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0/12 07:31:26瀏覽389|回應0|推薦9 | |
記憶留痕 *2017/10/12 金門日報副刊 去年十二月最後一星期,在杉林溪的松瀧瀑布拍了一張照片,回到家想起曾經在同處拍過一張照片,找出照片一對照,那回憶浮了出來。時間過去了,照片裡的影像有了明顯對比,我不再是當初那個人。在新的一年即將到來的歲末,憑弔三十年前的歲月,讓我想起《庇里牛斯山的城堡》的故事。 三十年前,斯坦和蘇倫是一對人所稱羨的情侶。三十年後的一個夏天,兩人在當年分手的旅館不期然地重逢。他們相約用電郵把當年導致兩人分手的意外事件說清楚,沒想到,卻從此改變了兩人的生命。 當然這是一本小說,但是我卻被劇情和他們的人生際遇所吸引,因為自己也經歷是重逢的際遇,剛開始閱讀,我站在讀者的角度,正要進入作者所布局的虛幻世界,文字建構成的世界,讓我在遙遊之際,反思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思考如何面對自己的世界。為何作者敘說著故事,而我卻埋首於苦惱和悲傷? 在書的開頭:「女主角的郵件是以情感豐富的仿宋體印出,男主角的郵件採用理性冷靜的細明體。」兩種相異的性格,他們激盪出什麼故事?我也是如女主角般的性格,而我的男主角也是理性冷靜。 書中說:「我們不曉得自己何時必須離開人世。但總有一天我們都將擺脫這場嘉年華會中的各種面具和角色,只草草留下幾樣道具,直到它們也被掃出場外為止。」「我們將會走出時間之外,離開我們所稱的現實。」 當然一段經驗會是我們永遠的回憶,如果它不曾遠離,如果仍然在身邊流轉,那它就是陰影,在我們歡樂或悲傷之時,隨時覆蓋我們的歡悅,阻擋我們的陽光。作者安排主角在三十年後在當初經歷分手的關鍵地點重逢,許多年過去了,人仍能重逢,一起敘述當初,一起探索原因。但是,小說可以隨時進行,可以創造對話空間,現實的世界卻是有困難的,因為,情感真的可以理性的流動嗎?我們真的可以在生活中隨時回憶,和感情深厚的前情人無顧忌的對話嗎?喬斯坦創做出來的是為今千萬對分手的情人們的理想空間,這個理想恐怕很難達成,甚至只能是小說。 我們都希望回到一定的原點,期待重新努力,但是時間過去了,我們累積下來的生命過程,有許多深厚不可後退的積累,那些人類由年輕到中年努力的功做成就,家庭關係,厚重到無法輕易的放棄,無法輕易的回到原點再來一次。 我們都會念念不忘,不管是喜是憂,不管是情人或仇敵,那些讓我們悸意深刻的,像是鬼魅一般的存在著,因此,書中出現的紅衣女子就是一種隱喻,當我們撞見生命中的關鍵,再也無法離開,它漂浮於生命中的每一刻,讓我們隨時被它控制。 兩人之間的感情何時可以放棄?「彷彿我們是為了一個古老的約定而活著,務必要在那個時間和那個地點重新相聚。」這在宿命論中稱為千年的約定,那情人之間是山盟海誓、海枯石爛的約定,我們還說它叫緣分,你會相信嗎?如果你相信,那就是相信一種論點,生活方式就會不一樣,說話的立論點就會不同。
「三十年的光陰已然飛逝,時間卻幾乎仍完全停滯不前。」時間過去了,有很多東西似乎仍然存在,但是很多東西改變甚至消失了。我們會以為時間停止,以為愛不會改變,然而我們的付出,在乎的人和感情,都消失了嗎?都不存在了嗎?其實我們的心仍然保留了一份不會消失的期望,然而那僅僅是時間的錯落,將人帶回一片回憶之中而產生暫時的悸動。我們一生,究竟在自己和他人之間互動所留下來的過程是真實或虛幻?究竟存在或消失?如果一切都存在我們的自心?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那是不是一切都消失?如果真實的存在在何處?那為何當事人不存在,許多故事仍留存?這大哉問誰能解答? 人人在生命的困境之中,在困境中無法抽離。每個人都有困境存在,如何試圖找出每個人的困境去解讀,歸究就到最後,身為人,人人的生命都需要被理解,自我需要解脫。回憶會喚起感情波瀾,讓人無法專注於目前的生活,我們已經不再是過去的自己,應該要學習接納過去和現在不同的自己。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