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典男星4]美國歌壇/影壇金嗓子──“新歌王卡羅素”──英年早逝的義大利裔男高音──[馬里奧.蘭莎](1)
2023/10/04 18:03:00瀏覽152|回應0|推薦9

[前言]

 

馬里奧.蘭莎(Mario Lanza)是美國歌壇的著名金嗓子.

身為義大利裔的他,外型粗獷帥氣,擁有一付清亮高亢,渾厚有力,情感豐沛的聲音.

蘭沙是第一位贏得金唱片的 RCA Victor Red Seal(古典唱片公司)藝人,

也是第一位售出250萬張專輯的古典藝人。

馬里歐在好萊塢電影中一炮而紅後,被一些人士稱為“新卡羅素”,

米高梅則希望藉其帥氣的外表和有力的聲音將他捧成片廠的“歌唱克拉克·蓋博”。

其銀幕形象以“叛逆、強硬、雄心勃勃”聞名。

不過在馬里奧大部分電影生涯中,飽受暴飲暴食酗酒劇烈情緒波動的困擾,

這嚴重影響他的健康,以及與導演、製片人以及偶爾與其他演員的關係,

導致蘭沙的事業英年早逝而中斷.

可是蘭沙在普及歌劇方面做出極大貢獻

的唱片仍然很受歡迎,迄今為止已售出超過5000萬張。

 

 

 

 

********************

 

 

[早年生涯]

 

 

1921年1月31日,馬里奧蘭莎出生於費城,原名阿爾佛雷多.阿諾.科科沙 (Alfredo Arnold Cocozza)

母親瑪麗亞蘭沙(Maria Lanza)來自義大利阿布魯佐地區佩斯卡拉省的托科達卡蘇里亞(Tocco da Casauria)小鎮。

父親安東尼奧·科科扎(Antonio Cocozza)來自莫利塞地區伊塞爾尼亞省小鎮菲利尼亞諾(Filignano)。

 

在父母影響下,阿爾佛雷多小時候就接觸古典音樂。

16歲時,其聲樂天賦就顯現出來。

少年時期,阿爾佛雷多開始在費城為 YMCA 歌劇公司製作當地歌劇,後來引起了波士頓交響樂團首席指揮Serge Koussevitzky的注意。

1942年,Koussevitzky為可可扎提供前往馬薩諸塞州坦格爾伍德伯克希爾音樂中心的全額學生獎學金。

Koussevitzky後來告訴他“你是一百年才會聽到一次的聲音。”

 

 

 

********************

 

1942年8月7日,在跟隨指揮家Boris Goldovsky和Leonard Bernstein學習一段時間後,可可沙在坦格伍德伯克郡音樂節上首次在奧托·尼古拉(Otto Nicolai)的《溫莎的風流娘兒們/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中飾演芬頓(Fenton)。

此時,可可沙採用了藝名馬里奧.蘭沙(Mario Lanza),因為它與母親的娘家姓氏瑪麗亞.蘭扎(Maria Lanza)相似。

 

 

蘭沙在坦格爾伍德的表演贏得廣泛的讚譽,

《紐約時報》稱讚這位21歲的男高音“在質量、溫暖和力量方面在當今男高音中很少有人能與之匹敵”。

赫伯特·格拉夫隨後在《歌劇新聞》(1942 年10 月5 日)中寫道:

“本季真正的發現是馬里奧·蘭扎[...] 有一天他會毫無困難地被邀請加入大都會歌劇院。”

 

蘭沙在坦格伍德演出兩場尼古拉的《芬頓》,此外還與著名的墨西哥女高音Irma González,男中音James Pease和女中音Laura Castellano一起演出普契尼的《波希米亞人》第三幕。

音樂評論家Jay C. Rosenfeld1942 年8 月9 日在《紐約時報》上寫道:“Irma González飾演的咪咪和馬里奧·蘭扎飾演的魯道夫因其優美的聲音和生動的人物塑造而引人注目。”

 

在 2008 年去世前不久的一次採訪中,Irma González回憶道,蘭沙“非常得體、討人喜歡,聲音有力而美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蘭沙被分配到美國陸軍航空兵特種部隊,這使得他嶄露頭角的歌劇生涯被中斷。

他出現在戰時節目《樑上/On the Beam》和《勝利之翼/Winged Victory》中。

他還現身在後者的電影版本中(合唱團中一個閒角)。

1945年 9月,蘭沙在新澤西州大西洋城與 NBC 交響樂團合作,

在Peter Herman Adler(後來成為他的導師)的指揮下,重新開始歌唱生涯。

接下來一個月,蘭沙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現場廣播節目“音樂中的偉大時刻Great Moments in Music”中取代了男高音Jan Peerce

在四個月內六次露面,演唱了各種歌劇和其他作品的節選。

 

蘭沙師從Enrico Rosati學習了15個月後,在1947年7 月至1948年5 月期間與男低音George London和女高音Frances Yeend一起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進行了86場音樂會巡演。

1947年7月,《芝加哥星期日論壇報》回顧蘭沙在芝加哥格蘭特公園的第二次演出,Claudia Cassidy稱讚蘭沙“極其自然的男高音” “雖然他沒有掌握很多優點,但他擁有幾乎不可能學習的東西。他知道使歌詞傳達給觀眾的口音,他知道為什麼歌劇是音樂劇。”

 

1948年4月,蘭沙在普契尼(Puccini)的《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中為新奧爾良歌劇院協會演唱了兩場演出。

《聖路易斯新聞》(1948 年4 月9 日)在回顧開幕之夜表演時,Laurence Oden寫道:“馬里奧·蘭沙的表演……平克頓中尉充滿了活力和衝勁。我們很少見過比他更浪漫的男高音。他的表演異常出色。”

 

美麗的聲音有不可估量的幫助。” 隨著這些演出的成功,他於1949年受邀回到新奧爾良,飾演威爾第歌劇《茶花女/La traviata》中的阿爾弗雷多(Alfredo)。

但是到1949年,蘭沙“已經深深地陷入了好萊塢的機器中,因此從未學會過[那個關鍵的威爾第中期男高音]角色。”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rientExpress&aid=179767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