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廣東主要劇種──抒情婉轉, 歌舞華美, 融合中西的嶺南大戲──[粵劇/廣東大戲]
2020/05/18 00:26:38瀏覽751|回應0|推薦15

廣東主要劇種──抒情婉轉, 歌舞華美, 融合中西的嶺南大戲──[粵劇/廣東大戲]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發源於佛山,源自南戲,是以粵方言演唱,漢族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廣東珠三角、粵西、港澳地區以及廣西的東南部,在國外粵語的華裔聚居區也時有演出。

 

其源流可溯到明嘉靖年間,在廣東、廣西出現,由於廣府人的先祖來自不同地域,所以粵劇的發展也受到弋陽腔、昆腔、漢劇、徽劇、秦腔等多個劇種的影響而發展起來,取各家之長,自成風格,既與傳統的戲曲文化一脈相承,又具有濃郁的嶺南文化特色。

 

粵劇是集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

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以後又在伴奏樂器上大膽採用了一些西洋樂器,大大增強了烘托唱腔和戲劇動作的效果。  

隨著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2006520, 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930日,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元朝前後]

 

粵劇起源於中國民間齊言民歌的興起,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的《詩經》。

到了元朝,雜劇成了最受歡迎的戲劇種類。當時稱一幕戲為一折。以後只選演一幕戲便稱為摺子戲。粵劇有很多劇目是由元朝雜劇流傳下來的,甚至某些粵劇的傳統戲碼是跟雜劇完全相同,例如《西廂記》(被稱為元雜劇之冠)、《竇娥冤》、《踏雪尋梅》、《倩女離魂》、《趙氏孤兒》等。

在明清間的廣州城,經濟繁榮,南北歌舞伎藝亦很早就傳到此地,如此背景之下珠三角一帶,民間戲曲活動相當活躍,時稱為「土腔土調」。

 

[明朝]

關於粵劇的產生和形成,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普遍認為,粵劇于明朝中葉開始萌芽,孕育于本地班。

據史載,早在明代嘉靖至萬曆年間,在佛山、廣州,本地班已建立了瓊花會館這一行業組織。經過不斷發展,由弋陽腔和昆腔與廣東本地流行的南音、龍舟、木魚、粵謳、咸水歌等民間曲調以及廣東器樂樂曲結合而成。

直至清末民初,逐漸演變為融集南北、中外唱腔音樂,以白話演唱,從而形成具有鮮明嶺南特色的地方戲劇――粵劇。

粵劇有別於外省戲曲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既屬於中國寫意派戲劇範疇,又具有輕快流暢、新款善變的個性,享有“南國紅豆”的美譽。

 

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廣州地區民間好尚戲曲,外來戲班演出頻繁,並有眾多本地子弟參加演唱,孕育了粵劇的種子。

清初出現被稱為“土優” 的本地戲班及其演唱的“廣腔”,為粵劇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清中葉至嘉慶道光年間,粵劇在本地班既向外江班吸收、借鑒,又相互競爭中逐步形成;

晚清同治光緒之際,粵劇在聲腔、表演、劇碼等各方面都呈現鮮明特色,藝術漸趨成熟,隊伍也日益壯大。

20 世紀初至30 年代,粵劇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革過程,向大眾化、地方化和現代化有更大的飛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粵劇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成為中國重要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

 

粵劇演員的表演工藝分為四大基本類別-唱、做、念、打。

 

[唱腔]

粵曲的唱腔音樂主要分板腔類、曲牌類和詩贊類三種。其實這都和戲曲及粵劇的發展相關。

 

[身段]

演員透過象徵性的姿態及動作,演繹出劇中人物的性格和感情、時空的改變及劇情的發展。基本身段包括:站相、臺步、七星步、指掌、雲掌、亮相、跑圓臺、開門、拉山(雲手)、上馬及背供。

 

[說白]

說白可以分為獨白及對白,意思是演員把臺詞念出來,當中又可以分為押韻及不押韻。

 

[武打]

粵劇中的武打場面被稱呼為武場。由於武術家雲集在嶺南一帶,流派眾多,有洪拳、儒拳、蔡拳、岳家教等,其中以詠春拳、蔡李佛拳、洪拳比較著名,所以在武場中使用的傳統嶺南武功注重坐功、打功、拳術、器械對打、高臺功夫、絕技,以近距離對打為主,強調力量。自從薛覺先從京劇引入北派功夫,強調大開大合,以遠距離對打為主,加強了舞臺上的觀賞美感。

 

[行當]

戲劇內的角色,在粵劇及中國戲曲中被稱為行當。粵劇的行當原為一末(老生

)、二淨(花面)、三正生(中年男角)、四正旦(青衣)、五正醜(男女導角)、六 員外(大花面反派)、七小(小生,小武)、八貼(二幫花旦)、九夫(老旦)、十雜(手下、龍套之類),合稱十大行當。

 

後來被精簡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醜生、武生。這都是根據角色的年紀、性別、性格、外型等特徵來分類的。“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淨”就是性格剛強暴躁的男性角色。“醜”就是滑稽角色。

 

樂器

粵劇常用的演奏樂器,多在吸收我國各地民族民間樂器的基礎上加以粵化而成。明末清初,戲班使用的樂器就有嗩呐、橫簫、三弦、月琴、二弦、竹提琴等管弦樂器七八種。之後加上揚琴、長筒、短筒、琵琶及由粵籍樂師創制的高胡等。

 

20世紀20年代初,由於外來文化的影響,粵劇開始吸收某些西洋樂器,如小提琴、班祖(六弦琴)、曼陀林、賽羅風(木琴)和吉他、色士風(薩克管)、吐林必(小號)等。也曾嘗試以爵士鼓和鋼琴、風琴、鐘片琴、口琴等伴奏。

 

粵劇特色樂器有二弦、竹提琴、高胡、椰胡、喉管、大文鑼、大鈸、高邊鑼等

 

 

[傳統劇目]

早期的傳統劇目有「江湖十八本」,全為早期演員的「開山戲」。

同治中葉,有所謂「大排場十八本」,即:《寒宮取笑》[、《三娘教子》、《三下南唐》(劉金定斬四門)、《沙陀借兵》(《石鬼仔出世》)、《五郎救弟》、《六郎罪子》(《轅門斬子》)、《四郎探母》、《酒樓戲鳳》、《打洞結拜》、《打雁尋父》、《平貴別窯》、《仁貴回窯》、《李忠賣武》、《高平關取級》、《高望進表》、《斬二王》(即《陳橋兵變》)、《辨才釋妖》(即《東坡訪友》)及《金蓮戲叔》。

 

同治七年,有「新江湖十八本」,按郭秉箴《粵劇藝術論》所列:《再重光》、《雙國緣》、《動天庭》、《青石嶺》、《贈帕緣》、《困幽州》、《七國齊》、《俠雙花》、《九龍山》、《逆天倫》、《和為貴》、《鬧揚州》、《雙結緣》、《雪重冤》、《龍虎鬥》、《西河會》、《金葉菊》、《黃花山》。

 

清朝光緒中葉,則出現著重唱功的「粵劇文靜戲」,如《仕林祭塔》、《黛玉葬花》、《蘇武牧羊》等,又稱為「大排場十八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整理編寫的劇目有《寶蓮燈》、《平貴別窯》、《柳毅傳書》等。

 

根據香港梁沛錦博士的《粵劇劇目通檢》,粵劇劇碼大約有一萬一千三百六十個。從二十年代起,大量的粵劇劇本大致可分為幾種類型:

 

    1從舊本整理改編,如根據江湖十八本

    2從古典小說或傳奇改編,如「三國戲」、「封神榜戲」、「水滸戲」。

    3從民間文學或地方掌故改編,如《梁天來》。

    4從外國小說外國戲改編,如根據莎士比亞的《馴悍記》改編的《刁蠻宮主戇駙馬》,根據《一千零一夜》的月宮寶盒改編的《賊王子》等。

    5從美國電影改編,如根據《郡主與侍者》改編的《白金龍》。

    6從其他劇種改編移植,如根據京劇《四進士》改編為《審死官》。

    7反映現實的新創作,如清末民初一些革命志士創作的文明戲,如《新廣東女兒傳奇》、《黃蕭養回頭》及《班定遠平西域》。

 

[著名劇碼]

繼承了民間傳說、京劇昆劇等著名劇碼,加上唐滌生所創作的劇碼,使著名粵劇非常豐富。由於部分劇碼受到非常喜愛,隨著新媒體的誕生,這些著名粵劇被拍攝成電影、電視劇、話劇,甚至音樂劇。

例如任白戲寶《帝女花》《紫釵記》《牡丹亭驚夢》《雙仙拜月亭》《再世紅梅記》《蝶影紅梨記》《花田八喜》《香羅塚》《紅了櫻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紅》《紅樓夢》《三笑姻緣》《白兔會》《桂枝告狀》《竇娥冤》(又名《六月飛霜》或《六月雪》)、由徐子郎編劇的《鳳閣恩仇未了情》和《無情寶劍有情天》、源于唐代傳奇小說《柳毅傳書》,源自晉劇著名傳統作品《醉打金枝》(編劇:蘇翁),《秦香蓮》、來自神魔小說的《鏡花緣》、《花蕊夫人》,還有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梁祝》。

 

傳統例戲有《六國大封相》《天姬送子》《賀壽》《碧天賀壽》《跳加官》《祭白虎》《玉皇登殿》《觀音得道》《香花山賀壽》。

 

《刁蠻公主》 李秋元 梁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t7VwXMhNfs

 

洞庭良緣 丁凡 蔣文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YODGOXciNQ

 

梁祝.情話(2019粵劇新年盛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qmQZ2Pi8GU

 

楊貴妃 梁耀安 麥玉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eUXiD5JHv8

 

帝女花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x41117G6?from=search&seid=15329261005370666214

 

《双枪陆文龙》(彭庆华 曾小敏)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a4y1x7cx?from=search&seid=15329261005370666214

 

參考/引用資料: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2%A4%E5%89%A7/33084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2%B5%E5%8A%87

 

https://www.chiculture.net/index.php?file=topic_description&old_id=30011

 

http://www.cityu.edu.hk/lib/about/event/cantonese_opera/hkopera_chi.htm

 

https://ls.chiculture.org.hk/tc/passing-the-torch/58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arts-edu/references/mus/14.%20Introduction%20to%20Cantonese%20Opera%20(Chinese%20version).pdf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rientExpress&aid=133390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