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11/19 04:07:09瀏覽1940|回應0|推薦33 | |
“公允價值”(fair value)概念的引入是由於80年代美國儲蓄和房屋貸款危機而大量湧現"市場票劵化"的金融工具----許多場外衍生商品(OTC derivatives)、期貨、期權、遠期合約、互換等等。 在這些衍生金融工具中只產生合約的權利或義務,而交易事項尚未發生,但從法律物權的角度看,由於簽約雙方之間的報酬與風險已伴隨物權發生轉移。 經營者管理的原則之一---基於事實的決策---必須要有”表現事實的訊息”,其中非常重要的訊息之一就是會計資訊。 經營者除了能瞭解已發生經濟活動的資訊外,還能瞭解正在發生的經濟活動的現時資訊以及預期未來企業經濟活動的財務需求、影響和可能結果。 除了內部的經營者外,還有外部的投資者都依賴會計資訊的正確進行判斷和決策,此時儘管簽約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尚未完全實際履行,但在會計資訊上必須要進行確認、計量。 因為此時簽約雙方的權利、義務尚未執行,業務尚未發生,這時沒有,也不可能有歷史成本,傳統會計對此無能為力。 而採用”公允價值”計量卻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2006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發布的SFAS157號會計準則----“公允價值”計量。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定義“公允價值”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願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負債清償的金額。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在交易雙方自願的前提下(即排除強迫或清算的情況),當前資產(或負債)的買賣(或發生與清償)的金額。 “公允價值”計量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市價法(mark to market)、類似專案法(marking to matrix)和估價技術法(marking to model)。 這三種方法的主觀成分是依次增加的,而應用難度也是依次增加的。 通常情況下,首選的方法是市價法。 這一原則的價值和是以市場相關的價格來表現,但,價值和價格卻不是"絕對一致”的。 價格是價值在市場上的”計量”表現,就像重量是質量在地球重力場的”計量”表現一樣,我們可以說”若且唯若”相同的重力場,重量絕對可以代表質量。 但是,我們人類經濟活動的市場是變化的----這和我們的地球重力場有根本的差異,會計上反映的”金錢的價格”就不能等同財務報表”當時的價值”!! 因此,採用“公允價值”計量衍生金融工具最為關鍵的部分是後續計量。 期初購入金融工具計量的數額是可以通過支付的金額確定的,這一金額在當初的時點可以看作是“公允價值”。 但這一時點一過就被視作歷史成本了。 經過一段時期,金融工具的價格,會因市場的變化產生與歷史成本的價值相比的差別。 會計報表上記錄的資料所反映的就不是”表現事實的訊息”,內部的經營者可能做出錯誤的決策,更惡質的,甚至於是”故意”的誤導外部的資訊使用者。 在金融產品價格持續上升時,金融機構樂於看到按”公允價值”市價法(mark to market)計量而帶來的益處; 在金融產品價格下跌時,金融機構的財務報表就會因這個準則,表現出”巨量”的虧損,就轉而抱怨和指責”公允價值”市價法(mark to market)計量準則,遊說修改SFAS157號會計準則----允許”在市場不活躍的情況下,管理層可以採用自己的金融模型和判斷進行計量。” 實際上,歐洲及美國許多金融機構已經”便宜行事”放寬了“公允價值”計量準則。 如今,國際金融體系崩潰的得到緩解,對於“公允價值”計量準則的修定還是必須面對的!! 對於銀行和保險公司是應該按照長期持有(a long-term holding)還是按照交易頭寸(a trading position)對金融投資估值,IASB提出了一個簡單原則擬議 : 如果一家銀行的投資能產生像政府債券那樣可預期的現金流,那麼在帳戶中,就可以用能夠平抑市場波動的會計機制對其進行估值。 如果這筆投資的現金流是不可預測的,就像一些衍生商品那樣,那麼它就應當以當前的市場水準進行估值。 若按提議施行後,可能會有更多投資按現行市價進行報告----許多”已經開始獲利”的金融公司的財務報表會發生”劇烈的波動”。 這些提議反擊了美國試圖弱化“公允價值”會計規則的努力,新規定重新設定了辯論的框架——在如何報告資產方面,新規定給與了銀行更多自由,但強調要盡可能使用市價報告原則。 一些銀行和決策者認為,“公允價值”造成了收益的不必要波動,在信貸危機最嚴重時期,當資產價格暴跌影響到資產負債表時,導致了投資者信心受損。 美國研擬的監管措施要能發揮效果,都是要建立在一份能夠”較真實表現事實”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基礎上的。 這專業議題的新聞,引不起人們的注意,但是,任何已經在進行股票或基金投資者都應該要關心----否則被連動債”精光”到的,不要怨天尤人,而且要小心,因為不懂就可能還會有下一次的!! *************************** 英國《金融時報》 尼基•泰特,瑞吉兒•桑德森布魯塞爾,倫敦報導 布魯塞爾方面已推遲在歐盟(EU)實施一項銀行與保險公司會計準則的徹底改革方案。昨日,該方案已經在美國以外的全球大部分地區實施。 歐盟方面作出上述決定,是因為歐洲金融機構在如何為自己帳戶上的資產估值的新規則上產生了嚴重分歧。 分析師表示,改革將會對擁有大量投行業務的法國、德國和義大利銀行造成超乎尋常的打擊,迫使它們對大量衍生品持倉記入損失。 但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推遲在歐盟內部實施此項改革的決定,激怒了該地區的其他銀行。它們擔心,與國際同行相比,自己將處於不利地位。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早些時候公佈了以市價評估(marked to market)資產的““公允價值””(“fair value”)會計規則的改革方案。支援該規則的人表示,這使帳戶變得更加透明;但批評者則認為,它迫使銀行在市場下跌時對資產記損,從而加劇了金融危機。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表示,為了回應20國集團(G20)在年底前推行此項改革的呼籲,它加快了改革速度。不過,歐盟委員會表示,除非IASB開展一項深入的研究,否則它不會採納這些改革措施。該決定意味著歐洲銀行和保險公司2009年的會計處理不能使用新規則,但歐盟以外逾80個國家的公司則能夠使用。 作出推遲採納新規則的決定之際,歐盟委員會自身正處於臨時代管狀態。布魯塞爾的外交官表示,法國對明年年初開始運行的下一屆委員會的內部市場專員一職頗有興趣。 譯者/董琴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