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4/29 16:05:24瀏覽34|回應0|推薦0 | |
「留心聽主的言詞、側耳聽主的話語,…存記在你心中,…就得了生命、又得了醫全體的良藥。」 (箴4:20-23) 陳希曾博士是很令我懷念的清華同事;他短短3年在母校清華客座,我們蒙主恩寵,他以新解經模式(我稱「陳老師解經法」)教導清華團契學子,深獲理工背景的我們喜愛,而永遠烙印心中以師從之。 雖出生於福建福州一個基督徒家庭,救恩對幼年陳希曾似乎很抽象。14歲時,有弟兄向他挑戰:「雖然頭到心的距離只有18寸,卻是天堂和地獄的距離」。就在這些物理名詞,「距離」、「寸」,和數字(「18」),以及生命組成(「頭」、「心」),加上神學概念(「天堂」和「地獄」)撞擊下,他頓然成為一個喜好物理、生命和神話語的真理追尋者,重生、深好讀《聖經》。 他也一路由建中、中原(台灣少數敢在學校名稱上表明「基督教」的大學),來到清華物理碩士班,後赴美國投入最尖端的核子物理之博士生研究,畢業後,轉到南美巴西聖保羅大學任教15年。於紐約就學時,他受教於江守道的《聖經》訓練,並在江的祝福下與張愉真姊妹結為連理、育有三兒女。 在巴西教學研究繁重壓力下,陳老師用勞過度,竟致眼疾,無法閱讀;這對一個教授而言,是何等無情致命的打擊。但於此絕境中,師母堅持信心,隨側為他恭讀《聖經》以度日,約有3年之久。 師母是傳統聚會所背景的姊妹,總是默默守在弟兄身旁,盡心照顧弟兄與兒女,唯恐不週。遇有訪客,招呼奉茶後,便退入內室。一個話語不多的典型「阿信」,要為瞽者夫婿朗讀《聖經》,那景象是多麼淒楚,勇氣與信心是何等堅毅不屈啊。 有一回,我行經師母身旁,點頭致意時,有一個感動從我心深處而出:「這是最會『讀經』的神女兒;配得敬重。」 陳老師曾說:「讀經的秘訣,就是多讀《聖經》。」師母忠心跟隨陳老師,深得這秘訣精髓:帶著卑微信心,多讀《聖經》。 單純的師母,讀出當代自成一格的解經家,也讀出神蹟:陳老師的眼疾竟得全然醫治。 正如使徒老約翰說的:只需單純的讀經,就蒙祝福,因為日期近了(參啟1:3)。「日期」,原文是「Kairos」,意為「關鍵時刻」,有偉大事將發生。 師母讀的《聖經》是「Logos」 (「神的道」),聽入耳、存在心中,聖靈就將「Logos」轉化為「Rhema」 (「神的話」),於是,「出於『神的話』(Rhema),沒有一句不帶能力。」(路1:37)應驗了偉大智者的意思:「留心聽主的言詞,側耳聽主的話語,…存記在你心中,…就得了生命,又得了醫全體的良藥。」 (參箴4:20-23) 單純的讀經,就會讀出偉大時刻,這就是為何「全國禱告網路」不時推出「S-HIIT」 (Spiritual High Intensive Interval Training,「屬靈高強度間歇訓練」:每天在「祭壇」前,讀經10章)的源由;我們都是陳老師的學生啊。 陳師母是「清華學派」裡,最會「讀經」的姊妹。 (轉載自《國度復興報》)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