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01 04:49:42瀏覽958|回應3|推薦39 | |
台灣風格 馬政府的歷史高度 中國時報 2008.05.01 施富盛 國台辦主任的任命,須看馬英九臉色? 中國對台政策的主導不是國台辦,而在中南海,這是基本常識。台灣大陸政策的主導權在誰?當然是總統! 中南海看台,看的不僅陸委會主委背景,焦點是台灣透過陸委會表達出什麼企圖。 賴準主委功能超強:女性、本土,政經背景,國安系統出身,國際、兩岸經貿協商豐富,美國熟悉之,甚至是少數佩服的台灣官員之一,立院問政抗美、抗中,強勢捍衛弱勢團體……。如此條件,不用可惜! 對兩岸及國內政治而言, 一來宣示馬的主導權, 二來創造出整合多數共識的契機, 三者拉出兩岸戰略縱深, 最重要的是,「兩岸經貿事務將置於WTO架構底下」這是 “一個中國”---海峽兩邊認知不同;全世界也認知只有一個中國; 大部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 也有那麼二十來國,承認中華民國代表中國; 全世界都”不支持”台灣獨立!! 我們進入WTO的架構,就不是用中華民國的名稱,也不是台灣!! ) WTO是台灣在全球少數得以與中國平起平坐的機制。 WTO架構下,台灣得以暫時摒除政治干擾,對等地位與對岸進行協商,可說是現今兩岸交流最客觀的平台、最穩定可靠的機制。(I.E. 前題錯了,這一段,就是一廂情願!!) 而這正是賴準主委的強項。 同時,馬對兩千三百萬台灣人負責,而賴只要對馬意志負責,做得不好,換掉就是。 為何這人事決策引起議論? 主要原因是擔心對岸的不安,破壞兩岸冰溶氛圍!然而,對岸真的不安? 會影響將臨的包機直航等交流?
西藏危機與北京奧運,兩岸關係的進展在國際宣傳上對北京只有加分,只要馬表現誠意,縱使對岸猶疑,兩岸關係應不致倒退。對岸「或許」不安,而不安的可能原因不在賴的個人背景,而在於馬英九對兩岸關係的謀略! 香港回歸前,經貿及事務性協商早已處理妥貼;歐盟整合,不在於成員國宣誓加入,在於先前的農業政策、貿易進出口、關稅同盟、人員勞動力流動等事務性協商。這些經貿事務性協商正是為後來的政治同盟鋪路。 同樣,國內兩岸政策的整合,及固化兩岸經貿及例行事務協商機制,也正是為兩岸政治關係進一步發展而鋪路。 這是一個新的起點:經貿關係、事務性協商穩固、制度化以後,馬政府進可大步邁向兩岸和解,退可在台灣現今政經窘境中開創活路。只是民眾還不知馬政府會將兩岸關係導引至統獨何方向。(I.E. 馬總統的政見很清楚,任內不統,不獨!! 我們人民不重視政見的內容,也不用功!!) 而這才是不安之所在。 (I.E.” 不安”? 自己嚇自己嘛!!) 對台灣而言,若賴準主委擋的是全民的利益均霑,這該猛烈批判!如果妨礙的是政黨大老自家經濟,我們該熱烈喝采! 然而迫切的問題是:馬先生深受美式民主薰陶,企圖將兩岸關係法制化,而中國政治的人治傳統正導致現今對岸對馬政府的猶疑。基本上,法治與人治的猶疑也正是歐美與中國互不信任之關鍵! 台灣有著中國文化傳統,深受日、美的法治民主薰陶,正是引領中國走向世界的絕佳平台。 香港模式,經濟自由、政治服膺中南海,對台灣及世界而言並非絕佳模式!而台灣,漢、南島語系、本土文化兼容並蓄,有比中國更中國的漢傳統,有比香港更先進的民主。 先不論馬意志是統是獨,就目前而言,如何在香港模式之外,開創出以法治為基礎,兼顧傳統及本土,開創出難得的、幽雅的、仲介中西的「台灣風格」,並藉此拓展兩岸與國際關係,這才是馬政府的歷史高度! (作者為波蘭Jagiellonian大學社會學博士生)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