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夏商周三代建立年代學尺規
2016/04/18 12:36:22瀏覽430|回應0|推薦0

http://big5.china.com.cn/firbry/12-29/12-29-10.htm

  

夏商周三代一直沒有建立起一個年代學尺規。這不僅嚴重妨礙了人們對中國古代文明的深入了解,與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相繼建立起年代學尺規相比,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一大缺憾。

  1996年5月16日,國家"九五"規劃重大科研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啟動,2000年11月,階段成果報告公佈。夏商周工程得出一系列結論:

  1、推定武王克商(伐紂)年為西元前1046年,明確了西周共和元年(西元前841年)以前各王的在位年代。

  2、推定商湯元年為西元前1600年,明確了商代後期武丁以下各王的在位年代。商代前期,工程給出了一個比較詳細的年代框架。

  3、推定夏代始年為西元前2070年,提出了夏代基本的年代框架。

  夏商周三代,是中國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榮的時期。由此往上,可以追溯中國文明的起源;往下可以明確中國文明的基本格局與走向。但是,由於多年來沒能 把嶄新的考古材料與傳統文獻記載融會貫通而成公認的成果,中國歷史的紀年只能從有大量可靠文獻記載依據的秦漢開始。這"有大量可靠文獻記載"最早的年代就 是司馬遷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記載的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西元前841年,再往上的《三代世表》便只有各個王的名字而沒有在位年代,史稱"有世無 年"。我國歷史教科書中關於夏朝建立的時間也只有一個籠統的説法--"西元前21世紀"。

  2000年11月這一狀況有了根本性改變。夏商周工程得出一系列結論,中國的文明史紀年從此提前了1200多年,夏商週三代"有世無年"的狀態終於結 束了。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途徑主要是通過歷史學、天文學、考古學、科技測年四個學科的綜合研究和比對,得出的結論都是有若干個學科的結論支援的,因而可 靠性較高。由於必須是從已知的年代向更加久遠的未知的年代推導,西周列王的年代成為最早必須解決的問題,而武王伐紂的年代更是整個工程的關鍵。武王伐紂的 年代既是西周開始的年代,也是商朝滅亡的年代,確定了它,就可以向上推導商朝的年代,再由商朝的年代去推導夏朝的年代。向下,可以用它限定西周各個王的在 位總年數。因此,武王伐紂年的確立成為了工程的重中之重。

  一、武王克商年

  --天文推算與金文歷譜吻合

  武王克商也就是人們習慣上説的武王伐紂之年,是夏商周工程的一個關鍵點。與它的重要性成正比的是各家學説對這個問題看法的不一致。《武王克商之年研 究》一書中蒐集到的材料顯示,古今中外的學者提出了多達44種不同的克商年,最早為西元前1130年,最晚為西元前1018年,前後相差112年,而尤以 西漢劉歆提出的西元前1122年武王伐紂之説在兩千多年間最為流行。

  考古發現和科學測年使這個範圍大大縮小,給得出比較準確的武王克商年提供了重要條件。在周朝建立以前,文王的都城建立在現在西安附近豐水的西面,叫豐 京,而武王伐紂之後建立周朝時遷都到豐水的東面,一個叫做鎬的地方,是為鎬京。然而,兩地不過相隔一個豐水的近距離,使我們今天有幸發掘到了商後期文化典 型和西周初期文化典型相互疊壓的地層。作為統一天下的周王朝和地方小國的周國之間不同的文化對比,提供了如木炭、獸骨等豐富的測年樣品。根據14C常規和 AMS法得出的數據,武王克商年的範圍在西元前1060--前995年。再和殷墟、琉璃河、曲村遺址的測年數據進行比對,得到武王克商年的範圍在西元前 1050年--前1020年。而且與獨立進行的根據甲骨文月食推定的範圍基本趨同。武王克商年的可能範圍從112年縮小到了30年。

  武王克商年之所以幾千年來沒有一個公認的結論,就是因為中國古代的文獻記載很多,而且很不一致。武王克商時的天象記載,是推定武王克商時間的重要依 據。可是,《屍子》説武王克商時"歲在北方";《淮南子天文訓》則説"東面而迎歲"。1976年出土的利簋則基本將武王伐紂時的天象問題確定了下來。利簋 上的銘文"歲鼎克聞夙有商",此句經學者解釋為"歲(木)星正當其位,在周的星土鶉火。"由於出土青銅器是最可靠的材料,所以,夏商周工程採納了這個意 見。

  在克商年的可能範圍內,天文專家們進行了回推,得到西元前1046年、前1044年和前1027年三個方案。但都不能滿足文獻所給出的全部條件,所 以,只能根據其滿足的程度、與金文歷譜匹配的狀況來選定最優解。西元前1027年之説,與甲骨月食年代的推算以及古本《竹書紀年》配合最好,但與工程所定 的金文歷譜以及天象都不能相合,因此排除。西元前1044年的説法,由上海天文臺的江曉原先生推出,與天象和文獻都非常匹配,但卻和金文歷譜得出的月相恰 恰相反,最後也只好放棄。

  西元前1046年的説法,是根據檢驗武王克商年的最可靠的依據《武成》、《世俘》中的歷日記載開始研究的。先逐一排比不同的月相與克商年的對應關係,再對《周語》伶州鳩語的每月情況進行分析和排列,最後再用"歲在鶉火"作為篩選條件。

  目前,由於尚未發現年代、月份、月相和干支俱全的武王時的青銅器,還不能直接推斷武王克商的年代。文獻中記載武王的史事沒有超過四年的,東漢學者鄭玄 與日本學者瀧川資言引日本高山寺《周本紀》鈔本,都認為武王在位四年。這個説法與武王克商年、金文歷譜推算的成王元年都正好吻合,也成為了取西元前 1046年的一個理由。

  據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博士後徐鳳仙介紹,美國裏海大學的班大為教授,在他的《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一文中,也提出武王克商年為西元前1046 年。但班大為教授是僅從天象這一個角度出發得出的結論。夏商周工程的這個推定是綜合了考古、文獻、金文歷譜、測年等各學科的研究成果得出的綜合數據,是一 個系統的多方向的推導。

  二、依靠金文歷譜

  排列西周各王的在位年代

  西周自周武王到周幽王,共有11世12王。要確立這些列王各自所處的年代,必須先對文獻學上關於這些列王的記載進行梳理。考古發掘的分期與測年提供一 些王年的可能性範圍,而要排列出各王的順序和準確年代則必須依靠金文(青銅器銘文)歷(中國古代歷日)譜並對有關天文材料進行推算。

  傳説武王滅商成功後,還沒有下戰車就開始分封諸侯,其興奮可想而知。但幾千年之後,他急迫的心情卻使第一代諸侯的生活時間和他建立豐功偉績的時間聯繫 密切。在北京房山琉璃河遺址的M1193等墓中出土了帶有"(燕)侯"銘文的青銅器。以《史記燕世家》結合出土的青銅器上的銘文可知,墓中埋葬的就是第 一代燕侯。將燕侯保存良好的棺木做常規14C測定,得出年代為西元前1015-前985年。由於武王滅商和燕侯得封幾乎在同時,這也就是西周第一個王在位 年代的範圍。幸運的是,琉璃河遺址在西周以前是少數民族土著的文化遺存,和西周分封後才到來的中原文化可以明確分開,不産生干擾,測年的結論因此非常有説 服力。

  排金文歷譜是利用西周金文中的年、月、紀時詞語和干支,以及有關的西周文獻,排出西周列王的年表,是解決西周王年的唯一常規手段。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 史所的陳永金教授在1996年就已經基本完成了金文歷譜的排序工作,並提出了武王克商在西元前1046年。排列西周王年的方法是先確定七個王明確的年代作 為支點之後,再依次確立各個王的年代的。在推定西周王年的七個支點中,只有懿王元年是根據"天再旦"--天亮時分的日全食這一特殊天象來確定的,其餘六個 支點全部依據的是金文歷譜中最為準確的結論。

  比如,在山西晉侯蘇的墓中出土的16件編鐘上,銘文記"唯王卅又三年,……正月既生霸戊午"等,説明這個青銅器是在這個王執政33年時鑄造的。西周晚 期在位超過33年的只有厲王和宣王,經過與文獻的比對,晉侯編鐘應該是周厲王時期的器皿。這個推算與晉侯墓中樣品的測年結果也十分吻合,驗證了《周本紀》 中厲王在位超過30年,有37年的説法。根據厲王37年即西元前841年,得到厲王元年為西元前877年。再依據這個時間下推到厲王33年,這一年的月相 與編鐘上面的月相記載也大致相符。厲王的在位年代就確立為西元前877年--西元前841年。
與此類似,用吳虎鼎上的銘文確認了宣王在位的年份《史記》記載可信;用虎簋蓋、鮮簋確立了周穆王的年代,用靜方鼎與古本《竹書紀年》對照確立了昭王的年代,又用《尚書》中《召誥》與《畢命》的記載,確立了成王元年和康王元年。

  然而,金文歷譜中懿王、孝王和夷王的年代劃分則是一個缺陷。據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研究員陳永金先生介紹:"金文歷譜的編排是一件非常艱巨的工作, 西周王年中只有這三個王的年代沒有辦法準確劃分。只能根據史料記載,懿王曾遷都,孝王殺了魯侯和夷王討伐諸侯等這些大事來推斷,他們的在位年月都不會很 短,再根據他們一共在位22年以及其他青銅器銘文中的人物關係,定他們分別在位8年、6年、8年。

  就這樣,西周各個王在位的順序和年代分別計算之後,再與西周從西元前1046年到西元前841年之間的月相進行比對,西周列王的年代就確定了。

  三、考古與測年技術

  支撐商代、夏代年代學研究

  到了商代,可供研究的其他學科的資料明顯減少,夏代就更少。而考古學的可靠度與支援度在這個時候就更加充分的表現了出來。考古學為商代和夏代的年代學 研究提供考古發現和測年樣品,提出一個大的基本框架,估定具體年代的任務則交給了測年技術。最後,根據文獻資料得出比較可信的結論。

  科技考古也就是測年,在商代和夏代的年代學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用北京大學考古係科技測年實驗室教授原思訓先生的話説"整個工程的年表框架是依靠 測年支撐的。"所謂測年,就是測度考古樣品中的14C含量。這個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學的14C常規實驗室和北京大學的加速器制譜實驗室完成。作為碳的一種同 位素,它的半衰期是5730年,經過2000多年的時間,也只不過會損失一半左右。經過測度樣品中的14C含量,就可以得到這個樣品的存活年代數據。要得 到可靠的數據,就必須有能真正代表歷史事件的樣品,這得歸功於考古發現;樣品還必須排除污染,才能真正代表那個年代。

  在夏商周工程中,骨樣品佔到了70%。這是因為,骨頭樣品雖然容易受到污染,但經過分離和純化之後得到的測年數據恰好是比較能代表遺址年代的,尤其是墓葬中的人骨、獸骨,更是如此。
商代晚期的考古發掘以殷墟為主,商代後期的考古發掘則以鄭州商城、偃師商城為主。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是已知最早的商代都邑規模的遺址,其始建年代應最接近 夏商更替的年代。根據14C測年數據,推斷兩城的始建年代在西元前1610--前1560年之間。有關商代積年的記載,有576年、552年和526年等 各種説法,據此可以得出商代開始於1622年、1598年、1572年等説法。與測年數據相參照,取整估定為1600年。

  夏代的考古發掘是以二里頭文化遺址和河南龍山文化遺址為主,進行了分期與樣品測年,再結合五星聚和仲康日食的記錄,取古本《竹書紀年》中夏代積年471年的説法,暫時將夏代的始年估定為西元前2070年。

  後話

  夏商周工程雖然目前已經基本結束,但它開創了我國多學科交叉研究與合作的先河,功不可莫。文獻學者、科技和考古工作者和歷史學家們的通力合作是夏商周 工程能夠取得目前成果的重要原因。夏商周工程也普及了考古知識,活躍了原本比較冷清的自然科學史界的學術氣氛,在創造學術價值的同時創造了社會效益。

  《夏商周斷代過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現在已經出版了。而包括三大系列共計50卷的全本也將在三年內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陸續出 版。該公司總經理李楓先生這樣談到:"我們公司將投入300多萬元人民幣出版這套國家九五規劃科研項目中的重中之重。這套書的出版難度非常大,而我們 這樣的國有出版龍頭企業願意接手。為此,我們將請北大方正公司專門製作一套字庫。從學術價值、社會效益、為國家做貢獻這幾個方面考慮,我們都必須不惜一切 代價把這套書出版好。2001年估計出版15卷,一直到2003年全部出完畢版。"


《中華讀書報》 2000年12月20日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Catt&aid=5361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