台下同時鬆了一口氣, 大夥兒出來謝幕! 老實說, 看完之後, 我有點兒失望. 這樣結合國樂, 舞蹈, 聲樂和優人神鼓的表演, 加上有 "文姬歸漢" 這麼有深度的故事當主題, 應該是可以發揮得很完美. 尤其作曲者的功力一流, 好幾段音樂很有味道; 兩位笛子手的程度皆高, 古箏和古琴也非常優秀, 打擊和中阮手更是一時之選; 雖然二胡和笙的表現不多 (功力是不錯, 但沒有讓他們可以發揮的地方), 卻也穩紮穩打. 這樣的組合, 應該可以把它演出得更精緻! 尤其演員們都穿著漢服, 坐在蒲團上, 好幾位女演員還梳著古式頭髻, 整體氣勢和氛圍非常完美; 但居然有男音樂家戴眼鏡, 還剪著現今很流行的髮型, 然後大提琴實在應該要換成革胡的........... 優人神鼓只有兩小段串場, 感覺上是可有可無的腳色, 真是可惜! 甫一結束, 我轉頭跟心竹說 "我滿失望的!", 她搖頭扁嘴說道 "我也是." 只有怡姍笑嘻嘻著說 "我不知道, 我剛剛睡著了!" 如果要評分的話, 我大概只能給 65 分了. 本來一開始預期這麼棒的創意, 會迸出非常精彩的火花, 沒想到整體的組合, 卻一副荒腔走板, 太可惜了! 這兩天下大雨, 一直到昨天傍晚才好一些. 傍晚的 101 夜景, 還比較完美咧......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