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將”國民住宅”的政見實現,與摒除為”貧民窟”的舊思維.(update)
2011/02/22 07:37:36瀏覽280|回應0|推薦0

五都大選時引領議題的國民住宅”,在財政能力,社區貧民化,地點爭議性等問題下,也修養了3個月, 如今郝市長走訪新加坡考查取經,希望能夠找到專屬台灣人文的新構想, 不材在此提出一些建言,希望真正的國民住宅能夠不是貧民窟的另一種代名詞,雖本身非營建與建築專長,但期望用另一種思維創意來造就全民的期望具體實現. PS:因為對建築技術的非專屬強項,所以所舉例之數據,如有不符,請見諒.

 

■“國民住宅”何以引領全民關注

      在多年國內選舉文化因素干擾下,國內經濟因鎖國形成停滯,而執政者的懼事,近而可以說是死寂,然而國內經濟也未成長,反而產生全面蕭條,在遭遇金融海嘯的衝擊下,全民的住的人權也再度產生巨人的民生壓力,而在藍營重掌政權,接著兩岸發展的更契合下,經濟開始成長,卻也造成貧富差距的擴大,亦形成國內內政上一個急待解決之問題,如何有效且具體的國民住宅政策之規劃,才可讓全民進階到均富的人人有屋住的最起碼條件.

一坪六萬之國民住宅只是政客的騙局

台灣經濟奇蹟成就了財團的政商關係,卻苦了全民的住的人權

   意識形態的鎖國,以致於資金外流,形成產業對國內內需政策的排擠

   賤賣國土,圖利財團,奸商從中獲利,卻未回饋鄉理

國際金融海嘯的衝擊,讓全民購屋能力形成巨大壓力的民怨

學術單位對社區文化發展遠景的冷漠,疏不知是研究領域的先驅

弱勢團體的邊緣化,被社會淡忘,也逐漸無力的封閉自我,強勢團體未伸出援手

都市發展過度集中,造就城市水泥森林,無法形成都市特有的人文發展

重政治輕民生是政客的擄獲選票之不二法擇,民生法案被塵封於族群對立之下

金融海嘯形成歐美經濟蕭條,新興亞太市場之崛起,帶動資金潮回流

兩岸合作發展的新契機,讓資金黑潮湧向台灣

網路科技正帶領建築業的脫胎換骨,新建築技術被重新面對

豪宅文化更加深舊式公寓面對都更的需求

氣候變遷暖化,水資源的缺乏,造就新建造技術的低碳考量

住家旅館化的新思維,帶動社區管理技術的服務業化

內需產業應包括的國家政策被重視與積極推動

住的品質應該是城鄉並重,在地社區文化的重新塑造與特色,造就台灣的多元國際性

國民住宅非只有居住條件而已,應該更加考量交通,生活機能,社區人文等因素

住的人權已產生對政治權力產生民意壓力,民怨不獲疏解,將撼動政權

 ■如何落實”國民住宅”的發展規劃

      既然國民住宅已是不可避免的內需政策,如何異中求同,充分溝通對立,並結合國內之學術研究,人文發展,產業技術,科技整合,與獎勵政策來全面推動國民住宅的快速落實,如無法在短期內看到初期成效,將會擴大全民對政府的政策推行能力,近而影響到未來執政權的選票.

 國民住宅成成本分析

   土地成本一直是國民住宅開發的財務沉苛

-       釋出國有荒地無法解決國民住宅的問題,地點偏僻無法引動移民

-       舊國宅運用都更,可保留原社區人文特色,亦可降低抗爭壓力

-       分批分期改建,也可分批移民,並引進新移民

-       原有舊國宅已分散都市各角落,舊地重建也可以減少職場異動之可能

-       舊住戶的坪數升級,亦可鼓勵參與之意願

-       許多舊國宅是賣屋不賣地,成本自然解低

   建造成本在過去國宅BOT分散建材購置成本的成本升高

-       由政府根據國民住宅設計規範,擬定標準模組化建材,以降低建造成本

-       增加科技設計,如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發電,雨水收集利用,LED照明..,可降低未來住戶之居住成本,提高移民的誘因

-       增加社區活動中心,有游泳池,健康房,運動場,綠公園,超市量販等設施來吸引住民

-       充份的公共設施如警消防局,銀行郵局,巴士轉運站,學校託兒所…..等形成社區健全發展

-       無障礙空間設計是讓中高齡人口進住的必要條件

-       提高樓層設計高度,來換取舊國宅的土地價值,亦可降低土地成本比例

-       地下停車場設置達80%住戶人人有車位

-       運用綠科技形成社區自然循環體系,以降低對共舊環境之衝擊

   建造施工可運用BOT來吸引國內建築業參與內需政策

-       國內建築業之建造技術成熟,與其至國外擴展企業規模的風險,也同時在國內由原本參與交通大型建設轉移至國民住宅的內需建設

-       適當結合原有之交通工程經驗,將國民住宅與當任重大交通設施整合,以解決人口增加之交通負荷

-       模組化設計,由承包商統一生產配送,可縮短建造工期,亦可同時數區同時施工

-       擬定獎勵措施,讓國內建築業積極參與,用租稅政策帶動產業發展

-       分批分期施工,第一期完工讓舊國宅居民可以立即進住,提升舊居民移居,減少居民在興建時租屋之開銷,例如南機場,通河街國宅改建,先完成第一期讓住民移居,第二,三期再讓新移民認購

-       設計有不同坪數之選擇,讓居民有各自條件選項的機會

   租售條件週全規劃,讓舊國宅居民有坪數升級商住同區具體實現

-       原舊國宅一樓有商業功能居民保留優先購置商業店面維持生計,同時發展在地特色飲食文化

-       原舊國宅二樓以上住戶有坪數升級”,鼓勵三代同堂的文化延續

-       建造期間租金補助第一期建地的原住戶,讓工程順行如期完成,縮短對居民的生活衝擊

-       第一期完成後,所餘屋數可讓後期其他建地之原住戶可立即移居,讓出建地來施工

-       第二,三期就是提供新移民的進駐,而建商的獲利來源也是在此

-       第一期工程需與相關公共設施同時完工,以避免居民生活機能之不便

-       整體建造之技術如能順利完成,那麼這套技術也可以形成技術輸出,如此也可以讓建商從中獲得向國際發展的紅利

■ 整合學術研究, 造就具特色的社區永續發展

國民住宅屬國內新世紀之發展, 將帶動國內社區文化的脫胎換骨重大責任,為了延續在地特殊人文之歷史,亦可從此發展成為國內其他都會區之範本,因此需結合學術研究有關社區發展的力量,讓原已形成之聚落文化能夠與科技融合.

由內政部與教育部整合學術教育研究力量,進行深化社區文化的研究,

由內政部,學術單位與社區居民進行公開的研討會,來形成社區發展之共識

提供社區發展特色文化的具體分析與建言

建構社區公共設施管理組織,用以永久監督未來社區發展的運作

研究西雅圖,荷蘭等國際社會社區發展的成果與中華文化融合的經驗

研究在地發展附屬有機農場設置之可能性,建構社區自給自足的比例

國內已在企業蓋出綠建築的辦公大樓,如果能夠借重此經驗,對國家來說是促進低碳建築設計,而對企業來說是另一個展現設計實力的的機會,所以建造技術已不困難.

既然國民住宅的國家內需建設,勿侷限只有單純的硬體建設,更應該加入軟體文化,讓台灣獨有的國民住宅貧民窟永遠是絕緣體,亦可提升全民居住品質,更可讓創意,人文與科技充分融合為一體,必須用積極主動的思維來落實全民之期望,將台灣的住的人權能夠徹底展現,那就看執政者的智慧與手段了.

 

以上筆者淺見之構思仍有改善的空間,待時間容許下,在未來繼續更新之,也期待有緣者共同提供意見,大家一起來重新建構一個安居樂業的家園.

 

參考:

我們的島-屋頂的另一片世界http://www.youtube.com/watch?v=u7uf6bYoz7g&feature=related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YANG&aid=490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