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對命運謙卑~吳文傑
2014/09/18 22:06:38瀏覽836|回應0|推薦13

<家

 

       

貝克特(Samuel  Beckett)寫的經典名劇『等待果陀』 Waiting  for  Godot),

描寫人性一些很基本的困境,劇中人物思考﹑計畫﹑拖延﹑下定決心,可是卻沒有任何行動。這齣戲是這樣結束的--

 

 

費拉基米爾:我們該走了吧?

艾斯崔根:我們走吧。

(舞台旁白:)沒有人移動。

 

 

這就是人性的縮影。知道是一回事,行動又是另一回事,而行動之後會怎麼樣又是另一回事。表面上我們好像能夠掌握些什麼,可是如果很誠懇的捫心自問,我們是知道這一切並不是如我們所想的那樣,有太多的人﹑事﹑物不是我能掌控的的。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一個更大的力量是在我之上的,是比我更大的存在,我暫且稱它為「命運」(Destiny)。

 

 

在英國鐵路意外事故被判定為植物人的劉海若小姐,奇蹟式的恢復健康。返台之後到同行遇難的兩位朋友靈前上香,含著眼淚說:“我好想念妳們,很抱歉這麼久才來看你們,我會勇敢地好好活下去,謝謝!“,並承諾要替這兩位朋友盡孝道,在有生之年會孝敬他們的父母及家人。劉小姐的言談中沒有悲情﹑自憐,只有一份對命運的謙卑,在這謙卑之中看到生命的光輝﹑真情的流露。整個意外事故所帶來的不是找出兇手是誰,或是誰該負責任的忿恨不平,而是這個事件帶給生命什麼啟示,這裡面有愛﹑有包容﹑有很深的同理。

 

 

梅爾吉伯遜所導演的<耶穌受難記>,其詳細描述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前十二小時的過程,有人批評內容太逼真寫實,讓人看不下去。在聖經使徒行傳的故事中,耶穌在被捕的前夕和門徒們共進晚餐,其中彼得對耶穌表達自己的忠誠,說他不論如何都不會背叛老師。耶穌對他說:“彼得,你在黎明雞啼之前,會不認我三次!“ 不久之後,耶穌被捕,羅馬士兵捕捉同黨,門徒四處躲藏。在一個羅馬士兵聚賭房子的陰暗角落,有一位女子好像認出彼得,問他:“你是不是耶穌的弟子彼得?“「不,我不認識耶穌!」她連問三次,彼得三次都否認。當他第三次說“ 我不認識耶穌“時,遠處傳來雞鳴的聲音。此時彼得想起耶穌的預言,掩面痛哭失聲。

 

 

彼得害怕被捕﹑害怕酷刑﹑害怕死亡,可是他同時也發現真正的信仰,就是在人性的矛盾對立中摸索前進。這使彼得知道人性的脆弱,領悟到信仰的艱辛,終於無畏的走向殉道之路。換言之,當你看清人性的種種之後,就不再以單一的道德標準還看待自己﹑看待別人﹑看待世界,你所關心的不是別人會怎麼看我,也不是我這樣作對我有什麼好處。而是了解人的侷限,知道每個人都在受苦,即不是可憐同情,也不是自命不凡,向命運鞠躬,把對方該付的責任留給他,同時也接受自己的命運。

 

 

德國當代系統心理學大師海寧格(Bert  Hellinger),以<家族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協助先天性身心殘障的朋友時,經常發現他們對自己的父母﹑命運有很大的憤怒與抱怨。對自己父母﹑命運的不接受,並沒有帶給他們力量,反而讓他們陷入永無止境的痛苦深淵。他提供一個非常強有力的句子,讓這些朋友不僅跟父母有了連接,也跟更大的整體--命運連結,重新站起來,走出自己的人生。

 

 

“親愛的爸爸﹑媽媽,感謝你們給我生命,這個生命不論是花多大的代價,我都願意接受。你們已經給我最寶貴的生命,其他你們沒有給我的,我會用你們給我的生命去好好學習,謝謝!“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rlen&aid=1737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