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謊言
2010/10/27 16:51:46瀏覽212|回應0|推薦4

謊言                        翁宗暉

 

謊言是個中性的詞,在我看來是一個被「主觀」認定的事實,謊言之所以為謊言,必須存在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說謊者,以訛傳訛我們稱之為「造謠」。謊言的成立,在於與謊言相對立的「真相」,謊言之所以醜陋,有時候並不是因為真相太過寫實或者血腥,而是在於說謊者的「動機」,或者說此人有意捏造一則訊息,去誤導訊息接收者往與真實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其目的可能是為了利益或者規避某些會損傷自己或他人的法則或條件。當然也有所謂的出於善意的白色謊言,這個觸及到道德法則的問題過於爭議,暫且不做討論。謊言的特性總的來說有二,第一:謊言的建構是具有目的性的;其二,說謊者比謊言可怕。

 

最常說謊的職業,如果大家跟我一樣有個直覺反應的答案,我也不感到意外:「政客」。這裡我用政客不用政治家是因為政治家是幾乎快絕種的稀有動物,為了廣泛討論起見,我以政客一詞為例。政客愛說謊也不是什麼新聞了,台灣前總統陳水扁貪汙被法院起訴前,他曾經被採訪時一臉嚴肅的說:「阿扁絕對不會A錢」,之後罪證確鑿,我看不出來阿扁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地方,偶爾還會透過親密友人對外放話,試圖去影響台灣政治生態。有時候我覺得謊言是政治的一部分,就算說它本質也不為過。在民主國家,為了取得政權,為了得到具有價值性權威分配的能力,謊言(或者還有謠言)是選舉策略的重要手段,於是乎我們可以看到每逢選舉時或者一盤盤看似美味的政策牛肉不斷地被端上桌,強調清廉強調魄力強調人人有飯吃,支票人人會開,做不到的時候怪別人怪風水怪世界的系統性風險,久而久之人民也麻木了,選來選去就是兩個爛蘋果中選一個看起來稍微好一點的,罵歸罵,四年之後還是不免會為了那些浮華的選舉口號所心動。

 

愛情中的謊言或許最讓人心痛,追根究柢人總有不想被提及的過去,為了維持在情人面前的完好形象,必須撒個小謊,讓自己的形狀在他人面前完好無缺。可是在網路全球化的浪潮之下,隱私權就像國王的新衣一樣透明,你的背景可以透過互聯網一覽無遺,知道你的名字,可以查出你小學同學是誰,中學交往的女友是誰,大學入學考試的分數多少,你的家鄉你的住址你家電話甚至透過木馬知道你的提款卡密碼,在高科技的面前人類變得赤裸,但絕不羞赧。人們在愛情中撒謊,有的人是珍惜現在身邊的人,但大多數人是為了同時擁有兩個情人,也就是所謂的劈腿。劈腿是一項風險極高的投資,因為大底來說一定會遇到行情大跌,也就是被抓包。為了隱藏真相,必須用一層又一層的謊言加以包裹,讓真相密不透風,讓所有的分支與情節看起來異常完整。在愛情裡中的說謊者是可怖的,因為謊言像疾病一樣,會傳染會散播會無法控制,等到病入膏肓了,才知道愛情的苦痛與極致的美好。

 

很多人喜歡把這個世界與其存在的價值二元化,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義就有邪惡,但是這些衛道者大多並不是植基於維護善(good will)而去抵制惡,而是以抵制他們所謂的「惡」為樂,用「善」的糖衣來掩飾他們一些過於偏激的言論或行為。你無法用公理去鞭苔他們,而他們以維護正統為由,說實在也不理你這套。

 

前陣子FT TIMES的中文版有個日本專欄作家加藤評論9/7中日撞船事件,標題是:「憤青的話語權」,文中提到「這一炒作新聞出來後,中國媒體立刻表示強烈關注和濃厚興趣,在網上進行“轉載”(此刻中國媒體理所當然地不考慮或忽視智慧財產權的問題),開設相關論壇,進行網路民意調查,讓線民們對事件的發生和原因發表自己的看法,進行強烈的反駁。在這個過程中,網路媒體的編輯與廣泛的線民實際上形成一種“利益共同體”的關係」。作者認為這些極端的網路民族主義(net-nationalism)影響了中日談判的彈性,同時也影響了雙方的決策過程。這個事件可以知悉謊言的合理性與否,對中國來說,任何一次的危機,不管是外交事件還是天然災害,都是一次次凝聚民族向心力的絕佳機會,撞船是個事實,但是從什麼觀點論證,從什麼角度出發去描述,試圖營造怎樣的情緒,有利於政府採取怎樣的措施,我想這都有一套可遵守標準流程,任何牴觸大中華民族主義的事件或是人物,無話可說,不可上訴,牴觸無效。

 

一個很弔詭的問題,如果一人自始至終都相信的真相,到最後才發現原來是一條謊言,回到謊言的特性,我們能譴責這個人的動機或是目的嗎?

 

在我看來這個人是悲哀的,因為打從一開始他就沒有選擇的權利,被灌輸的種種價值觀讓他用一個既定的框架在看這個世界,當初種植的一套價值觀,若干年後,已經在他的心中成長為碩大的信念了。他不會承認這顆長久以來在心中萌發的信念是虛造的、偏執的或者情緒性的,一旦承認了就否定了自己的存在,否定了這些年來依循這個無上命令所做的任何決定,也間接否定了一個人精神上的價值與自由度

 

那麼就當這些謊言是真的吧!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真實」,所有的價值觀與認同,都是為了少數人的利益所設立的屏障,我們在與他人的互動之中建構屬於自己的信仰,我們總要學習與最不堪的自我相處,學習如何接受,學習人類永遠都在滿懷希望中誕生,在抑止絕望中死去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bbit0329&aid=45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