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軟骨巨人?
2008/06/05 15:13:09瀏覽525|回應0|推薦18

軟骨巨人?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羅建法、王孟龍

200864 星期三 

     62,電信重組塵埃落定,正式實施五合三”方案:聯通C網賣給電信,G網與網通合併,移動與鐵通合併,形成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還遠不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

   本次重組並沒有使得電信行業未來競爭主體和競爭模式得到根本改變,相比以前的“五馬爭先”,還是以後的“三足鼎立”,都只是關門打架的一場鬧劇。 

   中國的電信行業從誕生開始,雖然經歷數次重組,但是從來沒有向民營企業開放,其競爭主體都是國有壟斷企業;而電信與移動分拆,不過是大壟斷變小壟斷,如今的五合三,也不過是將小壟斷又變成大一點點的壟斷。

   沒有民營企業參與的重組,使本次重組變成一次左手倒右手。  同時,也將降低未來的競爭強度,使行業競爭變成一種有保護的競爭。  一切有保護的競爭,必然導致深沉的惰性 

   事實上,在中國的電信行業,早就形成了一個奇怪的局面,上游的寡頭壟斷和下游的充分競爭並存。事實上,在下游慘烈的紅海競爭中,在沒有壟斷可以依靠的背景下也誕生了一批強勢企業,華為、中興等不僅成為國內企業巨頭,更已經開始走出門,向世界性企業巨頭的方向轉變。 

   在中國,很多先行的行業與企業,已經雄辯地證明,開放競爭才是行業成長的必然之路 

   在家電行業,放開配額制供應之後,僅僅用了20年時間,家電行業就打破了當時一些人擔心的“將被外國人佔領”謬論;正是由於充分競爭,使海爾、長虹、美的、格蘭仕、格力、志高等知名企業群體崛起。 

   與電信行業類似,很多以前的戰略性行業,都已經出現了市場化的浪潮:在汽車行業,自鼓勵競爭、允許私人企業造車之後,吉利、奇瑞、比亞迪等迅速崛起;而去年,奇瑞更是突破100萬的產量,超過任何一家合資企業。  短短幾年之內,以幾乎空白的資源,成長為國內汽車企業的王者。  不僅如此,未來中國汽車在技術研發上的希望,也存在于民營企業之中 

   相比本次的電信重組則更像是梁山好漢重新排座次,劃分勢力範圍,遠非市場所需要的實質性開放和重組。  而遠離市場需求的重組,無法完成資源優化配置,使本次重組先天不足。必然造成效率低下。 

   拼成的巨人是帶有先天軟骨症的。 中國移動作為壟斷企業,在國內幾乎是萬千寵愛于一身,集中了各種資源,是電信行業公認贏利能力最強的企業;但是,與一些世界性企業比較,則顯得效率相當低下。中國移動2006年盈利968億,擁有員工10萬人,而同期西班牙電信利潤約合人民幣6000餘億,擁有員工20萬人。  西班牙電信的效率為中國移動的3倍。

   而西班牙電信的強大,也就是在其徹底市場化之後。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西班牙電信告別壟斷,開始進入一個完全競爭的環境,西班牙電信由此逐步強大,後來進入拉美市場,進軍全球,成為世界性巨頭。 

   不僅是發達國家通過競爭出現了很多電信巨頭,印度也加快了其市場開放的力度。  當我們的鋼鐵行業老大寶鋼滿足於當“全運會”冠軍的時候,開放競爭中的印度塔塔,卻已經成為世界鋼鐵行業的王者。在電信行業,中國相對印度而言的這種尷尬同樣存在。  1985年起,印度幾乎每隔一到兩年就進行電信改革,但是收效甚微,而2000年,印度開始允許民營企業進入電信行業,徹底開放競爭,隨後,印度電信業獲得爆炸式的增長,為了保持增長,印度在2003年就已經把外資進入電信行業的持股比例上限從49%進一步放寬到74% 

   沃達豐、義大利電信公司、Maxis通訊公司、Telstra公司、和記黃埔、新加坡電信、法國電信等世界性的電信企業,全部湧入印度,而在與狼共舞的過程中,印度的本土電信企業Tata TeleservicesReliance Communications等也迅速崛起。

   在中國,也許電信改革的未來之路不在於關起門來,為了劃分勢力範圍糾纏不休,而在於徹底開放市場,讓民營企業有參與競爭的機會,從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產生的強者,才有資格成為真龍天子。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193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