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再也沒有機會去那麼遙遠蓮花池了! 所以不管它如何改變,終究還是留下一個美麗的名字,和最讓我魂縈夢繫的霧中泛舟,那是我記憶中最美的一刻。 首次,蓮花池之行在一九八六年四月五日,正當放春假期間,也許是五年花師生活最後兩個越,快畢業了,一夥人沒回家,和自然組的同學一共八個,一起去採標本。每個人都背個包包,他們自然組的夥伴手上多拿支捕蝶網,浩浩蕩蕩的搭著公車進入中橫公路,經過天祥從在中橫公路一六四公里處的迴頭灣下車。此處是通往梅園與竹村的產業道路入口,一年級時地科老師李思根曾帶著同學到竹村去地質考查,我沒參加,卻在畢業前跟著同學,沿著溪谷狹窄的步道開始往蓮花池前進。步道下有潺潺奔流的陶塞溪,走過橫跨溪谷的九梅吊橋,繼續沿著山稜通往蓮花池的步道。 走過吊橋之後,開始一段之字型的原始陡坡山徑,沒有任何人工設施,沒有登山經驗的我平常運動量也不足,這段路十足吃盡了苦頭,氣喘吁吁,很想放棄,但是沿途風景極美,還看到運送農作物的纜車,掛在陡峭的山壁旁,不絕讚嘆此處農耕的榮民們的辛勞,就繼續堅持下去。 走了兩三個小時,爬升近五百多公尺高度後,小徑才有段平坦之處,走一段產業道路,看到一片迎風搖曳的翠綠竹林,此時恰巧濃霧升起,眼中絕美的景致讓大家沉醉其中,霧氣漸漸籠罩整個山區,我們迷茫霧氣中找到在山稜轉彎處,山谷中的蓮花池。 那時候桃花盛開,我們彷彿走進出塵脫俗的桃花源,「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滿山的桃樹配上謎樣的霧,美,讓我們陷入忘我的情境。蓮花池水豐溢,有少許蓮花翠葉,還有竹筏在岸邊,加上迷霧飄渺,營造了無限的詩意,我們站在竹筏上,撐篙在茫茫霧中。人生還有什麼比這樣的青春時光,曼妙情境更讓人陶醉?這景,就此深深烙在回憶裡,魂牽夢縈,三十年不忘。 享受了絕美景致,下山後,繼續往洛韶前進,在豁然亭看到指標,可以走捷徑到天祥搭車回程。自然組同學們決定長腳走短路,試試看,同時,也可以認識不同的植物,採到不同的標本。從豁然亭往下走,有個牌樓前後題有「巒錦如屏,峰路迴盤」八字,通過牌樓下行,本來步道還算好走,穿過掩蔽天空的林木後越走路越小,小徑竟然坍塌過不去,我們東鑽西鑽,想找到接續的步道,在山林裡迷了路,明明聽到四周有車聲,偏偏找不到下切的路,第一次覺得迷失。就這樣,有同伴在山溝裡滑了腳,跌倒了,在小小刺激驚險中營救上來,但他的手錶卻掉在山溝鬆軟的土堆上,怕危險準備放棄撿拾。我是山上長大的,檢視周遭的環境,有把握的下去撿了回來,贏得同行的大大讚嘆,顏聖益同學還在相贈的照片中寫了一句不知是讚美還是取笑的話:「無未見女孩如汝之勇也,蓋有見矣,是汝也!聖益於七十五年四月五日」最後因未知的險境,我們決定回頭循原路退回,造成一次的刺激意外之旅。那時的我們已經長大成人,知道回頭是岸,不可以冒險。 回到豁然亭下牌樓前,同學有學攝影的,幫每個人拍了一張獨照,回到學校自己在暗房加洗黑白的照片,每人八張,後面題字簽名記,彼此互贈,為這難得的旅程留下蛛絲馬跡,「留得足跡話為永恆的懷念,別忘我們的歡笑與同甘共苦的日子阿英于豁然亭」,所以是在豁然亭步道,「展開笑容,迎向困難,必將成功。國祥七十五年四月五日」和聖益日期一樣,可見去蓮花池是四月五日。「感謝山上幫助我的ㄧ草一木,也感謝常常拉我的山上孩子。大陳七十五年四月十二日」這是照片洗好之後贈我的日子。 一個多月後又去了一次蓮花池,當時的桃花已經結成水蜜桃,即將採收,在那裡遇到一位可愛的山青,腰掛開山刀,親切的與我們聊天,在農場開墾七十幾歲的齊伯伯與我們互不相識,中午時間請我們到他家裡吃飯。年輕時,在那深山處,感受到淳厚的人情溫暖,景美人善的,現在翻看照片,同行同學年輕的心,飛揚的情還是讓人戀戀不已。 有人說:「花蓮或許真的很遠,但是想想翻過中央山脈就到了,台灣東西最寬處不到兩百公里。」距離也許不遠,也許有機會可以重遊,但是,蓮花池水已乾涸,開墾的老榮民們也年老力衰搬離,如今蓮花池農地已逐漸荒廢,失去人煙。經過三十年的歲月,我們的青春老去,夥伴們各在他方,「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舞春風。」的深深感慨,怎能一語道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