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因寬容而壯大 - 普魯士的崛起
2011/06/18 14:13:34瀏覽3421|回應8|推薦23

腓特烈威廉大選帝侯是個中國迷,這幅木刻畫像,附有中文說明。說明什麼,請自己猜。猜中沒獎,因為沒有正確答案。

***

凡讀過歐洲歷史的人都知道,普魯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統一全德,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但是,真正為普魯士墊下根基的,其實是腓特烈威廉大選帝侯。

大家也都知道,普魯士是靠軍國主義起家。但是,真正促成普魯士崛起的,其實是寬大的移民政策。

當時的歐洲霸主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腓特烈威廉只是布蘭登堡侯爵,轄下人口一百多萬,是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既貧窮又落後的東方邊境。

1685年,機會來了。法王路易十四廢除了南特詔書,法國境內的新教徒喪失了宗教自由,即將面臨宗教迫害的危險。消息傳開不到一個月,腓特烈威廉頒布了波茨坦詔書,歡迎法國新教徒到布蘭登堡來,落戶生根,並保障其宗教自由及財產安全。

波茨坦詔書非常寬大及包容,頗值一提。根據詔書內容,新移民可享有自由居住權、自治權、法律平等權,所有帶來的財產免稅,新建房子也免稅,可以傳給子孫。新移民可自由傳教、自建教堂,貴族頭銜也一概承認、一樣禮遇。

結果,法國的胡根諾教派,有兩萬多人舉家搬到布蘭登堡。這些人都是貴族、軍官、醫生、公務員、工匠、商人等社會的中堅分子。他們的到來,為布蘭登堡注入了大量財富及人才。除了城市擴大一半之外,在軍事、行政、商業方面,也是受益良多,打下現代化基礎。

更重要的是,布蘭登堡一舉成名,成為當時的寬容之城,受迫害者的移民天堂。此後,陸續有在政治上或宗教上,受迫害的荷蘭人、猶太人、蘇格蘭人、奧地利人前來投奔,安家定居、開基創業,逐漸形成今日大柏林的格局,

腓特烈威廉大選帝侯,在1688年去世。他所留下布蘭登堡-普魯士侯國,雖不算是歐洲強國,但基礎穩固。正好,後世出了幾個軍事天才的國王,才逐步統一全德。他的歷史地位,有點像春秋時代的秦穆公。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RTaiker&aid=5338098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SORRY
2012/03/12 17:47

實在有點看不懂

【大選帝候】是人名嗎?

腓特烈威廉,是一個人嗎

腓特烈威廉大選帝候,是二個人嗎?還是一個人?

大選,是動詞嗎?還是這個意思" 腓特烈威廉,【盛大的選出】帝王跟候爵???"

對不起..現在電腦沒有名號,外國人名常看不懂其意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3-05-17 17:06 回覆:
選帝侯是一個諸侯頭銜,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由三個主教加上四個選帝侯共同推選。因其稀少,故自稱大選帝侯,引以為傲,至今柏林的購物大街仍稱為:選帝侯大街。

即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巴哈與《布蘭登堡協奏曲》
2011/06/20 07:32

巴哈是德國人,寫過《布蘭登堡協奏曲》。原來此布蘭登堡即為萊茵兄所說的布蘭登堡。啊,連起來了,多謝萊茵兄,真是太有收穫了。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1-06-20 14:08 回覆:
巴哈長住萊比錫,正是布蘭登堡的領土。

腦蟲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說穿了就是統戰而已
2011/06/19 15:59

博主文章的重點在於其歷史背景--羅馬天主教的分崩離析,而新教徒必須抱在一起取暖的日子。其實新教國家又何嘗不迫害天主教徒,也就冤冤相報而已。

聯想到--將來想到大陸吃香喝辣,也得做些「效忠『主義』」的舉動喔。大家都等著看好戲哈。而且,「因信稱義」而得到的恩寵,會讓各位很動心的吶~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1-06-19 17:59 回覆:

標題,看不懂。第一段,很對。第二段,本堂吃淡飲素。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選帝侯可不是,他組了一支遠洋艦隊,將此圖像送到中國,要和中國皇帝拜把子,以便買瓷器打折扣。結果艦隊只到達西非洲,搞個殖民地,就不走了。
2011/06/19 12:17
當我看了萊茵兄的文章,求助谷歌大神,找到一篇文章

  《中国情调的德国君主版画肖像》 作者 王 丁   发表于2011-04-03 01:55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1/4/3/588131.shtml

,有不錯的考證。

   可是萊茵兄說:“大選帝侯可不是,他組了一支遠洋艦隊,將此圖像送到中國,要和中國皇帝拜把子,以便買瓷器打折扣。”王丁的文章並沒有提到這點,我很奇怪萊茵兄怎麼知道的?

   再查維基德國殖民地條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E%B7%E6%84%8F%E5%BF%97%E6%AE%96%E6%B0%91%E5%B8%9D%E5%9C%8B

,“1685年10月5日,布蘭登堡得到今茅利塔尼亞海岸上的阿爾金島(Arguin Island),並在1701年成為普魯士的殖民地,但在1721年3月7日為法國所奪。”

   和萊茵兄所說時間地點都一致了,顯然就是這件事情。可惜“隊只到達西非洲,搞個殖民地,就不走了。”如果當年到中國,會擦出什麼火花呢?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1-06-19 13:56 回覆:
也不會有什麼火花。大選帝侯少年時,遊學阿姆斯特丹,向荷蘭東印度公司買了很多中國瓷器,殺價不成。長大後,就想搞直接進口。又,草山兄已自動榮膺本堂護法。

懶得取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小弟實在不才
2011/06/18 18:34
南特詔書廢止後,只是對新教徒失去保障,還是法果有更積極的作為迫害新教徒?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1-06-18 23:11 回覆:
在南特詔書頒布之前,新舊教之間的流血戰爭,已經打了三十多年,到詔書頒布才停止。一旦詔書廢除,新教變成非法,新教徒當然先跑為妙。當時歐洲的宗教戰爭,以消滅異教徙為目的,非常殘酷。

懶得取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小弟不才
2011/06/18 18:20
請堂主解釋一下南特詔書,還有布蘭登堡在哪裡。謝謝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1-06-18 22:45 回覆:
南特詔書是法王亨利四世所下,給予新教徒宗教自由,以結束新、舊教之間的長期抗爭。布蘭登堡侯爵的領地,在今柏林四週。因此,能夠從法國搬家到布蘭登堡的,都是有錢人。

銀正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致草山兄
2011/06/18 18:18

堂主大人這番講古,是講給自命深藍的、崇洋媚外的人聽的,但我想這是死馬當活馬醫吧。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1-06-18 22:32 回覆:
講半天,就為寬容二字。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草包說圖像
2011/06/18 16:57
根據維基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C%8D%E4%BA%A8%E7%B4%A2%E4%BC%A6%E7%8E%8B%E6%9C%9D
 
,腓特烈·威廉大選帝侯統治時期 (1640年-1688年),下邊一千六百八十五年天主是 1685 AD 的意思,注意 AD 在後面。
 
     左邊比朗德克爾日四十五年,注意 1685 是大選帝侯在位第四十五年,完全符合。
 
     比朗德克爾聽起來像伯理璽天德 president ,會不會是德文呢?
 
     至於那個“日”字,想來是親政第四十五週年紀念日。
 
      上邊和右邊看來是聖武英明皇帝一類的意思。
 
       我猜這是 1685 大選帝侯頒布波茨坦詔書,然後就到法國貼出聖武英明大選帝侯的圖像,騙那時候“哈中”的“貴族、軍官、醫生、公務員、工匠、商人等法國社會的中堅分子”上門,有沒有道理?
 
        我很懷疑萊茵兄把聖武英明大選帝侯的圖片貼出來,就是這個意思。
 
         草包胡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1-06-18 22:26 回覆:
草山兄果然博學,雖不中亦不遠矣。我是貼好玩的,大選帝侯可不是,他組了一支遠洋艦隊,將此圖像送到中國,要和中國皇帝拜把子,以便買瓷器打折扣。因此,明明只是侯爵,就冒稱皇帝,以免被拒。結果艦隊只到達西非洲,搞個殖民地,就不走了。
萊茵堂主(NRTaiker) 於 2011-06-18 23:21 回覆:
比朗德克爾日是Brandenburg的音譯,克字是寶字之誤,日字則是最尾巴那個g。這是仿中國皇帝的年號,大選帝侯藏有中國古籍三百多部,由其御醫負責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