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5/25 02:05:13瀏覽949|回應0|推薦2 | |
龍應台請個老美來講日 據時代的頭十年影相回顧, 雖然全程用英語有些奇怪, 這畢竟是部份台灣人記憶中的點點滴滴, 而且與日本其他殖民地大不相同, 因為台灣是唯一曾執行皇民化政策的殖民地. 老美刻意避開了一些過份血腥或具爭議性的畫面, 有點避重就輕之嫌. 現場有成大的副校長坐在聽眾席表示韓國人對同樣的殖民宗主國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 以為這下可以把老美問倒. 不料這老美顯然不是個蛋頭, 他說清朝並未在收復台灣後就認真加以治理, 大部份的漢人移民還是停留在狹隘的地域主義之中, 分什麼漳州泉州的, 根本沒有凝聚所謂的國族意識. 其實辛亥革命後的中國何嘗不是如此? 若不是大敵當前處於農業社會階段的中國壓根無法動員起來抗日. 所謂的祖國其實是在沈葆楨來台後才開始重視台灣, 那與台灣割讓予日本後僅僅相隔 21 年 ! 到了劉銘傳時台灣已擁有局部的電力供應與鐵路服務, 與當時的大陸各省比較起來算是先行者. 李鴻章當年割讓台灣時備受各界指責, 其實國力積弱的滿清當時已自身難保, 沒有三頭六臂的大臣只能說說風涼話自我嘲解, 不料這些話聽在台灣人耳中極不受用, 形成台灣同胞對大陸朝廷的疏離感. 相形之下, 日本政府在鎮壓過侵台初期的反抗勢力後就在國內一番激辯之後決定把台灣視為日本領土的一部份而不是像韓國那般以剝削為主的殖民地高壓統治. 隨之而來的專業人員與大量資金固然是為了以完整的基礎建設來提昇台灣農業的整體生產力累計未來向外擴張的資本, 但衡諸當時其它殖民宗主國, 這樣的投入還真不多見.台灣在歷經殖民統治多年後達到財政上的自給自足, 初始之時有四成預算倚靠東京政府, 這可能是當時歐美各殖民母國難以望其項背的獨特舉措. 殖民政府自然不允許有反對黨公然與它作對, 但是蔣渭水這樣的反對運動領導者就算入獄數次倒也未遭殺身之禍. 即便有人犯被槍決也要經過一定的司法程序而不是麻布袋包一包就往海裏丟. 這與爾後來接收的國府人員有天壤之別, 也難怪曾留學日本的李登輝會大聲說他曾經是個日本人, 而一般與他有相同背景的台灣人並不以為忤. 所以也難怪不了解這一段歷史的大陸同胞會誤以為台灣同胞都很媚日. 父親剛到台灣時曾很驚訝的發現台灣當年城鄉差距之小遠遠超過當時大陸任何一個省份. 戶籍與地籍資料的完整更是時任行政最高長官的陳誠故副總統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完成土改的一大助力. 那是他當年在轄下中國第三戰區拼了老命也無法實踐的理想. 一張明信片就能完成動員的效率更是在大陸時聞所未聞, 這可不是甫經遷台的公務人員三兩下就能搞定的事. 早年外省族群以統治者自居的心態其實有部份根本就是建基於台灣早已具有現代化政府運作經驗的事實之上. 除了對中文較佳的掌握能力之外, 這些官僚系統出身的公務人員未必個個都優於他們出生在本地的同僚. 台灣兵替日本皇軍賣命固然是傷心往事, 但是沒有那樣的役政體系, 後來的國府豈能順利的進行全面徵兵 ? 想當年在大陸國民黨的拉伕行徑不知引起多少民怨, 因為早在未展開全面抗戰(蔣介石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才正式對日宣戰)之前, 大聲抨擊蔣委員長不抗日的知識份子可沒幾個人投身軍旅. 十萬青年十萬軍是抗戰後期的事, 因為在老美參戰之前死一個日本鬼子得賠上七條國軍的命. 我的堂叔就是高中念到一半棄筆從戎, 因為就在原子彈丟下之前的一年後方已幾近門戶洞開. 當時正在後方念工學院的父親說情況的確是汲汲可危到了存亡絕續之秋. 直到現在他還是不太看有戰爭場面的電影, 因為這些場景對他而言似乎歷歷在目, 甚至慘不忍睹. 我自幼就常聽一些同學述說自己的父執輩如何在台北躲避美機空襲的可怖歲月, 他們那時的敵人是美國而不是日本 ! 那時即將要赴前線的所謂台籍日本兵不太可能以中國人自居, 因為已經有一整個世代的台灣人是成長於殖民統治之下. 所以也不必過份苛責李登輝何以仍將他戰死南洋兄長的骨灰留在日本. 北京政府在第一時間只接受了台灣與日本的救難隊, 四川的地震似乎震開了兩岸與中日之間的心結. 台灣有哈日族, 大陸有周董迷. 年輕的一代何其有幸可以不再肩負歷史的重擔. 日本的觀光客特別愛來台灣不是因為台灣媚日或會說日語的人特多而是這裡曾有他們先人努力耕耘所留下的莊稼. 小馬哥與八田與一的後代在烏山頭水庫紀念這位當年曾協助台灣完成全世界第三大的水利工程並非起自今年而是已由當地人持續紀念了數十年.當年的美軍正是因為攻台的代價太大而跳過直攻琉球群島, 如果沒有經過多年的持續建設形成一座強大的日軍前哨站, 結果如何還真難說 ! P.S. 之所以不連結到周董原版的青花瓷MV不是擔心版權問題而是看一下大陸的小朋友是如何的"哈台". 這般自彈自 post 的鋼琴練習曲可不只一首, 而且還有古箏版的哦 ! 周董與方文山可不是以企劃的方式硬把”千山萬水”擠成奧運歌曲, 他們根本不用擔心有任何人戴他們帽子, 因為作品會說話. 美國人當年被來自前殖民地宗主國的 Beatles 與 Rolling Stones 所征服, 但是搖滾樂的源頭之一卻是黑奴早年的靈歌. 台灣的流行音樂不是只靠包裝才襲捲大陸, 是解嚴之後的二十年孕育了全新的一代, 只有他們才有辦法融入 rap 與諸多新元素而跨越了國界. 讓我們期待富裕之後的大陸能在崔健與唐朝之後江山代有人出, 了解我們口中喊的獨立其實與他們心中渴望的自由與開放其實是如出一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3GpCv8VyFg&watch_response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