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02 10:54:02瀏覽1463|回應0|推薦5 | |
已經很久沒為台灣而哭了。 2008年以前,每次回台灣訂機位一定是選擇靠窗的位置。原因無他,只因為回到家就會情不自禁。當飛機在桃園機場上空徘旋時,不只胸口和喉頭會緊,還得靠著窗遮掩不自主泛紅的眼眶;想到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所受過的屈辱和悲傷,就會萬分不捨。接著,再想到這個偉大的國族,竟能在多次的異族統治,在大屠殺與38年的戒嚴世界記錄之後,以寧靜革命的方式走上一條尊重人權的民主路,這下子眼淚就更難以控制,但這些淚水中卻有更多驕傲的情緒。套句老公常說的一句話,It's so nice to be a Taiwanese!(做台灣人真好!) 然而,322發生了。四年前挫敗的那一晚沒有哭泣,連去年被一顆子彈擊碎的五都選舉,也沒有讓我悲傷,滿心只剩下憤恨和怒氣。什麼時候台灣的價值變得如此低落?撇開統獨意識不談,為何施政滿意度和民調都低下的藍營候選人,不僅沒有得到該有的教訓,還能繼續連任?就這樣子,過去的四年來不再選擇靠窗的機位了,在政績和人格都乏善可陳的馬英九進了總統府後,我的心變得又冷又硬。直到最近因為一些事情的發生,又讓自己回到過去很無路用動不動就熱淚盈眶的習慣。 其一是小英的支持者的熱情,尤其是那些經濟和政治上都是弱勢的人民。即便生活艱苦,這些無名的英雄英雌,就算翻山越嶺(這不是形容詞而是真人實事)也要參與決定台灣未來的這一刻;無數的小英支持者的故事和他們的心意,不斷的提醒自己做台灣人真好。 但融化心底硬塊並幫我重拾信心的,是甫於十月底發行的紀錄片「好國好民」。影片的片名出自殉道已經二十二年的鄭南榕先生,在1987年2月23日的獄中日記,他寫下:「我們是小國小民,但我們是好國好民。」如此簡單但動人的句子,道盡了做為台灣人的尊嚴和驕傲;因為鄭南榕所追求的,並不只是台灣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他的理想是一個有人權、公義和相互尊重的進步社會。 「好國好民」探討的不僅是今天台灣年青人對自我的定位,也是台灣人對國家認同感的省思。其實,更白話一點就是「我是誰?」這個看似簡單但對許多台灣人是複雜而困難的問題。片中接受採訪的人涵蓋各專業領域的年輕世代,也有來自各族群的背景;影片中夾雜著英文、中文、河洛…各種不同的語言,正是台灣歷史的複雜面和豐富性的縮影。在訪談的記錄中,被訪者透露了每一個人不同的背景但又似曾相識的人生境遇;從過去的黨國教育和價值觀的困惑中追尋自我,有人從參與社會運動中找到自己獨特的「台灣人的價值」,有人的觀念在出國後不斷的受到挑戰,但最後都回歸到對土地、民主、和人權的深刻認同。 這一群新生代的台灣人追求的不只是台灣的獨立性,他們對自己的文化充滿熱情、自信、和勇敢發聲的智慧。就像影片中所說的,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全世界沒有很多人還有參與建立自己國家的機會。也許我們還有國家認同的問題,也許我們經常會沮喪,但這也是我們的幸福,因為也許「好國好民」的台灣共識就會在我們的手中誕生。 「好國好民」影片的經費是由海內外的台灣人集資約美金5萬元(新台幣150萬)所拍製的:影片的企劃製作是王振源和陳麗貴,並由陳麗貴擔任導演。雖然經費很陽春,但內容的深度和涵蓋範圍之豐富,讓我們反覆觀看了多次,而且每一次都帶給我們更多的感觸和思考,當然,還有管不住的淚水。無論你對自己的身份定位和國家認同是什麼,我只能說這是一部台灣人都不該錯過的影片。 2008年322後,一位很傷心台灣朋友對我們說:「不要回來了~台灣沒救了!」四年後,隨著小英的帶領和支持者的熱情,我們又看到Taiwan Next的希望。而這位好友也在最近來信說,她有很強烈的感覺想跟我們說:「如果台灣需要,一起回來打拼吧!誰叫我們有一個苦難的母親啊!」對養育自己的土地充滿感情本來就是自然天成,朋友的心情我很可以了解;就像「好國好民」的英文片名一樣,「親愛的台灣」(DEAR TAIWAN)永遠是我們的根,也是我們摯愛的國家。 「好國好民」紀錄片的官方網址: 預告片 Preview: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3Jqcdjfr2Y&feature=share 臉書 Facebook: www.facebook.com/DearTaiwan 部落格 Blog: DearTaiwan.blogspot.com 電子信箱 Email: contact.DearTaiwan@gmail.com 「好國好民」紀錄片的精彩版(43分鐘):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