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08 21:58:20瀏覽987|回應0|推薦16 | |
金剛經讀經淺得 38 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愛徒老師 經文:「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遶,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因著菩薩行者從金剛經得「無所住」,所以接著佛陀讚嘆,受持讀誦金剛般若經所得的功德。 何謂受持讀誦?法達比丘讀法華經三千部的例子,法達比丘原先是「勤誦未休歇,空誦但循聲。」「誦經不明己,與義作仇家。」後來是「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無),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羊鹿牛權設,初中後善揚,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惠能大師肯定他,汝今後方可名念經僧也。法達從此領玄旨,亦不輟誦經。所以「受持讀誦」應是於外受持讀誦,而於內更新生命觀念,改變了行事為人的態度了。 受持,聽佛陀說金剛經後能詳加思維,更新自己之屬人的舊觀念,而接受佛陀所提示的屬天之生命觀點(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所住而生其心)。 讀誦,閱讀及口誦。受持讀誦即口說心行。如六祖壇經云: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這樣的人將自己的經驗廣為人說,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受持讀誦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的功德。因為受持讀誦,是外有音聲,內有生命的轉變,所以佛陀讚嘆「金剛經」,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裡說的不是荷擔如來家業,而是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佛遺教經所說:「自今以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如來法身從不以廟宇殿堂為重。 何者能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那最上乘者是如何呢?最上乘者相信佛陀所言「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能自悟自度,不落身心,不落法相,不落果位成就,無所住而生心,一切自然,在世間配合世間行而已。 德山禪師的故事,德山擔了他的《金剛經》註解,卻無法回答婆子問三心,遂參訪龍潭崇信禪師,一天晚上侍立潭側,潭說:「更深何不下去?」師珍重便出,卻又回頭,說:「外面黑。」潭點紙燭給師,師擬接,潭復吹滅,師因此大悟,便禮拜。潭說:「你見個什麼?」師說:「從今以後,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了。」 第二天,龍潭陞座對大家說:「可中有個漢,牙如劍樹,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頭,他時向孤峰頂上,立吾道去在。」師聽到這一句話,就將疏鈔堆法堂前,舉起火炬說:「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把書一把火燒光後,辭別龍潭,拜訪溈山,上法堂,從西過東,又從東過西,顧視方丈說:「有麼?有麼?」溈山不理他,師說:「無,無。」便出。到門口又說:「雖然如此,也不得草草。」於是穿好衣履,具足威儀,再進法堂,才跨門,提起坐具說:「和尚。」溈山擬取拂子打他,師便喝,拂袖而出。溈山當晚問首座,「今日新到的和尚在這?麼?」首座答:「當時背卻法堂著草鞋出去了。」溈山說:「此子已後向孤峰頂上,盤結草庵,呵佛罵祖去在。」 願以此功德 回向法界諸含識 一念霜融悉清淨 同證無上道 隱士合十頂禮敬安祝福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