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西方人看中國文化
2011/04/25 13:44:22瀏覽500|回應0|推薦0

也許是因為我從小在國外長大的緣故吧,我一直在努力找尋屬於自己的文化。我嘗試用西方人的的思維去分析中文電影,也嘗試用中國人的角度看西方人的文化。

最近看了一些電影,連續劇和書籍。藉由中西文化上的差異,我嘗試拼湊出了不同的主題:

1. 傳統社會和現代女性: <犀利人妻> ,<龍紋身的女孩>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oo)

台灣電視 <犀利人妻> 中的女主角溫柔體貼,因在離婚後學習到獨立而備受稱讚。瑞典電影 <龍紋身的女孩> 中的女主角聰明,獨立,有主見。我不懂為何台灣女生不能向西方女生般的獨立,,有主見? 我不懂為何 <犀利人妻> 中的女主角婚前要事事以她的老公為主,好像她的生命是為了老公和兒女兒而活?

在許多西方女性的眼裡,,人生就像切了八塊的派 - 一塊是婚姻,一塊是兒女,一塊是工作,一塊是家人,一塊是朋友,一塊是自己的興趣 ...等等。所以並不會因缺了其中一塊而失去自己生活的重心。

因為 <犀利人妻> 中的女主角把婚姻家庭當成她生命的全部,那離婚後的她當然會因失去生命的重心而需重新改變自己。我覺得她的痛苦有很大一部份是她自已釀成的,但為何大家只是對她一昧的同情?

在古代的中國,女人是男人的附屬品。 男人照顧女人事天經地義的事,而女人則像沒有根的枝蔓攀爬在大樹般的男人上。也許傳統社會的女人從父母的手中接到先生的家庭是不需要學習獨立生活的。但是現在的社會離婚率居高不下,沒有一個男人可以保證永遠不離婚。在這樣的社會裡,女人為何要把自己生命的全部都交給一個男人嗎? 

為什麼中國人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框框裡? 這個框框有好多好多身為中國人就要遵守的規則. 僅僅儒家思想裡就有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義、誠、恕、廉、恥、勇、溫、良、恭、儉、讓、中庸、寬、嚴、剛、柔、敏、惠 ...。

比起西方的女性,中國的女性背負著更多社會的公認及沉重的包袱.。失去自由的中國女性,又如何享有西方女性的快樂? 在傳統中國思想的束縛下,也許 <犀利人妻> 中的女主角永遠都無法像 <龍紋身的女孩> 中的女主角般的自由。 但是隨著時代的演變和西方思想的衝擊,台灣的社會也許可以有包容自由女性的一天。

2. 毛澤東: <建國大業> ,<活者> (鞏俐, 葛優主演)

<建國大業> (2009) 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 1949 年國民黨戰退守台灣的故事。由於電影是大陸拍摄的,所以較偏袒於共產黨。但我覺得問題是<建國大業> 把毛澤東講的太過完美。毛澤東雖然統一了大陸,但文化大革命為中國帶來太多太多傷害。中國死了千千萬萬的人,中國的發展也因此倒退了幾十年。<建國大業> 只講述了"完美的"文革前夕的毛澤東,卻絲毫未提到文化大革命。就好像看到納粹的電影,電影只講述希特勒從軍前的人生,卻未提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猶太人的大屠殺。這樣的電影有甚麼意義?

至少德國承認並對猶太人做出了道歉。當中國指控日本政府不願承認南京大屠殺的同時,中國政府是否也該為北京天安門事件做出交代?

<活者> (1994) 講述了文化大革命時中國人如何經歷了國家的苦難。雖然這部片在中國被禁演,但我倒覺得它可成為 <建國大業> 的續集。至少 <活者> 交代了毛澤東的下半生。

有趣的是,葛優在這兩部片中都有演出。不知他本人在演 <建國大業> 時有何想法?

3. 兒女教育: <虎媽的戰歌>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虎媽的戰歌>講述了一位美籍華裔母親如何用嚴厲的方法教育兒女。她雖然沒有打她的小孩,但她規定女兒每天要練習2, 3 小時的樂器,並用嚴格的紀律訓練孩子。此書在美國受到很大的反彈,因西方父母盡可能尊重兒女,並培養他們追求自己的興趣。虎媽在中國根本就不算甚麼。中國的小孩不但有更嚴格的紀律,還要常常挨打。比起中國的父母,美國人只是小巫見大巫罷了!

以上這三個主題都和 '人權' 有些關係:

1. 女權主義:

比起中國的傳統女性,西方女性受到更多的尊重及更多平等的待遇。西方女性擁有更多受教育和工作的機會,而經濟上的獨立使她們不必再受到男人的轄制。

2. 一黨專政:

在一黨專政下,<建國大業> 只講述了毛澤東的前半生。比起中國的一黨專政,西方的兩黨制或多黨制更能保障人民的言論自由。

3. 尊重人權:

在中國人的傳統家庭觀念裡,男尊女卑,長幼有序,兒女孝敬父母。西方社會比較沒有這樣分明的階級制度。西方社會尊重人權。他們講求人人平等,他們尊重女性,也尊重小孩。但過度縱容小孩卻不見得是好事。在國外,青少年吸毒,喝酒,不尊重老師 ,父母是司空見慣的事。他們長大後沒有像中國人般濃厚的家庭觀念和穩固的家庭結構,也沒有照顧父母的責任感。西方社會的老人大多仰賴政府的福利及救濟金,但隨者人口結構的老化,政府的財政負擔也日益加重。

在當今的全球化背景下,中西的文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當中國人仰望著西方社會女權主義抬頭及人民權益的提升的同時,西方人也許可以向中國社會學習如何注重傳統的家庭文化。

------ Written by TinaElle 於雪梨 2011年 四月二十五日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inaElle&aid=51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