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壓力下重建中國民族主義
2008/04/25 03:07:58瀏覽484|回應0|推薦22

在壓力下重建中國民族主義

  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鄭永年 

2008424 星期四 

   最近一段時間,海外藏獨力量和在西方的一些反華力量利用中國奧運會的機會,對中國發起了眼花繚亂的挑戰。 這激起了中國人民新一波自覺的民族主義浪潮。 無論海內外,中國人顯示出高度的一致性,對西方各種對中國不公正的待遇和西方媒體片面和極具扭曲的報導表達出強烈的憤概和忿恨

  這一波民族主義浪潮可以說首先發生在西方的華人中間。 親眼目睹了西方的一些勢力是如何歪曲西藏事件,西方媒體如何製造“故事”來醜化中國,以留學生為主體的海外華人首先站出來和西方的這些勢力作哪怕是微弱的抗爭。應當指出的是,很多原來對西方抱有理想的很多學生這次也參與到這一波民族主義浪潮。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一些西方評論家稱“西方造就了新一波中國民族主義”。

  然而,因為民族主義所包含著的不可控的因素,這些西方勢力似乎又找到了新一波挑戰中國的資源,那就是這一波新民族主義本身。對這些西方勢力來說,他們所希望的是這一波民族主義浪潮最終失去控制。

  如果中國人的情緒被鼓動起來,如果中國人能夠在奧運會期間顯現出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為(如一些中國球迷早些時候對待日本球隊那樣),如果西方的運動員或者其他人在奧運會期間和中國發生了衝突,那麼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就達到了。

  這裏的邏輯很明顯,那就是:到那個時候,西方的這些力量可以公然地把中國的民族主義和往日的德國民族主義和日本的民族主義等同起來。這樣,新一波的“中國威脅論”也在所難免。

對西方要有總體認識

  無疑,在外在壓力下,中國需要民族主義。 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沒有任何民族主義的反應,那麼中華民族的確很難被人所尊敬。 但同時,人們也應當提問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民族主義? 從目前的動態來看,有幾種民族主義傾向值得注意,因為它們有可能不僅達不到民族主義本身的目標,反而走向了民族主義的反面。

  第一,對西方的“總體論”認識。 因為抗議運動發生在西方各國,民族主義自然傾向于把西方作為一個整體,進而又往往把這個西方“整體”置於中國的對立面。但在實際層面,把西方看成是一個整體,造成似乎整個西方在和中國作對的“想像”,既不合乎事實,也有害於中國民族主義的合理性。

  要對西方作多元主義的解釋。 任何抗議行動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包括組織者參與者觀察者反對者。 這次發生在西方的抗議中國的運動也一樣。參與者是各種反華和對華不友好的力量。 反對者就是支持中國和對華友好的力量。

  當然,更多的是觀察者。 中國公眾感到憤慨的是西方媒體只報導組織和參與者的聲音,而見不到反對者的聲音。 反華和對中國不友好的力量具有高度的組織性,他們和媒體的結合造就了今天人們所看到的情形。(I.E. 中國的整體形像對中國不友好的力量是可用操弄的著力點,這是日積月累的表現結果.)

  同時,也應當看到,在反對者中間,有很大一部分是西方人。 他們不是沒有支援中國的聲音,而是沒有管道來表達聲音。

  實際上,很多西方公眾對西方媒體只報導負面消息而不報導正面消息感到迷惑不解。 筆者參加的很多次討論會上,不時有西方學者或公眾對BBC等西方媒體的不公正報導提出質疑和批評。 一些西方媒體也開始反思他們本身偏激的做法。

  多元主義的看法可以幫助人們看到事物的真相。 既然人們對西方製造一個不真實的中國感到憤怒,也就應當避免對西方的不真實的認識

  第二,一些人傾向於把這次中國和西方部分反華力量的衝突提高到文明衝突的位置。“文明的衝突”是個老話題,但這個概念往往變成民族主義的一個核心概念。  但提出“文明的衝突”的學者和政治人物從來就沒有對此有個合乎事實的解釋。

  實際上,各種文明本身之間沒有任何理由會發生衝突(I.E. 文明是文化的表現,不同的文化接觸時,會有衝突的---可以由中外各歷史事件中看到衝突的紀錄!!),只有當各種不同的利益把文明作為一種資源加以動員來達到其本身的目標的時候,文明的衝突就會發生。就是說,在文明衝突的背後就是各種具體的利益,是這些力量利用和挾持了“文明”。

(I.E. 牽扯到宗教,特別是對具有強烈排他性的一神論宗教,價值觀的因素更大,價值觀的衝突持續的時間是以為單為計算的!!. 這是對見神像就拜的中國文化是難以理解的!! 中國人拜祖宗,深植在文化中;有那麼多祖宗,那麼多人,為什麼就只有一個? 明朝時,耶穌會傳教士到中國傳教,就有這個疑問要化解!!  東漢佛教傳入中國,到唐朝韓愈多少,士大夫階層感覺天要塌下來了”,這就是價值觀的衝突!!  自由意志一神論的根基,中國人要深刻理解西方,包括伊斯蘭,要仔細思考自由意志的真意義!!)

  正如上面所強調的,反對中國的只是西方的一部分人,而不是西方的全部。中國的崛起和“走出去”正在對中國和西方的關係產生具有實質性的影響。

  對很多西方人來說,中國和他們的日常生活變得越來越具有相關性。 一些反華人士尤其是組織者具有他們本身的利益,也有一些參與者之所以參與其中,是因為他們對中國的心理因素使然。

(I.E.商業戰爭相對宗教戰爭是短暫的! 支持西藏的組織適著眼於何種 本身的利益?  性質要區別清楚,否則掌握不到重點!! “宗教不全然是精神的鴉片”,康熙,雍正,乾隆滿清對蒙藏的宗教政策應有可借鏡之處!! )

  中國的崛起並不表示西方的衰落;相反,中國在開放狀態的崛起是西方持續增長的一個很重要的資源。 然而,很多西方人還是感覺到了西方的相對衰落,他們對中國的崛起感到不確定性。  這些人對中國的認識取決於他們的心理調適。

  可以想見,這種心理狀態的調適會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中國人本身從前在從輝煌到衰落的過程中也有這種心態的調適問題。 這種心態實際上不僅在西方存在,在中國的近鄰包括日本和韓國等國也存在。

  這些國家的人民需要在和中國的互動過程中來確立他們的新的心態。 儘管在西方還是會有人抱著拒絕中國的心態來看中國,但幸運的是,隨著中國和越來越多的西方人變得相關起來,很多人開始用接受中國的心態來看待中國。

  同時,中國人本身也需要作些心理調適。 儘管這次藏獨分子和西方的反華力量把矛頭對準中國,但從更高的層次上看,這也是一次抗議奧運會的運動,或者說反全球化浪潮的運動

(I.E.這是其中因素之一;宗教信仰的因素是重點之一---確是所有評論不及之處? 原因?)

  因為全球化速度的加速,反全球化的浪潮也正在加劇。 很多年裏,凡是具有國際性的活動如世界貿易組織會議和八國峰會等發生在哪里,抗議活動就會跟到哪里。

  一些國際性的活動如世界貿易組織會議已經產生了其對立面,而且反全球化的力量也是高度制度化和組織化的。 不幸的是,奧運會也處於被抗議物件的前沿,因為奧運會是個高度國際化的活動。

  如果這次奧運會發生在他國,抗議活動也同樣會發生,只不過是抗議的議程不同罷了。 就是說,任何國家如果要舉辦類似的國際活動,就不能簡單地等待歡呼的聲音,而是也要準備聽到批評甚至攻擊的聲音。支持和反對本來就是一體的。 這部分“什麼都抗議”的西方力量也參與到這次的抗議中國運動。 如果減去這部分力量,那麼強硬的反華力量又會少很多。

(I.E. “什麼都抗議”的西方力量----應該視為議題的突顯,是ㄧ種群眾價值觀教育----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的活動,是使命感的傳教活動!!)

民族主義要有合理的因素

  第三,對抵制外國貨運動的作用要有理性的認識。 筆者不認為最近的抵制“法國貨”運動沒有一點意義。 這種抵制行為對提出問題、促使人們正視問題具有相當的作用。但同時也不能對此有過高的期待。

  在很大程度上,類似的行為具有象徵性。 前些年也有抵制日本貨的行為,但抵制很難持續。 這主要不是因為人們不愛國,而是因為全球化。 全球化把世界各個經濟體緊密聯繫在一起,相互依賴。對中國尤其如此,很簡單,中國本身是個世界商品製造基地。

  從這些方面說,儘管中國需要民族主義,但民族主義必須重建。 很多行為似乎都合乎民族主義的邏輯,具有合理的因素,但最終的結果往往是背道而馳。(I.E. 民族主義要建立在健康的民族自信心之上,中國的民族自信心八國聯軍後被徹底的擊潰,毛澤東持續革命論下一連串的運動,讓中國的民族自信心起死回生---大病初癒還有些自卑的潛意識”,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不時的反應過度----就像體重過重的人怕見到肥胖的字眼!!  )

  在面對西方壓力時,有效的民族主義應當是在全球化和民族主義之間達到一個平衡。 隨著全球化的加速,各種文明之間的接觸越來越頻繁,不同類型的衝突不可避免,但不能簡單地把什麼樣的衝突都視為文明的衝突(I.E. 多面向的相互派生的原因都要不迴避的去探討!!) 全球化也在造就文明的融合。

  民族主義的重建也要考量到中國的大國責任問題。 從大國的責任角度來說,中國需要的是一種防禦性的民族主義,而要避免具有進攻性的民族主義變種。

  作為大國,中國需要的是一種類似于傳統儒家那樣的具有很強包容性和普世主義性質的國家精神。 在很大程度上說,如果中國的民族主義不能容納適用於全球化時代的人類價值,那麼民族主義只會成為一種微弱和無效的抗爭。如何避免這種情況,這是需要人們深思的。

作者是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此文原載於今年422新加坡《聯合早報》,FT中文網取得作者許可後加以轉載。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181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