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舊事圖說
01、「拉洋片」是早年民間的一項娛樂工具,又名「琉璃鏡」,最早源於唐朝。我小學時還曾見過,一具大燈箱,一側有幾個放大鏡視孔,供消費者觀看裡面的活動影像,春節時到各村庄擺攤,小攤商還會在旁說故事唱小調。古代時只有幾張照明的山水圖,到民國初年時已有幻燈片。兒時我看過的都是歐美風景和西洋明星的幻燈片,在1970年代的台灣幾乎就已消失,1988年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又曾展出過。
02、"仙女棒"在我兒時已有,小女孩們如果不敢玩炮竹,春節時就玩仙女棒。
03、1960年代前春節的前後幾天,小孩們流行提著燈籠成群遊走。
04、還未出現電視的時代,春節時親友、鄰居擺桌聚談,就是常見的應時活動。婦女們這時也可藉機吐苦水,數落家裡老甲魚一年來的不是處。
05、尼龍布料服裝在1960年代上市。偏鄉小姑娘春節時穿上一件尼龍布料新裝,是很"騷包"的!但這種衣料冬涼夏熱,穿上身其實很不舒適。
06、1970年代前,「歌仔戲」在任何地方演出都是觀眾滿堂。到1980年代後,尤其在鄉間;似乎都是在演給"祖先"看。
07、1960年代,我村有一門鄰居成婚喜事,時間選在除夕前一天,凌晨時一對新人忽然被一聲大響驚醒。一個小偷越過鄰居屋頂,到新房上不慎踩破瓦頂,摔跌到一對新人床旁。春節一早,來拜年的村友都會先說一句︰「偷兒不訪窮戶,破瓦時節生財。」
08、春節前後幾天,軍管部門不查禁賭博,眷村的很多麻將桌都擺到戶外來。軍官家的場子比較體面,盛裝、茶水瓜果都不缺。有些士官家的小兒就會藉機搗蛋,把點燃的蜂炮往麻將桌位置放射。
09、我家已故的兩隻狗毛孩習性不同。威利狗還在吃奶時就已收養,缺乏憂患意識,跑出門也不會去找野味。凱莉狗成年前歷經流浪,求生本能特強,有肉香,雖遠必趨。春節時空氣中瀰漫的肉香,使凱莉狗感到既迷惘也誘惑。
經過一處店面,騎樓外晾曬著大串臘腸,凱莉狗不耐嘴饞,直奔該處。或許因過去流浪時有過被肉販追打經驗之故,牠站在臘腸架下,只伸舌去舔,不敢放口咬下去。
忽然一隻貓也竄出來,直接跳上去就咬住臘腸。凱莉狗一時沒反應過來,愣在那裏十幾秒。野貓咬下一截臘腸落地後,凱莉狗才跟著貓尾追過去。
10、自1950年代國府遷台後的10多年,台灣的軍眷村中常可看到一些"奇藝",所謂"奇藝"當然就是很神奇的技藝,其中有些也曾融入到春節兒童的遊戲中。我記憶中最神奇的就是"起轎","起轎"遊戲有兩種︰
第一種起轎只需三個小孩玩。兩個小孩側身;互相扣牢雙掌,然後讓另一個小孩坐到兩邊小孩的四隻手臂上,左右兩個小孩像抬轎般;抬著中間的小孩往前跑。這種"起轎"遊戲其實源自於軍中的戰時救護技巧,是兩名士兵移動一名傷兵時的方法。
另一種"起轎"遊戲就是真的神奇了。必須四個小孩一起玩。先讓坐轎的小孩坐在一張椅子上,左右各一個小孩伸出雙手,握拳只食指支出,放在坐轎小孩的腿下。背後那個小孩伸出雙手,也同樣握拳只支出食指,伸進坐轎小孩的腋下。旁邊的一位成人口中唸咒。
當成人喊一聲"起轎",抬轎的三個小孩要同時站起來。這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三個只伸出食指的小孩,竟把中間坐著的小孩身體抬了起來,而且可以抬著往前跑。
這種遊戲在我小學時也只玩過一次。當時我是在左邊抬轎,只覺得兩手食指頂著的同伴,身輕得就像一張紙浮在我手上,我們三人抬一人,還可以快跑。那位成人下令"停"!浮在空中的那個同伴就像被釘住空中,再也不能移動。
這雖說是遊戲,其實是真正的道法或幻術,在旁邊念咒的成人,也是真正會道法的人,這種遊戲目前可能已失傳了?!
春節背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