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4/04 00:01:49瀏覽1571|回應0|推薦17 | |
唐代宮廷樂舞──演出規模宏大,場面氣勢豪華的[立部伎]
立部伎是中國古代舞蹈,屬於唐代宮廷樂舞之一。
《新唐書·禮樂志》曰:“太宗貞觀中,始造宴樂。其後又分為立坐二部,堂下立奏謂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謂之坐部伎。” 李公垂傳曰:“太常選坐部伎,無性識者退入立部伎。又選立部伎,無性識者退入雅樂部,則雅樂可知矣。故作歌以諷焉。”
初設于高宗儀鳳年間。玄宗時整理前代傳統節目,並創制新舞,正式定下立部伎八部:《安樂》(《城舞》,北周時創),《太平樂》(《五方獅子舞》),《破陣樂》(《秦王破陣樂》),《慶善樂》(以上二舞太宗時創),《大定樂》(《一戎大定樂》),《上元樂》(以上高宗時制),《聖壽樂》(武后時制),《光聖樂》(玄宗時制)。 一般用於朝廷宴享、朝會之時,在坐部伎演奏後再演。 由於節目多、陣容大,每次不可能全部節目都演一遍。舞者六十四人至一百八十人不等,規模宏大。 加以服飾壯麗,又用鉦鼓伴奏,故氣勢雄壯,舞姿威武。安史之亂後趨於衰亡。
“殿庭宴用立奏”(《新唐書。禮樂志》)。在堂下(庭院、廣場)表演。 演出規模大,場面宏偉豪華。舞者多至180人,少則64人。 其內容,除《太平樂》外,其餘各部都是歌頌皇帝的武功與文德的。 舞蹈繼承、吸收了前代傳統和民間形式。 其中一些樂舞,如《破陣樂》等影響深遠,流傳中外,東傳日本,名揚印度,《太平樂》採用的《獅子舞》,《聖壽樂》採用的《字舞》至今流傳民間。
晚唐,《立部伎》表演“百戲”雜技等。 白居易《立部伎》詩:“立部伎,鼓笛喧,舞雙劍,弄七丸,巨索,掉長竿。”
參考/引用資料: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B%8B%E9%83%A8%E4%BC%8E/2712599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godpp.gov.cn/wmzh/2007-07/09/content_10520180.htm
http://www.baike.com/wiki/%E7%AB%8B%E9%83%A8%E4%BC%8E
http://www.inmjh.kh.edu.tw/project/musicianweb/01_life/01lifemusic/73.htm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