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遠望料羅灣 112.6.12青年日報副刊
2023/06/12 13:21:39瀏覽214|回應0|推薦4

遠望料羅灣    112.6.12青年日報副刊

 沿著前山玉章路往太武山上前進,玉章路寬闊,應可把戰車開上來。站在太武山的半山腰,我開始想著葉珊的〈料羅灣的漁舟〉,料羅灣如今還有點點漁舟嗎?極目望去,身在此山中,毫無方向感,遠處陽光下耀眼的海灣閃亮著。葉珊在民國五十二年寫下這篇散文,六十年後,我終於來到金門,此刻不想金門高粱,不想貢糖,也不想風獅爺,一心只想知道料羅灣的方向。我的記憶裡有著深刻的印象,只因為國中時,自己沉溺在文學的時空裡,每天腦袋裡只有國文,尤其是文辭優美的散文深得我心。

 終於坐著飛機旅遊金門,其實極少聽父親談及在金門服役的往事,只有在教科書上背誦八二三戰役的歷史事件。許多遊客必去震東坑道獅山砲陣地看砲操表演,滿足遠離戰爭的人體驗震撼教育,但是太武山下那些為戰爭犧牲的戰士們,從來都不是可以再來一次的表演者。唐代詩人陳陶寫下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讓我深覺這條玉章路走的不是風景,而是從戰爭裡延伸下來的痛楚。

 花崗片麻岩的地質特色讓山上植物綠意間出現許多裸露的石塊,時間有限,只能奮力往上走,去和山上的「毋忘在莒」四個大字合照。在回程時,發現了東亞魔芋的身影,剛開始只有一兩棵,後來在劉玉章將軍塑像附近看到一個東亞魔芋的群落。下了山,留下許多無法親自踏查的景點,一座小小的太武山,有著地質、動植物、歷史人文等豐富的內涵,僅有一個小時的過客,哪裡能細細品味,但內心仍澎湃著,忖度著可再踏查太武山的時機。

 在網路不發達的年代,等我有機會買了葉珊散文集,才發現葉珊早於民國六十一年後成為「楊牧」,到了花蓮求學,才連結楊牧和花蓮。仰慕楊牧的讀者眾多,因楊牧走入文學界的人也不少,然而我終究沒有成為純粹的文學創作者。在書架上楊牧的詩集是我年輕時的夢想,直到近幾年,楊牧八十高齡離世時,我的夢想凋落了,只留下夢幻浪漫的記憶。

 我們讀過文學作品,作品的文句縈繞在腦中不去,追逐作者的足跡,期待與作者擁有共同的生命曲線,於是我想著料羅灣,期待在詩人眼中的場景也可以讓自己激起感受,書寫一篇屬於自己的傳世佳作。買了金門的地圖,查了網路地圖,確定自己的位置,楊牧說:「我們未曾走上去,就體認不出它的動盪;我們不曾飄海,就不了解它的起伏和不安。」我相信自己看到了料羅灣,卻因為遠望而陷入了僅僅看到耀眼的反光,而不知動盪的波浪依然起伏不安。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aomyccwamg&aid=17937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