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18 18:05:20瀏覽2196|回應2|推薦8 | |
堅持不統一 1989年,拜戈巴契夫之賜,東、西德達成統一。 東、西柏林的市民興高釆烈,持鍬舉鎚,將柏林圍墻打成碎片,裝袋出賣,一片十馬克。 柏林以南數百公里,正好座落在東西德邊界上的小村莊,摩拉羅特,村民卻不為所動,拒絕統一。 村中的鐵幕圍墻矗立依舊,圍墻兩邊的村民,照常過活,誰也不理誰。 原來小村莊中間有條小河,叫坦納河,自十六世紀以來,即為巴伐利亞及圖林根兩地候爵領土的分界線。 分界歸分界,蕞爾一村就十幾間屋、幾十個人,上教堂還得到鄰近的都培村。 二戰後,列強瓜分德國領土,眾參謀閉門造車,大筆一劃,坦納河成為東、西德的分界線。 這下不得了,一村變兩國,以坦納河為界,一邊一國,一為BRD,一為DDR,小村居民得憑証過河。 又過幾年,DDR搞共產,河東居民往河西探親訪友,往往一去不歸。怪的是,河東居民並未因此減少。 1952年,DDR官員發現漏洞,開始封鎖邊境。1958年建柵欄,1966年正式改為混凝土圍墻。 摩拉羅特村遂成為小柏林。 之後幾十年,河西棣屬于西德的都培村,河東棣屬于東德的格飛爾村,咫尺天涯,不相往來。 到1989年兩德統一,河西屬巴伐利亞州,河東屬圖林根州,一邊一國變一邊一州。兩邊各有各的郵政區碼、電話區號,不同的學校系統,連居民的口音都大不相同。 因此,大柏林慶統一,賣圍墻。小柏林拒統一,拆圍墻很累,拆了也沒人來買。 到1994年,有識之士成立基金會,將圍墻、守衛塔修一修,弄成一個博物館。 今天,遊客只要花三歐元,就可以見証德國分裂的歷史。
|
|
( 在地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