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寄蜉蝣於天地 113.3.27.青年日報副刊
2024/03/27 13:41:45瀏覽204|回應0|推薦9

寄蜉蝣於天地     113.3.27.青年日報副刊

 生命短暫,讓人提及的水生動物蜉蝣,體長僅有兩三毫米,平常很少得見,僅止於「朝生暮死」的聽聞。一般說蜉蝣生命短暫指的是成蟲階段,有些成蟲從出生到死亡,只有數小時,這就是生命奇特之處。

 沒人知道自己的生命將有多長,也沒人知道自己未來會經歷什麼。人類僅有百年的壽命,對比生命短暫的蜉蝣,對比數千年的神木,對比數萬年的星辰,每個人各自有不同的感嘆,阮籍詠懷八十二首 「朝為媚少年,夕暮成醜老。自非王子晉,誰能常美好。」生命長短與生存的意義也經常被拿來評論,其實生命可以發揮出無數議題,長短有用無用,就可以組合出:生命長無用、生命長有用、生命短無用、生命短有用四個面向。《莊子.人間世》莊子針對因無用而躲過人類砍伐,得以存活數千年的大樹,來討論「無用之用」的道理。而蜉蝣因生命短暫,貢獻有限,可以成為「生命短無用」的代表。哲學問題非常深奧,以需求的角度來論定樹的有用無用是人類的觀點,以小動物的角度來看,大樹的遮風避雨,提供攀爬的角度並非無用,站在誰的觀點更增加了價值的多元性。

 反之,許多人並不思考人生的意義,也不在乎生命的長短,只要能好好生活,當下歡喜開心,其他都不重要。究竟是會探索生命本質的人比較快樂?還是不探索生命本質的人比較快樂?快不快樂又是另一個哲學問題。有些人生下來沒多久就離世,有些人幾年光陰就消失,有些人胸懷大志,壯志未酬就飲憾而亡,還有一些人渾渾噩噩,活到百年健康無虞。努力奮鬥一生的人,也未必能尋得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就是生命無法讓人掌握和理解之處。

 蜉蝣也好,千年老樹和萬年星辰也罷,各自在自己的生命形體中活得自在最重要,男女老少各有自己的生命軌跡,當我們無法預料未來能活多久,就把眼前的責任和義務盡完。沒人知道「無常」或明天那個會先到,因此吃飯、睡覺,日子隨緣度過。林清玄說:「真正的禪師眼裡,道是無處不在的,一切的事物都與道相通,汲水、砍柴、燒火、喝茶、吃飯、睡覺,人生有多麼簡單,道就有那麼簡單;人生不管有多麼複雜,有道的人還是簡單。」那麼就先簡單生活吧!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aomyccwamg&aid=18044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