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2 13:23:23瀏覽909|回應0|推薦9 | |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12 夫人撫子大慟。血淚迸流。子亦啼。捧母之面而舐其目。其母雙目復明。 改過遷善之報如是。諸位想想,眼睛瞎了,現代眼科這樣進步,也不容易恢復。經上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怎麼會沒有感應道交呢?袁了凡先生短命都能延壽,壽命都可以延長,疾病怎麼會不好?這並不是迷信。經上說的理論,我們看了也很明了,說起來也能相信,可是經本一丟開就忘了。不能說不相信,是忘了! 經上說“境隨心轉”,《華嚴》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識經論》中常說“萬法唯心”、“一切法從心想生”。境界是我們心裡變現的,我們這個身體也是自己心裡變現的。所以,“感應道交”是有理論依據的。 理上能講得通,事上就可以辦得到。理就是事;事就是理,所謂“理事無礙”,當然能轉變。他的兒子孝順,也非常難得。看看這一段,這不是容易的事!失蹤這麼多年的兒子,忽然遇到了,使得母親歡喜流淚。兒子孝順,能『捧母之面而舐其目』,這一點很難得!他母親因此雙目復明,這是感應道交的事實。 公悲喜交集。遂不願為官。 此時俞先生一家團圓。知道這三年改過遷善,正如灶神爺跟他所說的“不測效驗”,即意想不到的果報,果然應驗了。這個時候對於世事愈看愈淡,因此也不願意做官了。 辭江陵回籍。 辭謝張宰相,回到自己的老家。 張高其義。 俞先生既中進士,就有服務公職的資格。從前讀書人心心念念就是指望將來謀個一官半職。而這個機會到來,俞先生卻不要了,放棄了,回家鄉去。所以,張宰相認為他是一個義人。 厚贈而還。 張宰相為感謝俞先生教子之德,只有厚贈他貴重的禮物,送他回家。 公居鄉。為善益力。 俞先生改過自新,力行三年就有這麼好的效果,真實的效驗。可知其往後行善必更積極。雖然傳記裡沒有記載,我們也想像得到,必然還是用老方法,每個月終向灶神爺報告。相信他是盡形壽(一生)都不會改變的。人家是這麼修行的,是這樣的斷惡遷善。 其子娶婦。連生七子。皆育。 俞先生自己很不幸,生了那麼多兒女,結果只剩一子一女。他是從四十七歲才開始改過修善,五十歲才得到感應。我們同修當中還有很多人年紀很輕,要是能努力學習,斷惡修善,改過自新,你們的前途太光明了!你們的效驗、福報、感應必然超過俞淨意,超過袁了凡。這是絕對做得到!只要諸位自己肯努力做,三年之後,事事如意,有求必應。為什麼不勉力去做?看俞先生的兒孫命運都轉好了,這是積德修善的感應。 悉嗣書香焉。 俞先生的七位孫兒個個書都念得很好,書香門第,個個成名。 |
|
( 心情隨筆|心靈 ) |